教育路上

全国站> 院校查询> 四川本科院校 >成都本科院校 > 西南民族大学
完善信息
填写需要向学校咨询的信息关闭
我们审核后推送到学校留言区域

姓      名:

来自城市:

留      言:

手机号码:

验  证  码:  换一张

确认提交

西南民族大学

学校类型:本科院校 所在省市:四川省 成都市 院校级别:无 办学性质:公办 访问次数:220994 次

本科院校类型隶属教委公办性质
西南民族大学

导师队伍 返回

发布时间:2010-07-01 浏览次数:52947

提供西南民族大学怎么样,西南民族大学录取分数线,招生电话,西南民族大学地址,招生简章,学费收费,是几本,简介,好专业,教务处电话等相关信息!隶属部门:教委,学校类型:本科院校,所在省市:四川省 成都市 ,学校地址: 武侯校区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四段16号(610041)    航空港校区地址:双流县航空港开发区大件路文星段168号(610225) ,如果需要咨询电话等其他信息敬请留意下方内容。

中国哲学硕士点简介

    中国哲学硕士点二OOO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设立。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学术造诣深、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均较合理的学术群体。现有教师24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0人,讲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3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35岁以下的5人,36-45岁的11人,46-55岁的7人,56-60岁的1人。他们毕业于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师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且绝大数毕业于哲学专业,还有的是宗教学藏传佛教方向博士毕业。

本硕士点非常重视学术研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就。其中获得的科研项目不仅数量较多,而且档次高,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项,省部级项目19项。在学术成果方面,独立或合作出版专著、编著30多部,在《哲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0篇。学术成果以其开拓性或特色性得到了较高的学术评价,其中获得省部级科研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共9项。本专业以其自己的成就成为四川省重点(培育)学科。

 本硕士点致力于中国近现代哲学、中国传统文化、藏传佛教哲学、中西方哲学比较研究。尤其在中国近现代哲学、藏传佛教哲学研究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成果,赢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在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中,突出了熊十力、金岳霖、冯友兰、贺麟及港台新儒家人物的学术思想研究,在知识论、价值哲学、道德文化意识方面有较多研究成果。在藏传佛教哲学研究方面,获得了6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对中观哲学、藏传佛教伦理思想、因明学等有着创新性的研究,出版了9部专著,发表了一系列的学术论文。

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专业学术发展及师资队伍状况,十分注意凝练研究方向,现设置有中国近现代哲学、中西哲学比较、藏传佛教哲学、中国传统文化4个研究方向,每个方向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以及独立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带领学生参与导师的科学研究活动;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设立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围绕本专业发展的需要设立有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所、藏族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大力举办各种学术讲座,特别是举办了全国性的中国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等。所有这些举措活跃了学术风气,也使本硕士专业的发展向纵深推进,同时也保证了本硕士点培养的人才质量,在毕业研究生中,有的考上了博士研究生,有的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还有的在外资企业工作等。

 

导师简介:

   刘俊哲,四川宣汉人,西南民族大学政治与社会学学院院长、哲学教授、中国哲学硕士点领衔导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西南民族大学学科带头人;中国现代哲学学会理事,四川省哲学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宜宾学院兼职教授。

   三十年来,一直在西南民族大学从事哲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为全校的本科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全校文科研究生讲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为中国哲学、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硕士专业研究生讲授《道家哲学》、《中国近现代哲学专题》、《中国现代哲学家研究》、《中国现当代伦理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为博士研究生讲授《藏族伦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等课程。

在科学研究方面,主要从事道家哲学、中国近现代哲学、藏族与彝族哲学研究,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藏传佛教哲学及其当代价值》的研究,主研包括《凉山彝族道德研究》、《儒家伦理思想对藏族伦理思想的影响》、《儒学与少数民族哲学互动研究》、《维护中国藏区的社会稳定与构建藏区和谐社会对策研究》、《红军走过的四川民族地区治穷致富之路》等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省部级项目《藏族道德》、《四川藏族价值观》、《藏传佛教哲学典籍研究》等3项,参加省部级项目3项。独立、合作撰写并出版专著、编著二十多部,主要有《比较哲学概论》、《熊十力君毅道德与文化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宝库》(哲学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理论的弘扬与创新》、《凉山彝族道德研究》、《云南贵州彝族哲学思想研究》、《凉山彝族哲学与社会思想》、《藏族道德》、《民族社会学概论》、《四川藏族价值观研究》、《藏传佛教哲学思想资料辑要》、《儒家伦理与藏族传统社会》、《藏传佛教直觉认识论研究》等。在《哲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有4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有的研究成果有较高的质量,并且获得了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4项,其中获得省部级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2项。

 

余仕麟,男,四川成都人,教授,1957年9月出生,汉族,大学本科学历,法学学士学位,1982年7月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政治专业,2002年9月至2003年7月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做访问学者。现在主要从事伦理学原理、中国儒家伦理思想、少数民族伦理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为西南民族大学政治与社会学学院党总支书记,伦理学硕士点领衔导师,中国哲学硕士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研究方向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校学科带头人,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近年来主持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同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作为主研人员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在研经费20余万元。在《北京大学学报》、《毛泽东思想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孔子中庸思想与亚里士多德中道思想之比较》、《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伦理启示》、《中国古代道德教育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思想精华》等论文50余篇。独立出版《伦理学概论》等学术专著2部,主持出版《儒家伦理思想与藏族传统社会》著作1部,合作出版《经济伦理学》、《藏族道德》等学术著作3部;参编省部级教材2部;合作主编《理论的弘扬与创新》等学术论文集2部,其他著作2部。曾获得四川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民委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教育部“两课”优秀教材奖1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3项。

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伦理学会理事,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家指导组成员。

联系电话:028-85708042  手机:18908015858

E-mail:yu-140@163。。com

 

李元光,男,1962年出生,教授,1984年"哲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2005年获四川大学“宗教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政治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中国哲学"、“宗教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哲学、宗教学,主要研究方向:佛教、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藏族宗教意识对藏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3项,主持或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近5年来,共取得科研成果31项,其中专著8部,公开发表论文20篇,调研报告3篇。获得四川省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项。2007年荣获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讲课比赛二等奖。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成都市自然辩证法学会副会长。

联系电话:02-5522033 

E-mail xnmdswxx@163。。com

 

李蜀人,男,1958年出生,教授。1979年"工程地质"专业专科毕业,1995年获四川大学“哲学”专业硕士学位。现任政治与社会学学院中国哲学和伦理学两个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西方哲学和西方伦理学。主要研究方向:近代西方哲学、当代西方哲学以及西方伦理学史。参加省部级研项目2项,获得过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2项。曾经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做过两个月的访问学者。发表《西文第三人称单数的本体论意义》、《胡塞尔意向性理论的意义》、《价值的重建》、《康德先验哲学的作用和意义》等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道德王国的重建》、《正义女神的新传人》、《西方哲学名著提要》等学术著作3部。

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省自然辩证法学会副会长。

联系电话:028-85522406  手机:13228144680

E-mail shurenli11@sina。。com

 

杨翰卿,男,1956年生,教授,西南民族大学政治与社会学学院中国哲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共党员,省优秀专家,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研究重点是先秦哲学和文化以及宋代哲学和文化。出版学术著作《宋学在中国近现代的嬗变》、《中国先进文化继承创新论》,主编《中国宋学与东方文明》、合著《宋代儒学与现代东亚文明》、《宋代文化精神研究》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中国文化研究》、《社会科学研究》、《齐鲁学刊》、《中州学刊》等发表专业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优秀传统哲学文化资源的当代开发利用问题研究”、“宋代儒学与现代东亚文明”、“儒学与我国少数民族哲学互动发展问题研究”等3项、省社科规划课题基金项目3项,论文和著作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成果鉴定专家,2次被国家社科规划办评为“认真负责鉴定专家”。现为中国实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联系电话:028-66656062 

E-mail yanghanqing5551@126。。com

 

万果,男,藏族,1962年出生,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985年获西北民族学院少语系藏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西南民族大学藏学学院院长,民族学博士点导师、兼任藏语言文学、逻辑学、中国哲学、宗教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族学、藏学、藏传佛教、因明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7项、完成国家民委重点项目1项,省级教改项目1项、主持省级精品课3门。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优秀奖、省级教改项目一等奖、国家图书提名奖、四川省哲社优秀成果三等奖。在研经费20余万元。发表《藏传佛教典籍与古籍整理》、《藏史资料的翻译与文化现状》、《藏传因明学的发展及其现状概述》、《略论逻辑教学改革对因明发展的启示》等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因明逻辑概要》、《藏传佛教典籍——精选精译》、《端智嘉全集》(1-6卷)(主编)等学术著作(译、编著)18部,出版教材2部,其中《基础梵语》被列为国家“十一五”教材规划项目。
    主要社会兼职:四川省康巴文化研究协会副会长、西藏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民族学会理事、四川省逻辑学会副理事长。

联系电话:028-85522394                 手机:13808182352
E-mail wanguo399@eyou。。com

 

 

逻辑学专业硕士点简介

逻辑学专业是西南民族大学重点学科和四川省省级重点学科。该专业200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全国民族院校最早的逻辑学硕士点。经过数年的建设,本学科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学术造诣深、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群体,在国内同专业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该专业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46岁以上教师3人,36—45岁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人,硕士学位者3人。教师分别毕业于四川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学校。该学科始终以提升专业研究的综合实力为目标,注重科研立项,突出研究特色,取得了显著成绩。2004年以来,本学科教师出版学术专著、教材28部,在《中国藏学》、《西藏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80余篇。承担各级科研课题1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10项,支配科研经费60多万元,获省部奖5项。

该专业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正确的理论研究方向,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研究和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富于创新精神,能够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该专业开设有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选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外语》(英语)。专业共同课《哲学原理》、《佛教哲学》、《普通逻辑学》、《藏传因明学发展史》、《摄类学》、《因理学》、《心类学》等。藏传因明学方向专业课有:《五部大论概要》、《藏传佛教教派源流》、《藏传因明学原著评析》、《内明与因明关系研究》、《古印度因明学著作评介》、《藏传因明学与汉传因明学比较研究》等。普通逻辑与因明学比较研究方向专业课有:《西方逻辑学与藏传因明学比较研究》、《因明学译著比较研究》、《藏传佛教教派源流》、《藏传因明学原著评析》、《西方逻辑学原著导读》、《形式逻辑学与因明学比较研究》等课程。截至目前,本专业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7名,分布在国内党政机关、高校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导师简介

万果,男,藏族,1962年出生,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985年获西北民族学院少语系藏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西南民族大学藏学学院院长,民族学博士点导师、兼任藏语言文学、逻辑学、中国哲学、宗教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族学、藏学、藏传佛教、因明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7项、完成国家民委重点项目1项,省级教改项目1项、主持省级精品课3门。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优秀奖、省级教改项目一等奖、国家图书提名奖、四川省哲社优秀成果三等奖。在研经费20余万元。发表《藏传佛教典籍与古籍整理》、《藏史资料的翻译与文化现状》、《藏传因明学的发展及其现状概述》、《略论逻辑教学改革对因明发展的启示》等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因明逻辑概要》、《藏传佛教典籍——精选精译》、《端智嘉全集》(1-6卷)(主编)等学术著作(译、编著)18部,出版教材2部,其中《基础梵语》被列为国家“十一五”教材规划项目。
    主要社会兼职:四川省康巴文化研究协会副会长、西藏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民族学会理事、四川省逻辑学会副理事长。

联系电话:028-85522394                 手机:13808182352
E-mail wanguo399@eyou。。com

 

奔  嘉,男,1956年出生,研究员,1988年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学硕士毕业。现任藏学文献研究中心主任,"逻辑学"、“古典文献学”、“藏语言文学”等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藏文古籍文献及因明逻辑学。主持或参加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科研项目5项,获2003年第六届五省区优秀图书一等奖1项,四川省人民政府2006年社科三等奖1项。完成“藏译文化名著”、“藏译经济管理”和“藏译文化名著”三套丛书的编译和出版工作,目前正在主持国家“十一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重点出版项目的子目“藏文典籍目录编纂史”和“名家文献研究书系”两套丛书的整理出版项目,在研经费10余万元。在《西藏研究》和《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古藏语虚词“Re”字研究》、《试析藏王朗达玛灭佛事件》、《吐蕃王子绛查拉温之考》、《略谈藏文典籍目录编纂史》等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藏族辨理逻辑学》、《辨证法原理》、《道孚藏族多元文化研究》等学术著作3部。整理编纂《旧译法藏编纂史·如意宝库》、《伏藏文献编纂史·百科宝典》、《旧译续藏编纂史·藏密宝典》、《甘珠尔编纂史·显密文库》、《更敦群培文集》、《毛尔盖·桑木旦全集》等古籍文献20余部。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省藏学会理事。

联系电话:028-85522079  手机:13708053299

E-mail benjia1958@163。。com

 

贡保扎西,1966年出生,男,藏族,博士,副教授,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人。1982年—1985年在甘南民族中等专业学校读书,1985年—1989年在西北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藏语言文学专业(现西北民族大学藏族语言与文化学院)读书,1989年—1991年在甘南人民广播电台工作,1991年—1994年在西南民族学院民族语言文学系(现西南民族大学藏学学院)攻读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4年—2000年在西南民族学院藏语系任教,2000年—2002年在中国科技大学工商与管理学院学习,2002年—2003年在西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习,2003年—2004年在西南民族大学藏学学院任教,2004—2008年在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先后担任本科《藏文文法》、《藏族历代文选》、《藏族文学史》、《藏族历史》、《藏族文化发展史》、《藏族文化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担任逻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古印度因明学译介》、《摄类学》、《因理学》、《因明学基础》、《藏传因明发展史》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先后在《中国藏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因明二比量的性质及功能》、《藏传因明学研究历史与现状综述》、《论藏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从德格土司及其家庙看德格地区的政教关系和特点》、《藏族文学历史分期中的几个问题》等学术论文十余篇,编写《藏族文学史》(藏文)、《藏传因明学概论》(藏文)等本科教材。翻译《财政学》(汉译藏甘肃民族出版社)、《公共财政学理论与方法》(汉译藏 西北民族大学内部出版)、《噶妥金刚寺志》(藏译汉 民族出版社)等。合作撰写《鲜水河畔的藏族多元文化》(宗教部分四川民族出版社)、《中国四川西部人文历史文化综合研究》之《白马藏族之护轮》(四川大学出版社)。科研项目有:校级教改项目《藏传因明学在藏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校级重点科研项目《藏传因明学与西方逻辑学比较研究》。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藏传因明学名著译丛》的部分翻译工作,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新疆通史》的子课题《英国收藏新疆出土古藏文写本文书译注》的科研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藏族传统文化与构建藏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参与省级精品课程《藏传因明学》。

 Mobile:13982001929       E-mail:gbzhx@swun。。cn

 P。。O。。Box: 610041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四段16号

 

王诗文,女,1959年出生,藏族,大学本科,文学学士学位,1982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学专业。副教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藏族语言与文化,主要研究方向:藏语方言。参加过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1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1项,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发表《文化对藏语方言的影响》、《汉、藏语句子结构对比研究》、《词语借用的文化背景》等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合作)《藏语文化语言学发凡》。在研学校项目《藏语方言词汇研究》。

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联系电话:028-85523106     手机:13618056097

E-mail wangshiwen0417@163。。com

 

索南才让,男,1965年出生,副教授,1989年藏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1994年获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学专业古典藏文名著汉译方向硕士学位。2008年获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宗教学专业中国佛教方向博士学位。现任藏学学院语言、翻译教研室主任,藏学学院“藏语言文学”、“因明学”等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藏语言文学、因明学,主要研究方向:藏语言文学、因明学。主持或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目前在研项目为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西部专项项目“论藏族传统习惯法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有机结合”;参与国家社会基金重大项目“新疆通史”子课题“英藏新疆出土藏文写本文书选译”【承担翻译部分】项目。发表《藏汉翻译理论探析》、《藏汉翻译中存在的弊病分析》、《敦煌古藏文文献及碑文藏文语法与土弥桑布扎藏文语法之比较研究》、《试谈四川德格成文法与藏传佛教及西藏地方传统成文法之间的渊源关系》、《试谈藏族成文习惯法规的历史渊源与藏传佛教戒律之间的内在关系》、《藏传佛教的见行哲学观》等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旅游经济学》(汉译藏)、《藏族历代法典》(编著)、《翻译理论》(编著)等学术著作3部。

联系电话:15928082291

E-mail asncr@swun。。cn

 

 

伦理学专业硕士点简介

我校伦理学专业硕士点是在2006年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的,设在政治与社会学学院,2007年开始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虽然伦理学专业硕士点设立时间不长,但我校教师从事伦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已有20余年的历史。因此,本学科师资力量一直以来较为雄厚,队伍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特色鲜明的学术传统。本学科现有包括4位硕士研究生导师在内的专业教师1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46岁以上教师5人,36-45岁4人,35岁以下1人;具有博士学历的4人。教师分别毕业于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大学等学校。本学科教师现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省部级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人,学校学科带头人2人,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本学科教师历来注重科学研究,尤其是近些年来,在科研立项、科研成果、科研获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2005年以来,本学科教师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4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项,主持其他省部级项目5项,支配各级科研经费70余万元;在《哲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复旦学报》、《浙江社会科学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州学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70余篇;出版《儒家伦理思想与藏族传统社会》、《伦理学概论》、《藏族道德》、《道德教育论纲》、《宗喀巴大师宗教伦理思想研究》、《道德王国的重建》、《熊十力、君毅道德与文化思想研究》等学术著作、相关专业教材近20部;获得省部级以上学术奖励6项。

伦理学专业硕士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为指导,将理论研究、史学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主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研究伦理道德问题;突出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以及对中国各少数民族伦理思想的研究;强调学以致用,努力做到立足实践、服务现实、面向未来,为推进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和伦理学学科建设做出贡献。

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素养,具有较强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系统掌握伦理学的基本理论、了解中外伦理思想史上主要流派的观点,形成研究伦理学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学术功底;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观点,分析和研究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具有较强的对青年和社会有关成员进行道德教育的能力以及实施学校德育管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开设有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专题研究、伦理学原理专题研究、中国伦理学名著选读、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读、现当代中国伦理思潮、现当代西方伦理思潮、中国伦理思想史专题研究、伦理学体系与方法、应用伦理学专题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研究、西方伦理思想史专题研究、中西伦理思想比较研究、民族与宗教伦理学、中国少数民族伦理思想专题研究等课程。

本专业设有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与现代化、伦理学原理与应用伦理学、西方伦理思想、民族与宗教伦理等四个研究方向。

 

导师简介

余仕麟,男,四川成都人,教授,1957年9月出生,汉族,大学本科学历,法学学士学位,1982年7月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政治专业,2002年9月至2003年7月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做访问学者。现在主要从事伦理学原理、中国儒家伦理思想、少数民族伦理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为西南民族大学政治与社会学学院党总支书记,伦理学硕士点领衔导师,中国哲学硕士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研究方向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校学科带头人,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近年来主持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同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作为主研人员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在研经费20余万元。在《北京大学学报》、《毛泽东思想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孔子中庸思想与亚里士多德中道思想之比较》、《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伦理启示》、《中国古代道德教育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思想精华》等论文50余篇。独立出版《伦理学概论》等学术专著2部,主持出版《儒家伦理思想与藏族传统社会》著作1部,合作出版《经济伦理学》、《藏族道德》等学术著作3部;参编省部级教材2部;合作主编《理论的弘扬与创新》等学术论文集2部,其他著作2部。曾获得四川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民委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教育部“两课”优秀教材奖1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3项。

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伦理学会理事,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家指导组成员。

联系电话:028-85708042  手机:18908015858

E-mail:yu-140@163。。com

 

段吉福,男,1965年出生,副教授,1986年西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现任西南民族大学政治与社会学学院伦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伦理学理论、应用伦理学、中国哲学。主要研究方向:伦理学原理与应用伦理学。主持或参加国家民委、四川省思想家研究中心等科研项目4项,获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局、四川省德育研究会等优秀论文奖4项,3项成果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已经结题项目主要有《生命存在与心灵祈向——中国传统境界论及其当代阐释》、《熊十力君毅道德文化思想研究》。目前在研项目为《生命心灵的超越——儒家心性论与君毅道德形上学》、《“启蒙反思”及其伦理意涵》、《规范与经验:政治正当性证成模式探析》、《生命本体的自觉呈现——王阳明心学本体论境界意涵探论》。发表《当代新儒学精神向力探论》、《历史文化意识观照下的德性主体》、《“一阳来复”:新轴心时代的儒学前景》、《价值迷失/重建视域中的现代新儒家研究》、《人生世界的本体诠释》、《中国传统境界论与当代文化道德建设论纲》等学术论文30余篇。合著、编著出版《熊十力君毅道德文化思想研究》等学术著作10部。

联系电话:028-85708041  手机:15982097965

E-mail:djf126@126。。com

 

 

宗教学硕士点简介

西南民族大学宗教硕士点建立于1987年,是我校最早获得的两个硕士点之一。2004年,本硕士点被评为四川省重点建设学科,2008年被评为四川省重点学科。

宗教学硕士点具有较强的导师队伍,通过整合全校多学科骨干学术力量,现有教师12人,其中正高职人员8人,副高职人员3人,讲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具有硕士学位5人;3位教师从国外访学归来。现有硕士研究生30人。

本硕士点按照“为少数民族服务,为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服务”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侧重民族与宗教研究的结合,分设藏传佛教、民族宗教与民族政策、佛教、本教、毕摩宗教与彝区社会发展等5个研究方向,大力培养各民族人才,突出优势,反映特色,完善学科。

1。。 藏传佛教研究方向:

该方向办学层次完备,优势明显;导师均系藏族,拥有高职称、高学位,精通藏、汉、英文,对外联系密切,多位教师曾出国访学,熟悉国际学术动态,掌握丰富资料和先进方法,成果丰硕。该研究方向研究藏传佛教各教派的历史、教义,注重现实问题,以藏传佛教寺庙管理、活佛转世、学经制度、寺院经济、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等作为研究重点。

2。。 民族宗教与民族政策方向:

该方向以民族宗教与民族政策为研究对象,运用人类学、政治学的方法研究民族宗教与民族政策,重点开展西南民族宗教文化以及西南边疆跨境民族宗教的实践与应用,侧重田野调查,关注现实问题。

3。。 佛教研究方向:

该方向以汉语系佛教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学、语言学、历史学、哲学等多学科方法,研究汉语系佛教,兼及藏语系和巴利语系佛教的历史、教义、文献、现状等问题

4。。本教:该方向运用民族学、宗教学研究方法,研究本教作为藏族的本土宗教,在整个藏族文化发展进程的实践中发挥的特有的社会作用。主要研究自佛教传入藏地以后,通过历代统治阶级的不断利用,佛教与本教斗争日趋深入,藏族文化史上呈现出佛教本教化,本教佛教化的两大文化的动态系统。

5。。毕摩宗教与彝区社会发展

该方向以人类学、宗教学的方法主要研究彝族毕摩在彝族社会中的作用。一是研究彝族毕摩发展的历史;二是研究彝族毕摩在彝区基层社区的作用,三是研究彝族毕摩仪式的现代功能。

“十五”期间,宗教学硕士点的相关教师在权威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30余部,获省部级奖15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经费50余万元;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经费30万元。

本硕士点已经为国家民族宗教事务工作培养输送了大量优秀的领导干部,许多人成为基层工作的骨干。本硕士点培养的教学科研人才,一部份人已经成为国内外该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我校的宗教学硕士点在特定领域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导师简介

蔡华,彝族,女,1963年出生于凉山州美姑县,教授,四川大学宗教所博士,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宗教学硕士点导师,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副院长。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主持省部级项目8项,1项研究成果获国家民委调研报告一等奖;1项研究成果获国家民委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3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三等奖。主讲的《宗教学原理》获四川省精品课程称号。

2006年8月-2007年3月,在越南作了半年的越南彝族田野考察。2007年5月-2008年6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访学一年。

 

格勒(Gelek),藏族,1950年5月1日出生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现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总干事、正研究员。兼任中央民族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和藏学博士生导师。1981年7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少数民族历史与民族学专业硕士学位。1986年7月,获广州中山大学人类学专业博士学位并荣获1985年中山大学研究生学业优秀一等奖,被称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个人类学博士和第一个藏族博士。毕业后到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工作,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国家“八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拉萨卷》,国家“九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中国藏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国务院新闻办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重点课题“西藏百户家庭调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拉萨十年变迁》,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重点课题《挑战与机遇:加快西藏及其他藏区现代化建设步伐研究》等。目前能较为熟练的运用藏语,汉语,英语(第一外语)进行学术研究和交流,第二外语为日语。

自1987年起,先后应邀前往匈牙利、美国、瑞士、日本、英国、奥地利、丹麦、菲律宾、法国、俄罗斯、挪威、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等国进行学术访问和交流。担任过英国牛津大学、美国洛杉机加里佛里亚大学、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的访问学者和客座教授,先后三次应邀前往美国加大人类学系的讲课,受到该系师生高度评价。现兼任“Asian Ethnicity”(亚洲民族)和“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英文杂志的客座编委;2000年至2004年,应世界银行和亚洲银行的邀请,先后多次作为世行和亚行在中国项目的人类学和藏学咨询专家,参与项目区的实地考察和社会评估,并应邀出席2000年3月由世界银行和亚洲发展银行在菲律宾玛尼拉共同举办的“亚洲地区处理社会内聚与社会冲突”的高级学术研讨会。作为中国非官方组织(NGO)的专家代表,1995年3月出席了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的联合国世界人权大会,1997年,出席了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关于世界社会经济发展首脑会议。

1998年和2009年,经民主选举,三次选为北京市朝阳区人民代表大会的人民代表。1991年1月,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和荣誉证书。1992年10月,作为“为发展我国社会科学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表彰证书和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4月以学术身份获国务院授予的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和荣誉证书以及“五一”劳动金质奖章一枚。

近二十年,先后独自撰写或与他人合作出版《藏族早期历史与文化》、《甘孜藏族自治州史话》、《西藏昌都――历史、传统、现代化》、《月亮西沉的地方――对西藏阿里人类学田野考察侧记》、《西藏家庭四十变迁――西藏百户家庭调查报告》、《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拉萨卷》、《藏北牧民》、《多样性的世界――文化人类学概论》、《论藏族文化的起源形成与周围民族的关系》《Collected Works on Tibetology and Anthropology》(英文论著)、《藏学、人类学论文集》等10多部学术著作。在国内外发表了“中国西藏文化的的人类学研究”,“西藏家庭结构和功能变迁初探”,“ 西藏高原也是原始人类的故乡”,“中华大地上三大考古文化系统和民族系统”, “藏族本教的起源与发展问题探讨”等80多篇学术论文和“A Nomadic Connumity of Eastern Tibet” “The Tibetan Plateau - One of the Homes of Early Man,”等十多篇英文论文。其中《藏北牧民》1993年出版后,在国内外藏学界和社会人类学界反响较大,世界著名的日本社会人类学家中根千枝教授认为“《藏北牧民》是迄今为止,从人类学的角度研究西藏社会的最好的一本书”,并获2005年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珠峰奖”二等奖。《论藏文化的起源形成与周围民族的关系》被专家们评价为“当今唯一以青藏高原文化为依据的人类学著作”论著。《西藏现代化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文获中央中直机关系统学习邓小平理论优秀论文奖并获1998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校、教育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颁发的“纪念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入选证书”。

2005年开始作为民族学专业藏族社会文化方向的领先导师在西南民族大学为博士研究生授课。

联系电话:64932940(办公)

          13601254596(手机)

电子邮箱:gelek@263。。net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131号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万果,男,藏族,1962年出生,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985年获西北民族学院少语系藏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西南民族大学藏学学院院长,民族学博士点导师、兼任藏语言文学、逻辑学、中国哲学、宗教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族学、藏学、藏传佛教、因明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7项、完成国家民委重点项目1项,省级教改项目1项、主持省级精品课3门。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优秀奖、省级教改项目一等奖、国家图书提名奖、四川省哲社优秀成果三等奖。在研经费20余万元。发表《藏传佛教典籍与古籍整理》、《藏史资料的翻译与文化现状》、《藏传因明学的发展及其现状概述》、《略论逻辑教学改革对因明发展的启示》等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因明逻辑概要》、《藏传佛教典籍——精选精译》、《端智嘉全集》(1-6卷)(主编)等学术著作(译、编著)18部,出版教材2部,其中《基础梵语》被列为国家“十一五”教材规划项目。
    主要社会兼职:四川省康巴文化研究协会副会长、西藏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民族学会理事、四川省逻辑学会副理事长。

联系电话:028-85522394                 手机:13808182352
E-mail wanguo399@eyou。。com

 

李元光,男,1962年出生,教授,1984年"哲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2005年获四川大学“宗教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政治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中国哲学"、“宗教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哲学、宗教学,主要研究方向:佛教、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藏族宗教意识对藏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3项,主持或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近5年来,共取得科研成果31项,其中专著8部,公开发表论文20篇,调研报告3篇。获得四川省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项。2007年荣获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讲课比赛二等奖。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成都市自然辩证法学会副会长。

联系电话:02-5522033  E-mail xnmdswxx@163。。com

 

白玛措,女,1966年出生,藏族,哲学博士,教授。1988年“藏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1999年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班毕业,2005年获四川大学“宗教学”专业佛教方向博士学位。现任民族研究院宗教学专业藏传佛教方向硕士生导师。长期以来主要从事藏传佛教与藏文化研究,注重藏文经典与田野调查的结合。曾参加了在伦敦和柏林召开的“国际藏学会”,2008年至2009年在美国弗吉利亚大学做博士后访学研究18个月。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参与省部级课题5项,曾参加华盛顿大学人类学系课题“藏区东部朝圣习俗”研究。目前在研项目“南亚藏传佛教研究”,“藏传萨迦派教典研究”。发表《“古鲁仁波切都钦”类型初探》、《莲花生大师法会缘起》、《藏学中的内明学》、《松潘苯教寺院旅游调查分析》、《解读〈摄大乘论〉之“所知依”—建立第八识阿赖耶识》等20余篇文章。出版《藏传佛教的莲花生信仰》、《时代的脉搏》(藏)、《藏族道德》(参著)等学术著作。 

联系电话:028-85528039

E-mail: padmatsh@gmail。。com

 

尹邦志(1969—),主要从事佛教禅学研究,尤以汉、藏佛教的教义及其关系为重点。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汉藏佛教的亲缘关系——吐蕃宗论在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影响”。有多篇论文在《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学研究》、《学术月刊》等杂志发表,有专著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在研究和教学中,强调阅读元典,结合田野调查,发挥颖悟,从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视野理解宗教。接触佛学的感受是,佛教是开放性的,每个民族、每种文化根据佛教的真实精神所发展出来的佛学思想、修持体系都应受到尊重,原教旨主义、宗派主义、民族主义不应该妨碍佛学的研究。

 

同美,男,藏族,1964年出生,教授。1995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藏语言文学方向"研究生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1999年应邀赴北京大学访问研究一年,2005年赴四川大学在职攻读宗教学专业博士学位,先后赴韩国、德国、法国等地学术交流多次。现任藏印汉文化比较研究、本教研究等方向的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藏本土宗教与社会,主要研究方向:本教史与《本教大藏经》的形成、本教与佛教和道教以及西南少数民族宗教比较研究、跨境本教的历史与现状研究等。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厅局级3项、横向项目2项,参与重大项目3项,出版专著9部(含参与)、发表论文30余篇、制作科教片约1000分钟,获省部级三等奖1项,厅局级奖4项。主持完成2005四川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本教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目录及其编排原则与分类”、2006年西南民族大学社科重点项目“本教与道教比较研究”、2008年西南民族大学5。。12灾后重建专项项目“都江堰至九寨沟岷江沿线藏羌文化灾后抢救、保护与开发研究”等。在研项目有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子项目“《本教大藏经》书目提要”、2008年四川省社科基金项目“《本教大藏经》与汉藏文化关系研究”、横向项目《<本教大藏经>藏外经典汇编》等。在研经费10余万元。发表《西藏本土宗教“本”的语言学解读》、《本教糌粑面塑文化略论》、《<本教大藏经>的历史回顾与现状思考》、《本教神明及其特点》、《本教圣地黄龙风景名胜区的藏文化考察》、《藏传五明学的跨文化解读》等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藏族文化新探》、《嘉绒藏族的历史与文化》、《世间智慧老人话风情》等学术著作9部。

主要社会兼职有:国际本教文化研究协会筹办委员会亚洲分会成员。

联系电话:028-85523345  手机:13808183085

E-mail sptm112@sina。。com

 

刘勇,男,1966年出生,籍贯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藏族,藏名斯农平措,教授。198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攻读民俗学、民间文化理论,1991年获法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得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公派留学项目,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宗教学系作博士后访问学者。2005年至2007年的两年间,在成都都江堰市挂职,任副市长。自1991年至今,先后担任西南民族大学藏学院副院长、民族研究院副院长。系“宗教学”、“民俗学”专业硕士生导师,运用宗教学、民族学、民俗学的方法和理论从事藏族宗教、历史、民俗文化的研究,主要研究康区藏传佛教宁玛派、佛本关系、汉藏佛教关系史和西方佛教。主持或参加过“全国百县社会经济调查-拉萨卷”“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藏区旅游经济文化发展模式”“四川藏区自然与人文书系”“鲜水河畔的道孚藏族多元文化”“康北宁玛派寺院研究”等国家重点、省部级以及横向联合科研项目,获得两项省部级三等奖,2000年获成都市优秀青年称号。先后出版有《白话封神演义赏析》、《拉萨卷》、《嘎陀金刚寺志》、《鲜水河畔的道孚藏族多元文化》、《四川藏区民俗文化》、《拥忠本教历史》等多部著作;发表了《藏族神话与古代部落关系的反思》《藏传佛教的概念分析》《藏族传统史学概念分析》《藏传佛教的功能及其实现过程分析》《神话概念及其流变分析》《重构民俗学基础理论》等二十余篇论文。兼任四川省民俗学会理事、四川藏学会理事、西南民族研究会理事。

 

蔡富莲,女,1963年12月出生,教授,1986年西南民族大学"彝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1993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民间文学”专业硕士学位。现任教于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历史文献学"、“宗教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彝族传统文化,主要研究方向:彝族宗教、彝族社会文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社科基金1项,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项、一般项目4项。目前在研项目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凉山彝族家支、习惯法与构建彝区和谐社会调查研究”,在研经费10万元。在《民族研究》、《民族文学研究》、《贵州民族研究》、《宗教学研究》、《民族艺术》、《民间文学论坛》、《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凉山彝族的招魂仪式及灵魂崇拜》、《凉山彝族毕摩文献<妮日尔果>与民间哭嫁歌<妈妈的女儿>比较研究》、《四川凉山彝族的“尼”与我国北方萨满的传承比较研究》、《市场经济体制下凉山彝族家支、习惯法与彝区社会治安问题研究》、《当代凉山彝族家支聚会及其作用》等学术论文25篇,出版《彝族民间文化研究》学术著作1部。

联系电话:028-89814790

E-mail caifulian@126。。com

 

 

政治经济学硕士点简介

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基础学科、二级学科。政治经济学专业以马克思经济理论为指导,研究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规律,研究不同生产方式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及其相互关系,研究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的关系;重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现实及其新现象、新特点和新问题,重视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和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重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增长,特别重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和教训,着力探索其规律性;并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构建和谐社会和改革、开放、发展的要求,为国家宏观调控和政府制订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决策参考。

点小没包袱,名微少羁绊。西南民族大学政治经济学硕士点从2007年正式招生,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企业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发展研究”、“国有企业改革”四个研究方向。有导师六人(教授四人、副教授两人;三人博士学位、二人硕士学位),旨在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系统,业务外语熟练,知悉学科动态,把握理论前沿,趋势观察敏感;可以独立分析和研究中国、外国和国际社会各类经济理论、应用经济问题;能胜任政府部门、中小企业、各类公司、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社会团体等不同组织的中高级政治经济事务之分析、管理、教学、研究、宣传和咨询、筹划工作的专业人才。

“人多好耕地,人少好过年。”欢迎你攻读西南民族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导师简介

周兴维,男,教授;1949年12月生,四川广汉人,1987年西北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西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西南民族大学教学名师,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领衔导师,西南民族大学MBA、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讲:“政治经济学”,“企业理论与实践”,“企业战略管理”。

研习:“中国社会主义平民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国国有企业改革”。

2004年、2006年、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通讯鉴定优秀专家。先后承担国家民委、四川民委科研项目五项;著有《战略重心的西移》《西部民族地区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在各类杂志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和政经时论百余篇,一些篇什引起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电视台、联合早报和和侨报等反响。

 

刘彤,女,1970年出生,副教授,1992年于武汉大学"工商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2001、2005年获四川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现任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学。参加国家社科基金、四川省社科联项目等5项,主持调研报告《四川羌区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调查与分析——以北川羌族自治县为例》获2008年国家民委调研报告三等奖。主持完成《四川民营企业融资结构优化研究》课题,目前在研项目为《土地政策新导向与四川房地产市场走势分析》。发表《控股股东作用与公司治理效率》、《试论债券融资与企业债权治理的优化》、《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用缺失问题及解决》、《我国廉租住房制度创新发展的障碍与方向探析》、《藏族地区贫困与反贫困研究》等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CSSCI论文9篇,参编《民主改革与四川羌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城市地产经济》等学术著作6部。

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经济专委会专家。

联系电话:028- 85708072 

E-mail:tong。。liu88@163。。com

 

钟大能,女,1968年出生,副教授,1990年获西北工业大学工学学士,2002年获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财政学”专业),2006年获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税收学”专业,从“财政学”单列),研究专业领域为宏观经济与管理,主要研究方向:财税理论与实践、宏观调控政策,现担任政治经济学点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并完成200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进程与其财政补偿机制的形成》,其中期成果《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其公共财政支撑状况的调研报告》获国家民委2006年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主要社会兼职:四川省科技厅、重庆市科委软科学项目评审专家。目前在研项目为校博士创新基金项目《影响和调节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税收制度研究》。以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税负归宿视角下我国住宅课税研究》、《我国财产税制改革正当其时——从拉动消费需求、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角度分析》、《公平与效率:我国房地产税制功能取向与税种设置改革研究》、《生态环境建设的财政补偿核算研究》、《在西部民族地区完善财政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等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独著《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进程与其财政补偿机制的形成》、合著《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财政研究》等2部。

联系电话:028-85522332

E-mail zxyzxy1999@163。。com

 

安果,1962年出生,教授,1985年"工业经济"专业大学本科毕业,1993年获西南财经大学“工业经济”专业硕士学位。2004年获西南财经大学“产业经济”专业博士学位。现任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工业与管理,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主持或参加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

联系电话:028-85708072  手机:13228104520

E-mail fivery1@163。。com

 

罗晓芹,女,研究员;1965年8月生,汉族。1986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政治专业,1995年获西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持省科研项目一项,校级科研项目1项,先后参与国家民委等省部级项目多项;在核心期刊及各类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和参编著作4部。曾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黄毅,女,1965年出生,教授,1983年四川大学"经济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9年在四川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任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专职教师,"政治经济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等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参加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民委项目、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等科研项目5项,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主研,名列第四)。主持完成西南民族大学重点科研项目1项,一般项目4项。目前有校级科研项目在研。发表《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影响及对策》、《四川省丝绸生产及对外贸易发展策略》、《民族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与地区经济态势相关性分析》、《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浅议四川省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等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四川省出口产品竞争力分析》、《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研究》等学术著作5部。

联系电话:028-85509757  手机:13880033757

E-mail hybox@126。。com

 

 

区域经济学硕士点介绍

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点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经过几年的建设,本学科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学术造诣深、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群体,在国内同专业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该专业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46岁以上教师2人,36—45岁4人,35岁以下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人。导师们分别毕业于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著名高校。该学科始终以提升专业研究的综合实力为目标,注重科研立项,突出研究特色,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以来,本学科教师承担各级科研课题20多项,主持完成和正在进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外国专家局国际合作交流研究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9部,在国际学术会议和《经济学家》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科研经费60多万元。获国家民委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1项,四川省社科优秀成果奖2项,

该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研究方向,准确掌握区域经济学基本理论,能够熟练运用区域经济学基本原理分析、研究和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富于创新精神,能够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经济发展工作的专门人才。开设有区域经济前沿问题专题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经典案例研究等课程。

 

导师简介

刘晓鹰,男,汉族,19555月年出生,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现任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西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博士点博士导师组导师、区域经济学硕士点领衔导师。西华大学等高校的客座教授。1997年评选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000年评选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多项研究成果被省政府和有关部门采纳。出版学术著作18部。主持和参与完成28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部省级等科研项目。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等奖项8项,省厅级科技进步奖26项。在国际学术会议、权威核心刊物《经济学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与编写《中国自然资源丛书》等重大学术著作。主持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3年度研究项目《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道路及小城镇发展研究》。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和省,部下达的《西藏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南水北凋西线工程对四川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重大课题。主研完成了《青藏高原东部农业资源开发研究》等重大研究项目。多数成果被同行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省省委组织部干部测评专家,重庆市科学技术厅重大项目评审专家,四川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旅游协会常务理事。

联系电话:028-85523038  手机:13982098365。

E-mail:lxylxy9881@sina。。com。。

 

张小兰,女,1971年出生,副教授,1993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学本科毕业,2000年获云南民族大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获西南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博士学位,2005年从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现是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老师,是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学,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循环经济。主持或参加省部级以上项目5项。目前在研项目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一般项目"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推行循环经济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企业战略联盟论》一本,参编学术著作3部。

联系电话:028-85528660  手机:1358084724

E-mail zxlan2003@yahoo。。cn

 

朱文,女,1966年出生,副教授,1988年"农业经济与管理"专业大学本科毕业,1991年获西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现任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主要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主持校级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项,省科技厅项目1项。目前在研项目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及效益评价研究——以四川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川麦42)为例”,“四川民族地区灾后农民增收的途径与对策研究”,在研经费1。。3万元。发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与创新》、《四川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与支撑产业发展实证研究》、《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浅析》等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统筹区域发展研究》等学术著作2部。

联系电话:028-85708072  手机:13981756699

E-mail mandy93@tom。。com

 

刘秀兰,女,1964年出生,教授,1986年西华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本科毕业,1991年获四川师范大学“明清史”专业硕士学位。1992年—1993年在西南财经大学会计系进修,2003—2004年以及2008—2009年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分别作经济学和会计学专业的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区域经济学和会计学。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结构问题、财务会计问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项(在研项目),参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社科基金项目各一项。主持在研项目为“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及产业结构调整对策”,在研经费10万。发表《西部地区第一产业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西部地区中小企业财务及经营状况存在的问题》、《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等学术论文30余篇,被人大报刊资料复印中心《科技管理》、《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全文转载论文2篇,被《生态环境与保护》转摘一篇。出版《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问题研究》(独著)、《西部民族地区大开发及其科技创新》(第一作者)、《四川民族地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研究》(第二作者)、《西部开发史话》(第二作者)等学术著作4部。

联系电话:15908125277

E-mail Fuqiang-5@163。。com

 

李皓,男,1969年出生,副教授,1991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自2001年至今,任教于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其间,于2006年-200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区域所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作为主研,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西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重建研究”,国家民委课题“民族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四川民族地区小城镇发展与旅游业、生态移民整合研究”等课题的研究任务。发表《论经济微观结构演进的内在机制》、《区域空间结构演进机制再认识》、《区域经济理论整合的新思路》、《民族地区工业化内涵及其路径》、《论生态移民与民族地区现代化》、《民族地区全面小康之路初探》等学术论文18篇,出版《转型与跨越—民族地区经济结构研究》学术著作1部。

联系电话:15198128439

E-mail lhxr2001@21cn。。com

 

姜太碧,女,1964年出生,经济学博士,教授,1986年"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大学本科毕业,1989年获四川农业大学“农业技术经济”专业硕士学位。现任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区域经济"、“农业推广”等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主要研究方向:农村经济发展与管理、农业技术经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并已完成省级项目4项,参加并已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基金项目等4项,获省哲学社科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目前在研项目为2009年度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大自然灾害背景下农户资源配置行为及其对政策支持响应的机理研究——以汶川地震灾区农户为例"(批准号:70973101),在研经费20余万元。在《农业技术经济》、《软科学》、《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等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城镇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研究》等学术著作3部。

联系电话:028-85708072  手机:13683457796

E-mail jiangtb@163。。com

 

涂裕春,女,1966年出生,汉族,教授,1988年获四川大学“经济学”专业硕士,1999获四川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2008年获四川大学“世界经济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世界经济,主要研究方向:国际发展融资、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民族地区对外贸易。参研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10余项,主持完成国家民委科研项目(07XN04)《汇率变动对西部民族地区外贸出口的影响与对策研究》1项。2005年获省政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试论西部的沿边开放”、“世界欠发达地区小额信贷实践分析”、“世界欠发达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与中国的实践”、“关于民族地区外贸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等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CSSCI论文7篇,专著《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对外贸易研究》一部,主编的著作有《中国西部的对外开放》、《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国经济前沿研究》等3部。

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经济学会理事、四川世界经济学会理事

联系电话:028- 85708072 

E-mail:yutu99@163。。com

 

 

金融学(含保险学)专业简介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学作为经济学科的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它是研究在不确定的环境下,资源的跨时期最优配置的学科,内容包括:以微观经济主体的融资、投资行为和金融市场的运行等为研究对象的微观金融学;以货币经济学为核心的宏观金融学;及其以微观金融学和宏观金融学为理论基础的投资学、金融工程学、金融市场学、国际金融学、数理金融学,等等。西南民族大学金融学(含保险学)专业是四川省特色专业,该专业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本学科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学术造诣深、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群体,在国内同专业中特色鲜明、影响较大。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导师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4人;46岁以上导师2人,36—45岁4人,35岁以下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导师5人,硕士学位者1人。教师分别毕业于四川大学、南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学校。该学科始终以提升专业的综合竞争力为目标,注重科学研究,突出学科特色,成效显著。2003年以来,本学科教师先后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民族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教材32部,在《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经济学家》、《中国管理科学》、《经济学动态》、《财经理论与实践》、《世界经济》、《财政研究》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200余篇。本学科教师主持和参加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承担各类国际组织及国内各级各类横向科研课题30多项,科研经费总额达260多万元。科研和教学成果获四川省社科优秀成果和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本专业面向全国,培养掌握现代金融理论、与国际接轨、熟悉金融市场与企业融资运作,掌握金融创新工具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从理论(经济金融理论)、方法(经济金融分析方法)、历史(金融理论思想史、金融史)和应用(部门金融、区域金融)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目前已形成了金融发展、金融市场、公司金融与公司治理、国际金融学、保险学等稳定的研究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金融经济学、金融发展理论研究、高级金融市场学、中国金融市场研究、中国金融专题、计量金融学、高级投资学、高级国际金融学、保险经济学前沿等。本专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掌握现代金融理论和金融学最新发展方向,接受相关的业务和技能训练,熟悉金融运作实务。截至目前,本专业已培养金融投资高级专业人才30多名,分布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导师简介

郑长德,男,1962年生,汉族,四川省广元市人,教授。1984年西南师范学院(现西南大学)地理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3—1994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骨干教师进修班学习,1998—1999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内访问学者,2003年四川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金融学》(含保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领衔导师,“企业管理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等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金融理论和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四川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金融学会理事。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100余万元。先后在CSSCI、中文核心刊物和国际及全国性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独立和合作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主要有《企业资本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国转型时期的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发展经济学与地区经济发展》、《现代西方城市经济理论》、《博弈论及其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中国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等。10余项科研和教学成果获四川省和国家民委奖励。先后获四川省优秀教师、国家民委文明职工、西南民族大学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专家服务团成员、四川省金融学会特约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和成果鉴定专家,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评审专家,四川省社科联项目评审专家,重庆市科技成果评审专家,西化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联系电话:028-85708990  手机:13882058458

E-mail zhengrong1962@yahoo。。com。。cn

 

范钛,男,1976年出生,教授,中国注册会计师(CPA)。1998年西南财经大学国际金融专业本科毕业,2001年获西南民族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2005年西南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博士学位。曾就职于中国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国金证券投资研究中心等部门,现任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投资,主要研究方向:证券投资、企业财务管理、旅游经济学。主持或参加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民委等项目3项,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主持完成青海省自驾车旅游产品规划、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旅游总体规划、昆明市大西山旅游区战略研究等20余项省内外横向研究课题。目前在研项目有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贵州省等各级政府部门委托的多项横向研究课题,在研课题经费80余万元。在《中国管理科学》、《社会科学研究》等发表《中国证券市场A、B股盈余信息价值的实证研究》、《中国证券市场周末效应研究》等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中国资本市场分割与资产定价——B股折价理论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旅游经济问题研究》、《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创新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等学术著作3部。

主要社会兼职: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常务理事、四川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特聘专家。

联系电话:028-85928028  手机:13550009881

E-mail andyfantai@yahoo。。com。。cn

 

伍艳,女,1967年出生,副教授,1984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现为金融学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金融和商业银行管理,主要参研过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民委重点项目、省级科研项目共4项,负责完成学校重点项目、一般项目等6项。曾获得学校科研奖励2项,教学质量三等奖1项,所教授的《金融学》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并相继在《光明日报》、《经济纵横》、《黑龙江民族丛刊》、《农村经济》、《理论与改革》、《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6篇,参与编写著作《西部民族地区资本形成及资本市场发展战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资本形成研究》、《中国区域金融问题研究》、《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等4部。

联系电话:13668100901

Email:wuyan67123@263。。net

 

曾庆芬,女,1971年4月出生,汉族。1993年四川农业大学农业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1996年西南财经大学农业经济学专业硕士毕业,2004年获得中国注册会计师从业资格,2009年获西南财经大学农业经济学专业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南民族大学副教授,金融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学与金融学,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发展、公司金融、公司治理。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民委、农业部、国家统计局、国家粮食局等省部级以上课题及横向课题6项,获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招标课题评审二等奖1项,国家粮食局优秀软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目前在研项目为西南民族大学博士创新基金课题“欠发达农村金融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发表《印度小额信贷的发展及启示》、《美国住房反抵押贷款及引入我国可行性评析》、《农业的弱质性与弱势性辨析》、《北川羌族自治县震灾后农牧业生产调查报告》等学术论文近20篇,出版专著《信贷配给与中国农村金融改革》1部,参编《中国区域金融问题研究》、《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工商管理案例集》等4部。

联系电话:028-85528816  手机:13551853066

E-mail:swunfinance@yahoo。。com。。cn

 

陈桢,男,1965年出生,教授,1987年统计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2006年获西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于经济学院执教,担任“金融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国民经济运行与管理,主要研究方向:劳动就业、货币政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主持国家统计科学研究项目1项,主持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主持省教委、省发改委、省统计局及校级别项目6项,另作为主研人员参加省部级课题5项。获全国统计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省科协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目前在研项目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劳动力资源合理开发配置与扩大就业的理论和政策研究",在研经费10余万元。发表《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不足问题分析》、《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失衡的实证研究》、《新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及政策分析》、《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因素分析》等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研究》1部、合作出版学术著作3部。

联系电话:028-85522696  手机:13072866701

E-mail chzh923@163。。com

 

时光,男,籍贯山东。1971年参加工作,1982年1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同时开始从事高校教学工作,现为西南民族大学教授、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资本市场及区域金融方面的教学和科研。主持承担了多项省(部)级课题,在《光明日报》、《经济学家》等专业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中国证券市场概论》、《西部民族地区资本形成与资本市场发展》、《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资本形成》等专著5部,两次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点简介

法学理论是西南民族大学长期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被评定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科,2008年又被认定为四川省重点学科。

法学理论学科点师资队伍由一批热爱党的民族事业,责任心强,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组成,学术梯队合理。现有正高职4人,副高职5人,中职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在读博士3人,具有硕士学位的7人。教师中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名,“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名,西南民族大学学科带头人2人,西南民族大学教学名师1人。学科依托于法学院法学基础课教研室和“西南民族大学民族法学研究所”,有较强的教学科研条件作支撑。

近年来,学科点教师共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在《民族研究》、《法学家》、《社会科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参研国家级重点课题《民族自治地方社会和谐的法治保障研究》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10多项。并有不少成果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其中,《中国民族立法理论与实践》获北京市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民族区域自治法学》获国家民委优秀教材二等奖,《中国法制史纲》获国家民委优秀成果三等奖,《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问题研究》获四川省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毛泽东、邓小平民族区域自治思想》获国家民委民族政策研究三等奖,《民族区域自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获四川省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中国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人权保护》获四川省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民族法学教学建设及其教学实践》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生态四川”建构中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调研报告》获国家民委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完善城市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立法的对策与建议》获国家民委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自治立法研究》获四川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中国自治制度研究》获四川省人文社科奖三等奖,等等。另外还有不少成果被《新华文摘》、《文史知识》、《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刊物全文转载或摘编,有的成果被国外翻译出版。

  法学理论专业特色突出,优势明显,适应西部民族地区急需大量法学专业人才的要求,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法学人才。法学理论硕士点从199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以来,逐年扩大招生规模,现有在读硕士生110余名,至2009年共有111名研究生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已毕业的研究生中有的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有的在高校任教,有的从事司法工作,有的在政府机关、民主党派任职。同学们以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专业素养,较好的外语水平而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受到社会好评和用人单位的欢迎。

“法学理论”专业下设法理学、民族法学、法哲学、法社会学四个研究方向,其中民族法学为特色研究方向。

 

导师简介

王允武,男,1958年出生,教授,1983年"法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同年获西北政法学院(现西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学位。现任法学院院长,"法学理论”硕士生导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学,主要研究方向:民族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985子项目等8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科研成果奖4项。目前在研项目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民族自治地方社会和谐的法治保障研究",国家民委项目“人口较少民族权益保障的理论与实践”等4项,在研经费15万元。发表《试论我国民族法实施监督机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民族自治地方社会和谐的法治保障研究论纲》、《西部开发法治与少数民族习惯法文化》、《关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法律问题的思考》、《试论“入世”对我国劳动法制的影响》、《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等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中国自治制度研究》、《西部开发背景下民族地区经济法制问题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自治立法研究》、《民族区域自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学术著作10余部。
     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西部开发法律研究会理事,四川省法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民族法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四川省商会法律服务中心顾问,成都市总工会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成都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联系电话:028-85522334 85708701 

E-mail:mdwyw@tom。。com

 

陈恩美,女,1954年 出生,回族,教授,1982年1月四川师范学院(现四川师范大学)政教系毕业,法学学士。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现任法学院省级精品课程《环境资源保护法学》负责人,法理学硕士点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法学、宪法学,环境资源法学。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主义法制。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参加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各1项。获省社科联优秀成果奖、四川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国家民委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各1项。发表《论依法行政的理念、原则和制度》、《农民房屋因土地征收征用被拆迁涉法问题分析》、《“生态四川”建构中民族地区立法对策研究》、《坚持基本政治制度依法行使批准权》等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合同法研究》(独撰)、《经济法学》(主编)等著作3部。

主要社会兼职: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致公党四川省委副主委、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理事、四川省法学会民法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廉政监督员。

 

陈卯轩,男,1963年出生,副教授,1983年法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2009年获四川大学历史专业博士学位。现为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主要研究方向:法治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发表《法治之源》、《后现代视野中法的概念变迁》等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改革时代的理论法学》、《法律的局限与超越》等学术著作5部。

联系电话:028-87013100  手机:13980977924

E-mail   amy8210006@sina。。com

 

黄微,女,1959年出生,汉族。1982年2月西华大学(原成都农机学院)毕业,工学学士;1988年四川大学哲学系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法学硕士。1993年赴美访问学者。无党派人士,副教授,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教研领域为社会学、宪法学、法理学、经济法学、民商法学。曾获得其他院校的优秀论文奖和西南民族大学的教学质量奖。发表论文《关于在WTO语境下的高等法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现行宪法对私有财产权规定的发展》、《法治实现的关键条件在于‘法律必须被全体社会公众普遍信仰’ ?》、《“学分制也是发挥教师主体性的机制》、《个人社会化呼唤宪政教育》、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加强宪法教育》等学术论文数篇,出版专著《社会学》、《宪政语境中的宪法和行政法》两部。目前在研项目有“黑格尔法哲学之合理内核在当代中国治国理念中的现实性”(即将结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藏族农牧民人权享有的微观实证研究——来自人类学和民族法学的视野”。

兼职于成都市政协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委员,政协法治群团委员会委员,成都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立法协商专家组成员,四川君合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四川省宪法学会理事。

 

温晓莉,女,1951年出生,汉族,教授。1982年西南政法学院法律本科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7年任湖南大学法治与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现任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法哲学——法理学、中西方法律思想史、法律文化比较。任中国法理学会理事、全国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会理事、四川省法理学会常务理事、东亚法哲学协会会员。主持完成省级重点科研项目1项、司法部部级科研项目1项。参加完成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获国家民委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中国法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1项,中国法学会优秀论文奖2项,西南民族大学优秀教学质量一等奖1项,西南民族大学“优秀教师”称号等。目前在研课题“西方两希文明法律思想”“法哲学认识论探讨”“法治与政治文明研究”(自筹)等。在《法学研究》《民族研究》《中国法学》《现代法学》《法学》等权威与核心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有《论民事诉讼法的处分原则》《变革时代的中国法理学态势与问题》《论北朝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华法律文化的历史贡献》《人治向法治敞亮的辩证法——柏拉图哲王思想与法治关系》等。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CSSCI等转载、摘20余次;出版专著《中国法制史纲》《周边国家法律的比较研究》2部;撰写法律出版社全国通用教材《西方法律思想史》古希腊专章;专著《论法律虚拟——法律拟制假定的认识论存在论探讨》待出版。

联系电话:手机13648011599

E-mail:XLi_w@163。。com

 

杜文忠,男,汉族,1970年出生,教授,博士后。2001年西南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2001年云南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2006年于中国政法大学首届法学博士后证书,2006年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法学院博士后证书。现为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校省部级重点学科法学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曾系贵州财经学院法学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史、比较法、民族法。

现已出版专著2部,分别为《边疆的法律——对清代治边法制的历史考察》人民出版社版)、《近代中国宪政化:兼与韩国比较》(法律出版社);近年来在《民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现代法学》、《东西方思想》等国内外刊物及许多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法学论文 30余 篇,代表性论文有《对西方古典民族政治理论的宪政反思》;《神判与早期法的历史进路》;《边疆的概念与边疆的法律》;《儒教对韩国现代法律的影响》;《誓与法》。2005年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2等奖1项;目前主持西南民族大学出国留学人员基金项目(2008—)2万元,参与国家社科重点基金项目1项。

主要社会兼职有: 国家一级学会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中国法律史学会民族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理事,贵州省法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法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西南政法大学民族法律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四川民族学院政法系客座教授,贵州省人民政府法律咨询委员。

联系电话:028-85522343;手机:13730615105;E-mail: duwenz@hotmail。。com

 

陈宜,女,1972年出生,副教授,1995年“法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2003年获西南民族大学“法学理论”专业硕士学位。现为“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族法。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科研项目一项,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获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发表《民族区域自治与西部大开发》、《法的价值与功能辨》、《从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修改谈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拓展民族立法领域提高民族立法质量》、《论习惯法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原因》等学术论文,参与《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学》、《西部开发背景下民族地区经济法制问题研究》、《改革时代的理论法学》等著作的编写。

 

 

诉讼法学硕士点简介

诉讼法学专业是西南民族大学重点学科。该专业于200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经过近十年的建设,本学科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学术造诣深、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群体,有教授3人,客座教授4名,副教授6人,博士和在读博士7名,硕士6人。该专业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分别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大学等名校。该学科始终以提升专业研究的综合实力为目标,注重科研立项,突出研究特色,取得了显著成绩。2001年以来,本学科教师出版学术专著、教材20余部,在《法学研究》、《现代法学》、《法学》、《法律科学》、《比较法学》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110多篇。承担各级科研课题20多项,支配科研经费30余万元。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民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四川省教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获得其他厅局级奖6项。

该专业以培养具有良好的法律伦理和先进的法律理念,精通诉讼法基本理论,能够自觉运用诉讼法原理和知识分析、研究和解决司法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能够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司法实务工作的专门人才为目标。开设有法理学专题研究、刑事诉讼法原理研究、民事诉讼法原理研究、行政诉讼法原理研究、证据法原理研究、民法学专题研究、刑法学专题研究、商法学专题研究、犯罪学专题研究、仲裁法学专题研究、外国民事诉讼专题研究、外国刑事诉讼专题研究等课程。截至目前,本专业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80多名,分布在国内党政机关、高校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年来有多名应届硕士毕业生考取博士研究生。

该专业设有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商事仲裁与调解、少数民族纠纷解决机制四个研究方向,在覆盖诉讼法本原理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集中于重要学术领域,形成了体系稳定、特色鲜明的学术传统。

 

导师简介

邓建民,男,教授,法学硕士,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学专业,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分管教学与科研的副院长,诉讼法学硕士点领衔导师。兼任四川省法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民族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法学会行政法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教学上,主要承担《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本科课程和《中国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等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合著教改研究著作一部;主持和参研省部级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项目各一项; 2001年获得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获得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009获得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科研方面,主要涉及法学学科和应用心理学学科的研究,近十年来著有《走向技术化的中国刑事司法》、《困惑与超越》、《大学心理教育研究》、《法律基础的理论与务实》、《西方人文名著导读》、《法律基础》、《律师法学与公证法学》、《新编仲裁法学》等著作和教材十余部,其中有7部12次获部、市、厅级奖。在《现代法学》、《毛泽东思想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求实》、《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先后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参研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项、省部级项目3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林肃娅,女,汉族,1956年出生,教授,1982年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现任西南民族大学纪委副书记、纪检监察审计办公室副主任、法学院“诉讼法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刑法、刑事诉讼法、犯罪学等。在教学工作中,善于结合各学科理论研究趋势和改革现状及时调整讲课内容,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并善于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良好的教学效果获得学界同行和各层次学生的认可和一致好评。在理论研究上,主持完成《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研究》、《贪污、贿赂犯罪对策研究及立法完善》等科研项目5项,发表《略论诈骗犯罪的立法完善》、《论我国刑罚目的之取向》、《实施西部开发与打击经济犯罪》、《新形势下刑法学教学方法的重新思考》、《贪污罪构成要件相关问题研究》等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或参编《刑法学热点问题研究》、《中国罪名释典》、《犯罪学》等专业著作和教材多部。《略论诈骗犯罪的立法完善》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多项成果获得各种奖励。

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省刑法学会、成都市法学会常务理事。

联系电话:028-85523462  手机:13194994231

E-mail:linsuya2003@yahoo。。com。。cn

 

曾青,女,1965年出生,汉族,副教授,1986年南开大学法学专业本科毕业,1989年获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学位。现任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民商法经济法教研室主任,"民事诉讼法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民商法学,主要研究方向:民法、仲裁法、合同法、婚姻继承法、房地产法等。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民委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3项,主持国家民委项目1项和校级项目若干,获四川省法学会第七次优秀法学成果一等奖、西南民族大学第十三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中国法学会仲裁法学研究会第一届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目前在研项目为国家民委项目“四川省民族地区现有婚姻法变通规定的修正”。发表《传承、变化与顺应:彝族婚姻家庭的现状及法律调适》、《论调解在仲裁中的适用》、《凉山彝族继承习惯法研究》、《离婚损害的赔偿——从实体与程序双重角度讨论》、《诉讼中亲子鉴定若干法律问题思考》等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物权法:立法评析与要点透视》、《亲属法热点问题研究》、《新编仲裁法学》、《婚姻与继承法学》等学术著作4部。

联系电话:028-85522139      手机:13438334114

E-mail: cdzq028@yahoo。。com。。cn

 

康涛,女,1968年出生,副教授,1991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本科,并获得法学学士学位,1997年获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学位。现任法学院诉讼法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商法方向的研究。参加了部级科研项目的完成。还多次主持科研项目。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第三人侵害债权》、《农村土地所有权形成历程及缺陷》、《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法律思考》、《缔约过失责任研讨》等学术论文多篇,并出版学术著作《集体土地所有权研究》,参加《物权法:立法评析与要点透视》一书的写作并担任副主编,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公司法导学》、《财政金融法》学习指导等多本教材。

联系手机: 15908155673

E-mail : ktao2003@yahoo。。com。。cn

 

,女,1968年出生,副教授,1988年四川大学毕业,1996年获四川大学刑法学专业法学硕士学位。现任法学院诉讼法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刑事法学,主要研究方向:刑事诉讼法、刑法、犯罪学。参加省部级课题4项,其中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项,主持校级课题1项。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1项,发表《转型时期川滇毗邻藏族社区治安状况考察》、《转型时期川滇毗邻藏区民间纠纷解决机制考察》、《论食品监管中行政处罚与刑罚处罚的衔接》、《交通肇事逃逸致死与故意杀人关系的辨析》、《公正与效率的权衡——兼辩诉交易制度在我国的确立》等学术论文十余篇,合作撰写《四川藏区的开发之路》、《西部开发中西藏及其他藏区特殊性研究》、《刑法学热点问题研究》、《川滇毗邻藏区社会经济变迁与发展研究》等学术著作4部。

主要社会兼职:四川省刑法学会理事

联系电话:028-85522001  手机:13678098931

E-mail rh682@sohu。。com

 

张平,女,1962年12月出生,副教授,1984年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本科毕业,2005年获四川大学经济法方向硕士学位,现任法学院诉讼法专业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主要研究方向: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环境诉讼; 参加国家民委、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分别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等二等奖和致公党四川省委2006年度参政议政优秀成果二等奖 。  发表《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立法若干理论问题探讨》、《构建水资源市场配置的法律机制初探》、《浅谈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公司社会责任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水回用及其立法构想——以四川中水回用及立法为视角》等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大自然的卫士》》、《环境保护法》、《金融法理论与实务》等学术著作3部。

主要社会兼职有:《环境科学与技术》理事。

联系电话:028-85522001  手机:13550103919

E-mail zhp6699@163。。com

 

周梅,女,1964年生,副教授。1986年大学本科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2002年获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学位。现任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诉讼法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民商法。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司法。主持或参加省教育厅、国家民委科研项目4项,主要有:主持完成了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课题“中国公司法制现代化研究”,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政党法制问题研究”等。目前在研项目为国家民委“我省民族地区现有婚姻法变通规定的修正”。发表《公司违反担保限制的法律后果》、《法人财产权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法理基础》、《羌族婚姻习惯法的变迁及其法律调适》、《公司法中国家干预的必然与现实》等学术论文20余篇,参加编写教材多部。

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凯越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承担了三家企事业单位的常年法律顾问。代理了多起诉讼和仲裁案件,主持了包括国有产权交易和境内外投资项目论证在内的非诉讼法律事务。

联系电话:13808191102

E-mail:sczhoumei@163。。com

 

侯斌,男,1972年8月出生,羌族、大学学历,1994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法学专业,副教授,法学院刑法教研室主任、刑侦与物证技术实验室主任,四川省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常务理事,诉讼法专业刑事诉讼法方向硕士导师。主要研究专业领域为刑事法学,主要研究方向:刑法理论、刑事司法制度、少数民族刑事习惯法、民族法制。曾获西南民族大学第四届、第六届优秀教学质量奖二等奖、西南民族大学优秀教师、四川省师德标兵,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西南民族大学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曾参加和主持国家民委、四川省教育厅、西南民族大学项目共4项,在研项目一项:省教育厅级项目“四川省少数民族犯罪研究”。发表《论对向犯》、《刑法因果关系研究》、《少数民族习惯法历史与现状》、《西南少数民族刑事习惯法及其价值》等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编或合著《刑法学热点问题研究》等著作教材七部。

联系电话:13808228209

电子邮箱:houbin999@163。。com

个人网页:http://teather。。swun。。edu。。cn

 

 

 

民俗学硕士点简介

导师简介

杨嘉铭,男,藏族,四川省康定县人,生于1946年8月。2000年以前任教于四川民族学院,曾任校党委委员,藏语系总支书记、主任,学报主编等职。2000年调入西南民族大学,曾任西南民族大学博物馆馆长。现为西南民族大学教授,民俗学硕士点导师,民俗学学科带头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长期从事藏族历史文化研究,共发表有关藏学研究文章80余篇,出版专著近20余部。其代表性著作有《中国藏式建筑艺术》、《德格印经院》、《西藏建筑的历史文化》、《雪域娇子岭·格萨尔王的故乡》、《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志》等;主要论文有《藏族茶文化概论》、《关于附国的几个问题的再认识》、《四川甘孜阿坝地区的古碉建筑文化》、《丹巴古碉文化综览》、《藏族贴布脱胎面具的制作工艺及其流程》、《四川藏区的面具文化概要》等。

曾先后获得中国教育部教学改革项目三等奖1项,四川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其他奖项多项。

电话:85523517     13658094980

 

张建世,男,1953年出生,教授,1982年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1985年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为西南民族大学博物馆馆长,民族学硕士点领衔导师,民族学博士点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民族学会理事,四川省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民俗学会常务理事,成都市博物馆协会副会长。获省部级二等奖3项,其中排名第一的两项。主要研究方向为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主要研究领域为西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文化,藏族基层社会组织。发表《昌都藏族铜佛像打制工艺调查》,《贵州大方漆艺文化的历史、现状及保护措施》,《军拥村藏族农民家庭调查(上、下)》,《昌都藏族农民的单一婚姻原则》等论文40余篇。独立或合作出版《西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文化资源保护研究》等论译著7本。2000年以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个、福特基金课题1个、四川省课题2个,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课题多个。在研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南少数民族金属工艺文化遗产保护调查研究”,国家民委科研项目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手工造纸调查研究”。

联系电话:028-85522057,13096395038

email:zhangjianshi2005@sina。。com

 

刘勇,男,1966年出生,籍贯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藏族,藏名斯农平措,教授。198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攻读民俗学、民间文化理论,1991年获法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得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公派留学项目,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宗教学系作博士后访问学者。2005年至2007年的两年间,在成都都江堰市挂职,任副市长。自1991年至今,先后担任西南民族大学藏学院副院长、民族研究院副院长。系“宗教学”、“民俗学”专业硕士生导师,运用宗教学、民族学、民俗学的方法和理论从事藏族宗教、历史、民俗文化的研究,主要研究康区藏传佛教宁玛派、佛本关系、汉藏佛教关系史和西方佛教。主持或参加过“全国百县社会经济调查-拉萨卷”“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藏区旅游经济文化发展模式”“四川藏区自然与人文书系”“鲜水河畔的道孚藏族多元文化”“康北宁玛派寺院研究”等国家重点、省部级以及横向联合科研项目,获得两项省部级三等奖,2000年获成都市优秀青年称号。先后出版有《白话封神演义赏析》、《拉萨卷》、《嘎陀金刚寺志》、《鲜水河畔的道孚藏族多元文化》、《四川藏区民俗文化》、《拥忠本教历史》等多部著作;发表了《藏族神话与古代部落关系的反思》《藏传佛教的概念分析》《藏族传统史学概念分析》《藏传佛教的功能及其实现过程分析》《神话概念及其流变分析》《重构民俗学基础理论》等二十余篇论文。兼任四川省民俗学会理事、四川藏学会理事、西南民族研究会理事。

 

蒋彬,1965年12月出生,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博士后,英国伯明翰大学民族文化中心访问学者,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教授。主要从事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研究基本方法、民族社会学的教学与西南民族地区城镇化及社会文化变迁等研究工作。

 

杨正文,男,苗族,1962年生。现为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副院长、教授。致力于人类学、民族学和民俗学的教学与研究。近几年重点关注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研究。先后主持和承担3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即“西南地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项目实施效果研究”(主持)、“西南少数民族传统造型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调查研究”(排名2)、“西南少数民族金属工艺文化遗产保护调查研究”(排名2);主持国家民委重点项目“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染织工艺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研究”;主持国家外国专家局合作项目“藏区东部旅游与文化生态资源的研究与保护”等。已经发表、出版论文、专著多篇(部),其中《贵州雷山县“苗语电视剧”现象的调查与思考》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调研报告一等奖(2007年);《苗族服饰文化》(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获四川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被翻译成韩文于2002年在韩国景仁出版社出版,并获得大韩民国精神文化研究院颁发优秀学术著作奖;《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工艺文化资源保护研究》(合著)获四川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年)。现任中国民族学会理事、中国民族服饰学会副会长。

 联系电话:13882099369

 email: bofuyang@sina。。com

 

 

民族学硕士点简介

民族学专业是国家民委和四川省的省部级重点学科,199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合理,学术造诣较高,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团队,在国内同专业的硕士点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本专业近年来逐渐形成了“建构稳定核心队伍,外聘知名专家学者”的运行机制,建立起了以校内稳定的核心教师队伍为主,联合外聘知名专家学者的学术团队。本硕士点的核心教师共7名,其中教授4名;50岁以上教师2人,40-49岁2人,39岁以下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人,硕士学位者1人。教师分别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等学校。

硕士点教师主要以西南地区包括汉民族在内的各民族的社会、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逐渐形成了自己具有优势的研究领域。确定了以学科理论为基础,学术规范为准则,以项目拓展研究领域,以成果凸显学科特色,结合现实问题进行研究的基本思路。特色鲜明,成果显著。2005年以来,硕士点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个,省部级项目5个,联合国性别发展基金项目等国外基金项目5个。在《民族研究》,《中国藏学》,《中国人类学评论》,《贵州民族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9 篇,出版学术专著9本,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 项。所指导的研究生有1人获“四川省2007年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

在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完善了培养方案。开设了“人类学概论”“人类学、民族学名著选读”“ 中国民族学研究” “社会性别研究””“语言田野调查方法”“人类学的西南研究”“西哲学专题研究”“生态人类学”等课程,形成了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并逐渐形成了现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社会问题、旅游人类学三个研究方向。截至目前,本专业已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53名。毕业研究生分布在国内高校、党政机关及其企事业单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五年有5名应届硕士毕业生考取中央民大、四川大学、上海大学、西南大学的博士研究生。

 

导师简介 

张建世,男,1953年出生,教授,1982年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1985年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为西南民族大学博物馆馆长,民族学硕士点领衔导师,民族学博士点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民族学会理事,四川省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民俗学会常务理事,成都市博物馆协会副会长。获省部级二等奖3项,其中排名第一的两项。主要研究方向为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主要研究领域为西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文化,藏族基层社会组织。发表《昌都藏族铜佛像打制工艺调查》,《贵州大方漆艺文化的历史、现状及保护措施》,《军拥村藏族农民家庭调查(上、下)》,《昌都藏族农民的单一婚姻原则》等论文40余篇。独立或合作出版《西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文化资源保护研究》等论译著7本。2000年以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个、福特基金课题1个、四川省课题2个,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课题多个。在研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南少数民族金属工艺文化遗产保护调查研究”,国家民委科研项目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手工造纸调查研究”。

联系电话:028-85522057,13096395038

email:zhangjianshi2005@sina。。com

 

杨正文,男,苗族,1962年生。现为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副院长、教授。致力于人类学、民族学和民俗学的教学与研究。近几年重点关注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研究。先后主持和承担3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即“西南地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项目实施效果研究”(主持)、“西南少数民族传统造型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调查研究”(排名2)、“西南少数民族金属工艺文化遗产保护调查研究”(排名2);主持国家民委重点项目“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染织工艺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研究”;主持国家外国专家局合作项目“藏区东部旅游与文化生态资源的研究与保护”等。已经发表、出版论文、专著多篇(部),其中《贵州雷山县“苗语电视剧”现象的调查与思考》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调研报告一等奖(2007年);《苗族服饰文化》(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获四川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被翻译成韩文于2002年在韩国景仁出版社出版,并获得大韩民国精神文化研究院颁发优秀学术著作奖;《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工艺文化资源保护研究》(合著)获四川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年)。现任中国民族学会理事、中国民族服饰学会副会长。

 联系电话:13882099369

 email: bofuyang@sina。。com

 

马林英,女,1959年出生,教授,1982年“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现任“民族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族学/文化人类学,主要研究方向:文化多样性、性别制度多元化。主持/参与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基金项目4项,主持并完成联合国、美国福特基金和国家省、部级项目7项。目前主持在研项目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四川彝族社会性别关系变迁研究”,世界银行项目“凉山彝族农村妇女手工艺绣品参与市场营销能力建设”,中国-加拿大两国政府双边合作项目“农民工输出-输入地维权联动机制”,国家外国专家局项目“寻找历史:境外记录彝族社会生活的文本与照片研究”。在研经费50余万元。发表《四川彝族社会性别关系变迁研究》、《社会性别:彝区发展研究的新视野、新方法》、《性别、民族的研究与反思:分析自我体验及行动》、《当代凉山彝族婚姻文化中女性角色的变迁》、《凉山彝语体态语的社会职能》等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彝族妇女文化》、《多维视角中的田野报告——彝区发展与变迁研究》、《社会性别、民族 、社区发展研究文集》、《彝汉英常用词词汇》等学术著作6部。

先后应美国华盛顿大学人类学系、美国丹拂大学社会文化系和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邀请讲学和访问。在境、内外主办四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议,出席境、内外“95世界妇女大会”、“2000年世界人类学中期年会”、“2009年民族学/人类学世界大会”等10次国际学术会议交流。

曾任中-英两国政府双边合作“中-英性病、艾滋病预防与合作项目”特聘行为学专家,世界银行“创新性教育扶贫试点项目”特聘民族教育专家,德国米索尔基金会“凉山彝族地区参与式综合发展、环境保护与扶贫相结合项目”特聘民族文化专家。

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少数民族妇女研究中心主任,扶贫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副董事长。

联系电话:028-85522500  手机:13708190743

E-mail:malinyin@sina。。com

 

民族理论与政策硕士点简介

导师简介

来仪,女,教授、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硕士研究生点领衔导师、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生点“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方向专业课教师。

来仪主要开设课程有:本科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硕士研究生的“中国当代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民族问题概论”、“民族教育发展与民族政策”。博士生课程:“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问题研究”。

在科研方面:来仪在国内多种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杂志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撰写专著1部,主编专著3部,参与多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西部项目1项;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多项来自于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民委、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四川省政府、省民委、省民工委、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南民族大学和地方政府等课题的研究工作多项。是民族理论全国统一使用教材的主要编写人员;在学术研究方面先后获省、部级奖6项,四川省社会科学界优秀成果奖、学会优秀成果奖、西南民族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各类奖多项。

来仪1996年曾荣获西南民族大学优秀教学质量一等奖。获四川省2003年高教系统先进女教职工荣誉称号。获2007西南民族大学大学生创新杯优秀指导教师;2008年荣获西南民族大学首届教学名师;西南民族大学第四届优秀教师。成都市武侯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民族理论研究学会常务理事

 

郎维伟,男,1956年9月生,满族,教授。1983年中央民族大学历史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99年任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后任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硕士导师,兼博士生课程和指导工作。2001年任四川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特邀研究员,四川省民族法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民族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学及中国民族问题研究。已在《民族研究》、《西藏研究》、《贵州民族研究》、《中国藏学》、《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宗教研究》、《民族研究会讯》(台湾)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3篇,独立或合作出版著作1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四川省课题1项、国家民委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课题3项。主持与美国利众基金会和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合作课题1项。先后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其中《四川苗族社会与文化》、《邓小平与西南少数民族——在主持西南局工作的日子里》、《中国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人权保护》均获四川省政府颁发的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近年发表的《从藏族人口变迁看新中国人口政策对藏族生殖权和发展权的保护》、《蒙、藏、回、满等少数民族对抗日战争的杰出贡献》、《高考招生录取的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教育权利的平等》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现已在《西藏研究》、《民族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刊连续发表藏学论文近20篇。

电话:028-89050311

邮箱:langww@sina。。com

 

陶斯文,男,1969年出生,副教授,2002年"民族学"专业硕士毕业,2008年获西南财经大学人口学专业博士学位。西南民族大学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专业”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人口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民族文化,主要研究方向:民族理论、民族人口学、区域经济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文化部、四川省十五规划、四川省社科普及规划、四川省软科学、四川省残疾人联合会、西南民族大学科研项目共8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两项、国家民委课题四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三项、教育部课题一项、联合国课题一项。获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民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四川省教育厅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目前在研项目为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西南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流动与民族关系发展互动研究”;四川省软科学课题“四川民族地区人口流动对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文化部课题“中国节日志·瓦尔俄足”;四川社会科学普及规划课题“四川羌、藏、彝族民风民俗集萃”;西南民族大学抗震救灾课题“民族地区受灾群众社区重构与社会适应问题研究”等。在研经费数万元。发表《循环经济,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城市化进程中社区民族工作的特点及其对策》、《人口流动对四川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邓小平民族关系思想探析》、《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教育影响的调查与思考》等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四川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研究》(独著)、《中国古代民族融合问题研究》(合著)、《中国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人权保护》(合著)等学术著作3部。

联系电话:13683428018

E-mail tswxnmd@126。。com

 

少数民族经济硕士点简介

导师简介

庄万禄,男,汉族,1948年12月生,四川简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硕士点领衔导师,兼任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经济研究所和四川省民族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民族理论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会会员;四川省市场经济学会常任理事;四川省民族地区经济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编出版学术著作《民族经济学》等5部,参与编写学术著作4部。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四川省社科项目2项、国家民委社科项目3项、四川省民工委重点科研项目5项、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项,横向科研课题7项。

科研成果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7篇,摘要转载2篇;建议报告被四川省有关职能部门采纳应用的4篇。获得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优秀奖3项;获得西南民族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一项,优秀奖3项,四川省社科联优秀成果奖一项,四川省教育厅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一项。

目前承担着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汶川地震导致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大面积贫困问题研究》一项;水利电力部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2008年投标课题《怒江上游(西藏境内)水电规划社会环境影响调查与评价》一项。

联系电话:028-85522079

电子邮箱:zhuangwanlu@126。。com

 

郑长德,男,1962年生,汉族,四川省广元市人,教授。1984年西南师范学院(现西南大学)地理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3—1994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骨干教师进修班学习,1998—1999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内访问学者,2003年四川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金融学》(含保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领衔导师,“企业管理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等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金融理论和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四川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金融学会理事。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100余万元。先后在CSSCI、中文核心刊物和国际及全国性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独立和合作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主要有《企业资本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国转型时期的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发展经济学与地区经济发展》、《现代西方城市经济理论》、《博弈论及其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中国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等。10余项科研和教学成果获四川省和国家民委奖励。先后获四川省优秀教师、国家民委文明职工、西南民族大学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专家服务团成员、四川省金融学会特约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和成果鉴定专家,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评审专家,四川省社科联项目评审专家,重庆市科技成果评审专家,西化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联系电话:028-85708990  手机:13882058458

E-mail zhengrong1962@yahoo。。com。。cn

 

贾银忠,男,1958年出生,教授,1982年西南民族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986年始先后在国内知名酒店见习旅游酒店管理,后又曾到美国考察学习。主要研究领域为:旅游经济管理与旅游文化;主要研究方向:旅游酒店管理、旅游经济、旅游规划、生态旅游、民族旅游文化、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经济建设等。曾主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重大项目3项,参加国家社科基金和省社科基金3项,国家民委科研项目3项,国家外专局科研项目1项,四川5。。12特大地震发生后作为专家参加了国家旅游局和省旅游局组织的灾后旅游规划项目。曾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四川省第十一次高等教育学科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四川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

主要科研项目:四川地震灾区旅游业旅游业恢复重建对策研究、安宁河流域生态保护现代农业示范、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等。发表性学术论文:汶川地震后阿坝州旅游业重建调研报告、中国少数民族旅游文化应有自己的学科地位、中国少数民族旅游文化参与国际竞争成败的关键、美国旅游业现状及中美酒店比较、生态安全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等60余篇。出版教材和著作:《西南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旅游文化学》、《中国彝族旅游文化》、《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程》、《濒危羌文化》等10余部。

主要社会兼职:

(1)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联合聘为:四川5。。12汶川地震灾后旅游业重建规划指导小组专家组成员。

(2)四川省委组织部、人事厅、科技厅、省科学技术顾问团联合发文聘为:“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专家团”专家。

(3)四川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等。

联系电话:13086651518

电子邮箱:jyz2814511@sohu。。com

 

张友,男,62年11月生;在读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及资源利用与产业空间布局;公共行政管理 ;

主要成果:

专著:

《投资决策论》,四川科技出版社,2003 。。  6

1。。《中国县域经济研究》, 四川科技出版社,2006。。 3

2。。《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7。。10

3。。《岷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研究》,四川民族出版社,2009 。。3

论文:

独立在G类及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

课题:

参与国家社科课题三项;省部级课题五项 ;主持横向课题十余项。

建言献策:

1。。向国务院参加建言献策二项,分别得到温家宝总理和李克强副总理批示。              

2。。向省部级建言献策十余项均被采纳。

获奖:

获部省级二等奖一项 、三等奖一项;全国性学术团体各项奖十余项。

 

黄毅,女,1965年出生,教授,1983年四川大学"经济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9年在四川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任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专职教师,"政治经济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等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参加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民委项目、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等科研项目5项,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主研,名列第四)。主持完成西南民族大学重点科研项目1项,一般项目4项。目前有校级科研项目在研。发表《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影响及对策》、《四川省丝绸生产及对外贸易发展策略》、《民族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与地区经济态势相关性分析》、《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浅议四川省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等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四川省出口产品竞争力分析》、《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研究》等学术著作5部。

联系电话:028-85509757  手机:13880033757

 

赵兵,男,1965年出生,副教授,1986年本科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数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研究生毕业于四川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7年考入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现任化学与环保工程学院副院长,民族研究院"少数民族经济"硕士点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区域经济、民族生态经济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09XMZ041),主持省部级项目4项,主持市局级项目4项;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项目1项,主研省部级项目5项;在研经费39。。5万元。在国内核心期刊等刊物公开发表《基于GIS技术的汶川县生态规划及灾后重建研究》、《小城镇资源环境和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实证研究》、《基于GIS技术的汶川县生态敏感性分析》、《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四川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等学术论文32篇,其中被人大复印资料收录3篇;出版《西部地区特色经济发展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研究》等学术著作1部。

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四川省会展经济促进会理事.四川省乡土建筑教育理事会理事。

联系电话:028-85522322  手机:13880802959

E-mail:zhaobin_swun@sina。。com

 

 

中国少数民族史硕士点简介

导师简介

    赵心愚,男,1953年出生,教授,1982年历史专业大学本科毕业,2003年获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硕士学位。现担任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并担任专门史硕士生导师、民族史硕士点领衔导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从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南诏与吐蕃关系,纳西族历史文化与纳西族、藏族历史关系,川藏清代方志,康区文献整理与藏族历史文化等几个方面。尤其在南诏与吐蕃关系研究、纳西族的历史文化与纳西族藏族关系史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成果。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各项各一项,还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藏彝走廊’地区民族互动与文化发展”。此外,他还主持省部级项目13项,参加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1项,国家外专局项目一项。独著的“南诏吐蕃关系研究”系列论文获得四川省社会科学和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略论丽江木氏土司与噶玛噶举派的关系》、《纳西族与藏族关系史》分别获得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摘编或转载;独著和合作出版了《纳西族与藏族关系史》、《纳西族历史文化研究》、《清季民国康区藏族文献辑要》、《康区藏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辑要》、《康区藏族社会珍稀资料辑要》等。

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省民族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格萨尔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历史学会理事、四川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藏学会理事、国际纳西学会理事等。

联系电话:028-85522067 85709966

E-mail:zhaoxy731@sina。。com

 

杨明,又名“杨铭”,男,1952年9月生,汉族,历史学硕士,西北大学1986年毕业。所学专业为中国少数民族史,研究专长为民族历史与民族文物、博物馆学。现为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研究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特约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兼职教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民族史学会、四川省历史学会理事。

现阶段主要从事中国民族史、民族文物与博物馆学的研究和教学。曾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次,三等奖4次。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4个,目前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代吐蕃与西北民族关系史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疆通史》子课题《英国收藏新疆出土古藏文写本文书译注》。参研项目有中共四川省委重大项目《巴蜀文化通史·巴蜀民族文化卷》。

代表著作有:《氐族史》、《吐蕃统治敦煌研究》、《土家族与古代巴人》、《吐蕃与西域诸族关系研究》、《吐蕃统治敦煌与吐蕃文书研究》;代表论文有:《巴人源出东夷考》(《历史研究》1999年 6期)、《吐蕃经略西北的历史作用》(《民族研究》1997年1期)、《试论吐蕃统治下汉人的地位》(《民族研究》1988年4期)、《关于筹建重庆民族博物馆的设想》(《中国博物馆》1996年4期)、《重庆市博物馆藏敦煌吐鲁番写经目录》(《敦煌研究》1996年1期)。

联系电话:028-85523798

电子邮箱:yangming543@sina。。com

 

蒋彬,1965年12月出生,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博士后,英国伯明翰大学民族文化中心访问学者,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教授。主要从事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研究基本方法、民族社会学的教学与西南民族地区城镇化及社会文化变迁等研究工作。

 

李宗放,男,1950年12月出生,汉族,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国民族史专业,主要研究西南民族史,研究方向四川民族史。论文《凉山昭觉博什瓦黑石刻的族属为白族考》,2005年4月该文获校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论文《明代四川蒙古族历史和演变略论》,2006年12月获校第十三届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参加完成国家民委重点科研项目《民族学院在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1996年5月获西南民族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在研项目2项,代表性在研项目《四川古代民族史》、《中国彝族通史》,发表学术论文15篇,代表论文《凉山昭觉博什瓦黑石刻的族属为白族考》、《明代四川蒙古族历史和演变略论》、《彝族吸收采用汉族姓名文化述论》、《“和夷”诸解与我见》、《对“阿泥河”、“哈尼桥”及类似名称的辨析》,参加撰写合作出版著作2部、参加合作整理著作1部。

联系电话13084408593

电子邮箱fangzoli@126。。com

 

吴建国,男,1957年生,重庆巫山人,汉族,教授,先后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中山大学和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西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西南民族地区旅游经济方向博士生导师、专门史专业和中国民族史专业硕士生导师,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兼马瑞卡国际酒店物业管理学院院长,校学科带头人,国家级特色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负责人。四川省历史学会和四川省民族学会常务理事、四川大学第二期国家“九八五”研究平台兼职教授。同时担任四川省旅游协会副会长、四川省星级旅游饭店评审员、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检查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专门史,研究方向为民族历史文化与民族旅游经济。近几年来,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民委和国家外专局项目6项,为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基地主持起草《旅游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并主编《旅游咨询师培训教材》,主持四川省重点教改项目2项,主持在研省部级项目《西康史研究》等3项,主持完成地方旅游规划和文化产业规划多项。科研成果多次获国家民委、四川省社科联及教育厅奖励。在《民族研究》、《近代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旅游学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代表论文有《试论现代化进程中的藏区所有制结构》、《试论西康建省与康区的早期现代化》等,出版学术著作4 部,代表著作有《兴边富民行动与西部大开发》、《傣族简史》(修订本)、《现代化视角下的西部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等。

联系电话:028—85707922;13558873985。。

E-mail: jianguowu1957@126。。com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硕士点简介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硕士点于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并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开始招生,至今已经有3届毕业生毕业,在读研究生19人。经过几年的建设,本硕士点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学术造诣深、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群体,在国内同专业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该硕士点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人。教师分别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音乐学院、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西南大学。该硕士点始终以提升专业研究的综合实力为目标,注重科研立项,突出研究特色,取得了显著成绩。2004年以来,本学科教师出版学术专著、教材23部,出版音像制品13部,在《文艺争鸣》、《当代文坛》、《文学评论》、《电影评介》、《西南民大学报》、《四川藏学研究》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45篇;承担各级科研课题3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四川省社科基金项目26项,支配科研经费60多万元;四川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4项,四川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6项,四川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7项。

该硕士点培养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正确的理论研究方向,准确掌握民族理论与政策,能够运用艺术与美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分析、研究和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富于创新精神,能够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宣传和文化旅游工作的专门人才。开设有中外艺术理论选讲、民俗学、中外艺术史纲要,少数民族纹饰艺术、中西诗学、藏族美术专题研究、民族旅游与艺术、艺术哲学与美学、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与艺术、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理论与实践、四川地域民族音乐研究等专业课程。截至目前,本专业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分布在国内高校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目前该硕士点包括西南少数民族艺术、民族艺术与民族旅游、民族音乐学三个研究方向。

 

导师简介

曾明,男,1958年出生,教授,1982年西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现任西南民族大学副校长,“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等专业硕士生导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人事部、国家民委全国民委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古代文学、文艺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等,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论、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主研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彝文文献中的长诗研究》(2005年)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民族艺术教育概论》(2002年)。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学术月刊》、《中国诗学》、《社会科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有8篇论文被人大报刊资料复印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有1篇论文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出版《古代五大山水诗人论》、《山水 诗画 自然——中国古代山水诗歌艺术》、《诗经选粹》、《大凉山美姑彝族民间艺术研究》、《彝族文献长诗研究》等学术著作6部。还先后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项。

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省文化艺术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李白学会理事,杜甫学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联系电话:028-85700019,85528886  手机:13908187773

E-mail Zengming001@126。。com

 

王玮,女,汉族,九三学社,1959年出生,教授。1988年毕业于四川教育学院,1999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油画硕士研究生班。现任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国画,主要研究方向:工笔人物、水墨画。主要获奖情况:1995年,《亚洲女画家美术作品展》优秀奖;1995年《中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1999年《建国五十周年四川省美展》铜奖;2001年《全国第九届人口文化奖美术作品展》优秀奖;2002年《四川省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银奖;2004年《全国第十届人口文化奖美术作品展》铜奖;2006年《四川省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一等奖。主要参展作品:1993年《全国第三届体育美展》,1994年《全国第八届美术作品展》,1997年《中国当代水墨画展览》,1998年《中国第四届当代工笔画大展》,1999年《中国·三百家美术作品展》,2000年《中国·世纪风美术作品展览》,2000年《迎接新世纪中国工笔画大展》,2001年《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2002年《纪念5·23延安讲话60周年全国美展》,2005年《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中青年艺术家精品展》,2006年《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2007年《北京、成都、南京当代女画家联展》,2008年《“盛世和谐 情系奥运”中国民族风情画提名展》,2008年《牵手残疾人走进奥运会中国当代画家作品展》,2009年《成都春季油画展》。国外展览情况:1993年《香港个人画展》、1994年《英国牛津个人展》、应世界名人传记中心邀请赴英国参加世界艺术交流大会、1995年《日本札幌举办四川女画家作品展》、应国岗茂夫先生邀请赴日访问、交流,1999年《日本举办中国女画家五人展》、应中日友好协会邀请赴日本参加学术交流会,2001年受美国cerrillos艺术中心邀请参加《中国青年艺术家创作展》、2005年受文化部、中国美协选派赴法国考察交流三个月并在巴黎国际艺术城展览馆和巴黎画廊举办《中国女画家王玮西部风情作品展》。发表《水墨画的民族艺术精神及其现代意义》、《中西绘画色彩观念的差异》、《论绘画创作在教学中的互动性》、《形态创造的新空间》等核心期刊,发表专著《王玮作品集》、《蓝色梦境》(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

联系电话:13628066598

E-mail:wangwei。。cd@live。。cn

 

张超,男,1957年出生,教授, 1984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语文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现任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党支部书记,“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南民族文化与艺术,主要研究方向:“藏彝走廊”少数民族文化与艺术。主持、主研省部级重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学校重点等项目5项;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2项。目前在研项目2项,在研经费5万余元;获四川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西南民族学院第四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发表《也谈阿格登巴---论民族民间箭垛式人物的形成及本质》、《仓央嘉措系“宗教叛逆”质疑》、《稻城亚丁“安管”等民族民间文化现状及其抢救》、《亚丁“安管”歌谣演唱及其审美特征》、《在现代传媒背景下亚丁土语民谣的传承发展》等学术论文31篇,出版《拉祜族简史》、《羌族医药:羌族民间医药习俗》、《中国烹饪百科全书》等学术著作多部。

主要的社会兼职:四川民俗学会会员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民间美术艺委会理事、会员

联系电话:028-85522428  13518148106

电子邮箱:Zhangchao3332188@sin。。com

 

金艺风,男,朝鲜族,1959年出生于中国吉林省延吉市。1980年毕业于延边艺术学校作曲专业;1983年毕业于延边大学艺术学院作曲专业;1983-1986年进修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作曲专业;1986-1997年任教于延边大学艺术学院作曲专业;

1998-2000年留学于韩国艺术综合学校音乐院作曲专业(硕士学位)2000-2004年留学于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韩国学大学院音乐专业(博士学位)2004年12月至现在,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作曲与音乐理论。

主要作品:交响诗《长白之月》、弦乐5重奏《回旋》、木管5重奏《梦》、艺术歌曲《啊里郎谣》、MIDI伴奏歌曲音乐300余首。主要论文:《延边朝鲜族传统音乐文化(韩语)、《中、韩鼓吹乐比较研究》、《中、韩农谣比较研究》、《韩、中水稻田歌的基础问题比较研究》—音乐状况(韩语)、《羌族多声部民歌—男声二重唱》、《羌族劳动歌—“E YA MI SE”的音乐形式研究》、《羌族劳动歌分类研究》。译书(汉译韩):

《苗族服饰文化》(杨正文 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刘再生 著)。代表著书:

《朝鲜族民谣研究》(韩语)、《和音进行》《中国羌族民歌研究——乐谱资料集》、

科研项目:羌族音乐的发掘、整理与保护、开发研究,西南民族大学重点项目,2007-2008;羌族音乐的发掘、整理与开发研究,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07-2008;

羌族民间音乐的发掘、整理与开发研究,国家民委科研项目,2007-2010;民族音乐实验教学改革研究,西南民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科研项目,2009-2011。

 

根秋登子,生于1950年,1975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专长藏汉文翻译,研究藏族造型艺术,1999年7月获译审职称资格,现任西南民族大学博物馆名誉馆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成果:1、独撰合作完成的38种书正式出版,其中《藏族传统美术概论》获全国优秀国书一等奖后,2007年被西藏大学确定为艺术学博士的必考书;《德格印经院藏传木刻画集》获中国图书的最高奖项——国家图书奖;担任编委副主任等完成的《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荣录《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彩绘大观图说明镜》获中国民族图书二等奖。

2、《藏族美术对其他民族美术的影响》为代表地区级以上报刊发表藏汉论文60篇,六篇录入国际学术文集,一篇获国际名人名作证书。

3、省级以上发表或展出50余幅美术作品。

4、负责甘孜州主要文件法规等藏汉译文的审稿约860万字。

5、曾担任《中国藏传佛教历史与现状研究》等两项国家课题和两项国家级出版项目的主编。

6、担任捐赠布达拉宫价值1亿元文物的文物鉴定和上百种全国中小教材、教刚审查等多项重大项目的审定。

7、兼任中国科学院项目顾问、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顾问、中国西藏文化发展与保护协会理事等在国内外40多个学术团体兼任技术职务。

8、曾应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洛杉矶艺术博物馆、荷兰莱顿大学、德国波恩大学、柏林大学、蒙古国传统文化艺术研究会、不丹国家图书馆等的邀请参加国际学术会或讲学。

9、创建、领导绿色康巴协会等三个学会,对西部民族地区的环境保护,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农牧民素质等方面做了很多有效的工作。主持了康巴生态旅游国际研讨会等多次大型会议。

10、四川省首届杰出创新人才奖,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省委掌握的高层次优秀人才等多种荣誉称号和奖励。

11、现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藏族手工艺大全》的独立编撰,投资1。。3个亿的中国香巴拉文化中心建设的艺术总监;投资1,060万元的国家重点出版项目《藏文大词典·工巧明》分册的主编、国家“十一·五”重点项目《古译文学宝典》的主要策划等多种重大课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点简介

本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研究的学科,特别着重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关系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研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本学科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与时俱进,形成了以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即邓小平理论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为主导的一系列新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使本学科的发展更具有时代性,对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承担该学科硕士生培养任务的是我校政治与社会学学院,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领域有很强的研究与教学实力的教授和副教授。他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方面都成果。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深入地掌握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以及其他相应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理论水平,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工具,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及专业知识,分析和研究中国当前的现实问题。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能胜任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相应的社会机构的理论研究、教学或管理工作。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现实问题研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研究

3、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研究

本专业学制为三年,在校修读年限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为2年,论文写作不少于1年。课程学习在教学上采取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为了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硕士点在适当的时候对于研究生的学位课程学习、论文进展及其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以督促其合格完成学业。

 

导师简介

贾秀兰,女,教授,毕业于四川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点领衔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民族问题研究。近年来独著或参与出版专著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科教—托起西部明天的辉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概论》、《布朗族简史》等五部。发表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认识论基础》、《论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精神内涵及当代意义》、《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等46篇,其中核心期刊第一作者40篇、CSSCI来源期刊12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篇、《新华文摘》论点摘编1篇。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5项、校级课题2项。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藏区社会稳定对策研究》,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四川藏区社会稳定与和谐社会对策研究》。

 

袁阳,1958年1月出生,教授,四川乐山人,1982年2月四川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中国社会学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哲学、社会学,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中西方文化比较、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主持省重点课题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两项,获四川省社会科学界优秀成果奖一项。目前在研课题为“对传统的文化社会学审视”、“马克思主义文化社会学”。发表《中国传统文化的非整合性及其对现代化的社会负功能分析》、《新教徒的焦虑与士的忧患——两种文化心理动力比较》、《毒瘤与蛹体——中西传统超越意识比较》、《儒学的张力——韦伯与梁漱溟儒学观比较》、《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孔德——对孔德始于实证哲学终于人道教的文化社会学解释》等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生死事大——生死智慧与中国文化》、《红尘觉悟——佛法与人生》、《浪漫的补天者——梁漱溟心路历程寻迹》等学术著作三部。

电话:13088029930    

电子邮箱:ylyrdty@163。。com

 

魏新春,女,1957年出生,副教授。1982年“政治教育”专业大学本科毕业。1988年获“历史学”专业硕士学位。现任政治与社会学学院思政系主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民族问题。主要研究方向:民族经济文化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主持或参加省级科研项目7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目前在研课题为“藏族宗教意识对藏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西藏人口及资本东向流动与民族关系的再构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发表《健全社会保障共享改革成果》、《让最广大人民共享改革成果》、《构建和谐社会与四川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等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教材《民族社会学》;参与编著《藏族道德》、《挑战贫困》、《儒家伦理思想与藏族传统社会》、《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和谐思想》等学术著作4部。

社会兼职:四川省中共党史学会理事

联系电话:028-85523385   手机:13551860430

E-mail :weixinchun@yahoo。。com。。cn

 

 

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简介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点于2006年正式批准建立,2007年开始招生。该硕士点师资力量雄厚、学缘结构合理。该硕士点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4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 46岁以上教师5人,36-45岁8人,36岁以下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人,硕士学位者4人;1人获得国家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教师分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    、西南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学校。该学科始终以提升专业研究的综合实力为目标,注重科研立项,突出研究特色,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本学科教师在等国内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60余篇,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重点项目7项,支配科研经费40多万元,获得省部级科研奖10余项。

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主要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全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熟悉思想和心理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品德优良、身心健康、专业知识扎实的,能够胜任教学、科研和党政、企业、群团、社会工作、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开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专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伦理学原理专题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法社会学等课程。

目前该专业主要设有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三个专业方向,既覆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又在内容和方法上相互独立和相互交叉,着力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系统完整性和发展创新性,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学科体系。

 

导师简介

郭娅,女,1956年出生,教授, 1982年1月西南民族大学本科毕业,1987年7月西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分别获得文学学士和法学学士。现任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党总支书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点领衔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民族教育。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研省级科研项目4项。发表《四川藏区教育现状与对策建议》、《民族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社会的症结探微》、《民族院校大学生"三观"教育及其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浅论毕摩信仰对促进社会和谐的价值》、《西部地区大学生民族宗教信仰现状及其对思想道德的影响》等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和参编出版《大学生人际交往》、《人子之情》、《家庭美德》等著作10余部。参与拍摄的反映藏区教育的系列电视纪实片别获得四川省广播电视新闻奖系列片一等奖和二等奖。

联系电话:028-85708057    手机:18980897202

E-mail:guoya_725@163。。com

 

陈秋燕 女, 1964年出生,教授,1986年“政治”专业大学本科毕业,2005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现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心理学系主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获得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称号,西南民族大学首届教学名师称号。主要研究方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研究。主持或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目前在研项目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灾后中小学生心理疏导研究”,国家外专局项目“民族心理跨文化教学与研究”和“现代心理治疗技术在四川地震灾区心理重建的实践研究”,共青团四川省委项目“灾后中小学生心理成长科普读物”、横向联合项目“灾区中小学校心理骨干教师培训的实践与有效性研究”。在研经费30余万元。发表了《自尊对进食障碍的影响:身体不满的中介作用》,《对地震灾区中心小学生心理援助工作的思考与建议》、《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的状况分析》、《建立学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反应机制》、《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等学术论文30篇,主编《团体咨询》、《心理素质教育与训练》和《职业生涯设计学》等著作3部。 

主要社会兼职:教育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委组织部“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专家服务团”成员,四川省高校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预防医学会行为医学专委会委员,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中心专家库成员。

联系电话:028-85528062, 手机:13308069877

E-mail:mycqy@163。。com

 

 

文艺学硕士点简介

文艺学专业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有一支学历层次高、学术造诣深的学术群体,他们的学术研究在国内同行中有相当的影响。该专业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人;46岁以上教师5人,45岁以下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学位者1人。本学科授课教师分别毕业于四川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学校,有较为合理的学缘结构。该学科始终以提升专业研究的综合实力为目标,注重科研立项,突出研究特色,取得了显著成绩。本学科教师出版学术专著、教材20余部,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200余篇。承担各级科研课题20多项。

目前该专业主要设有文艺美学、中西诗学、古代文论和文艺与传媒马克思主四个研究方向,开设有古典诗词美学、古代文论研究、古代文学思想研究、比较诗学、叙事学、文艺美学、20世纪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现代中国学术传统与文学研究百年进程、文化研究概论、当代西方美学思潮、西方美学思想史、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新闻采写与报道研究、新闻摄影研究、编辑业务研究等专业课程。

 

导师简介

田耕宇,男,1955年出生,教授,1987年获"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2002年获"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西南民族大学教学质量管理中心主任兼任教务处副处长,"文艺学"专业硕士点领衔导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主要研究方向:诗词美学、中国古代文论、唐诗宋词、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主持或参加省部厅级科研项目多项,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及西南民族大学优秀教师称号。发表《论晚唐感伤诗产生的文化背景》(陕西师范大学学报)、《深沉的反思意识》(社会科学辑刊)、《隐逸观念的新变》(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晚唐诗歌否定评价的当代反思》(四川大学学报)、《苦闷·沉思·求索》(社会科学研究)等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中唐至北宋文学转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唐音余韵——晚唐诗研究》(巴蜀书社)、《书生的刚柔》(四川人民出版社)、《慧皎大师传》(台湾佛光出版公司)、《实叉难陀大师传》(台湾佛光出版公司)等学术著作5部。

联系电话:028-85522019  手机:13980545085

E-mail tiangengyu2003@sina。。com。。cn

 

曾明,男,1958年出生,教授,1982年西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现任西南民族大学副校长,“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等专业硕士生导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人事部、国家民委全国民委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古代文学、文艺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等,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论、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主研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彝文文献中的长诗研究》(2005年)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民族艺术教育概论》(2002年)。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学术月刊》、《中国诗学》、《社会科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有8篇论文被人大报刊资料复印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有1篇论文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出版《古代五大山水诗人论》、《山水 诗画 自然——中国古代山水诗歌艺术》、《诗经选粹》、《大凉山美姑彝族民间艺术研究》、《彝族文献长诗研究》等学术著作6部。还先后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项。

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省文化艺术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李白学会理事,杜甫学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联系电话:028-85700019,85528886  手机:13908187773

E-mail Zengming001@126。。com

 

杨荣,男,1965年出生,教授,1986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获文学学士学位。现为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和四川省外国文学学会会员,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理事。现任“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主要研究方向:茨威格研究、欧美文学、文艺美学。主持或参与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茨威格文学传记及其理论研究”、省教厅青年基金课题“茨威格小说研究”等科研项目9项,获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省教育厅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发表《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传记文学大师茨威格》、《后现代主义文化倾向与当代中国大学生》、《人是什么?——再论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贡献》、《从“复活”实质看托尔斯泰乌托邦幻想及其文化思维模式》、《无意识·“人”·现代派文学》等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茨威格小说研究》、《外国文学名著精缩与欣赏》、《外国文学教程》等学术著作5部。

联系电话:13688371733

E-mail scyangrong@163。。com

 

钟克勋,男,1955年出生,教授,1984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现任文学院新闻系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文艺学新闻传播方向”硕士生导师,四川省首届十佳新闻工作者,德阳市优秀专家,曾任德阳市第四、五两届政协委员、常委。

曾在德阳日报社从事新闻工作13年,发表新闻作品400多万字,先后获得省以上的新闻奖、论文奖40余件,在媒体工作期间,2001年曾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作访问学者。2004年调入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从事新闻教学工作。

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写作、媒介经营与管理、新闻发言人等,获四川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主持国家民委项目一项,参加省社委、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正在主持的《民族新闻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为校级和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发表《论和谐传媒构建中新闻工作者的诉求》、《地方党政如何占领网媒的制高点》、《民族地区广播电视互补效应探析》、《对西部民族地区党报党刊发行的思考》、《地市报的优劣势及其“御冬”策略》等学术论文近40篇。出版专著《新闻写作记与思》一部,《新闻写作与实践》即将出版;合作编著《德阳宗教文化概览》、《德阳重装基地建设纪实》等多部相关书籍;主编的本校新闻系学生作品集《触摸西部新闻》一部。主要社会兼职有德阳日报编外记者等。

联系电话:028-66141641  手机:13513548073044

E-mail kexun777@163。。com

 

万红,女,1953年出生,副教授,1982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现任文学院新闻系副主任,新闻实验室主任,文艺学新闻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学理论、新闻采编及新闻摄影,主要研究方向:新闻采访、新闻编辑及新闻摄影。目前在研项目为“余小武川剧舞台剧照系列研究”、“媒介风格特色研究”、“新闻报道客观性与平衡性研究”等。发表《解读转型时期言论多元化的指导性》、《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有多远》、《信息公开是开放民主精神的一种体现》、《票友在戏剧传播中的作用》、《戏曲传播中的人文精神陶冶分析》等学术论文近20篇,出版《镜头里的世界》学术著作1部。

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省女摄影协会理事,四川省高校摄影学会常务理事。

联系电话:028-81864842

E-mail wh95300@yahoo。。com。。cn

 

梁银林文学博士、教授,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讲《论孟研究》、《庄子研究》、《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史》、《先秦诸子文献》等课程。出版专著《超越江湖—庄子的哲学》(四川教育出版社)、《法家美学与思辨智慧》(四川人民出版社)、《中国民间迎禄习俗》(四川人民出版社),参编《羌族文学史》(四川民族出版社,),独立完成“西夏羌族遗民的书面创作”共5万多字。先后在《文学遗产》、《民族文学研究》、《文史杂志》等刊物发表论文《苏轼诗与〈维摩经〉》、《苏东坡与海南黎族》、《佛教“水观”与苏轼诗》、《从〈论语〉看仁学》、《论庄子的生命意识》、《〈庐山远公话〉的虚构及其意义》、《试论韩非子功利主义的美学思想》、《苏轼〈琴诗〉的佛禅解读》等20余篇,其中有2篇分别被人大复印资料2005年第九期、2006年第八期全文转载。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苏轼与佛禅关系之研究》、《四川藏羌地区民族艺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2项,博士创新基金项目《释道与苏轼文艺思想》1项。获四川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四川省教育厅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

 

李欧,1954年出生,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美学)硕士。现任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等专业硕士生导师。四川省美学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文化和文艺学,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小说,叙事学,艺术美学。独自主持完成省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审美与艺术的心理治疗功能”和“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侠意象和侠义精神”。目前在研项目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中国侠文艺史”和“侠文化核心观念的谱系研究”。在《文艺研究》、《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江淮论坛》、《当代文坛》等刊物发表《审美与艺术的心理治疗功能》、《在神话性中生存》、《〈论语〉的诗歌功能论》、《泰国现当代小说发展述评》、《极致之变的陷阱》等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论艺术》、《梦与醒的匠心》等学术专著,主编《外国文化与文学》、《泰国文学研究》等教材与专著。

 

 

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简介

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我校设立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2007年以来已面向全国招收3届研究生。

该硕士点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3名,讲师2名,其中4名获得博士学位,3名获得硕士学位,在读博士生1名,师资力量雄厚,业已形成年龄、学历、知识、职称等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学、科研梯队。该硕士点的领衔导师为钟如雄教授(博士)。

该硕士点下设文字学、训诂学、汉语史、词义学与辞书学、现代汉语、对外汉语等6个研究方向。6个研究方向的导师绝大多数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和良好的学术道德。主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5项,校级重点科研项目4项;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6部、编著12部、专业教材5部,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编,1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H1)全文复印,多篇(部)论著获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

培养目标:该硕士点侧重对文字、词义、训诂、汉语史的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规律的教学与研究,重点培养从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汉语言文字学的高校师资、语言学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专家、汉语言文字应用的高级人才等。热忱欢迎全国考生报考我校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导师简介

袁嘉,男,1957年出生,汉族,1992年获四川大学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硕士学位,四川省语言学会理事,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会员,持有国家教育部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颁发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高级)。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汉语应用研究。现为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对外汉语教学方向导师,为硕士生开设《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专题研究》、《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专题研究》和《现代汉语语境研究》等课程。1992年以来在国际教育学院从事对外汉语教学。2004年中国教育部在全国选拔对外汉语教学专家,被择优录用为国家外派专家,当年9月被派往俄罗斯远东国立大学担任俄汉双向翻译、汉语视听、汉语口语、HSK考试教学和研究生及青年教师指导等任务。2005年10月21日俄罗斯联邦教育部远东国立大学颁发《最佳外国教师证书》,称“东方学院汉语系特邀主讲教授袁嘉先生由于在培养高级人才和培养青年方面作出杰出功绩,特授予最佳外国教师称号”。主要成果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语文天地》、国家语委《语文建设》、《山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和《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等刊物上,共40多篇,如《汉语交际文化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现代汉语词汇词义不对称与对外汉语教学》、《谈对外汉语虚词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骑马词”问题》、《现代汉语不对称现象二题》等等。

电话:028-85524052或13982149728 

E-mail:yuanjia666@sina。。com

 

叶南,女,1958年出生,教授。1994年获现代汉语专业硕士学位。现为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现代汉语、对外汉语方向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汉语、对外汉语,主要研究方向:语言本体研究——现代汉语词汇、语法;语言应用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对外汉语教材教法、信息修辞。曾主持《西部民族院校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和正在主持《义位语境义研究》等科研课题。其专著《信息修辞学》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连续两次获西南民族大学优秀教学质量二等奖。独立发表《论语言表达形式与信息熵、信息冗余度的关系》(西南民大学报,人大语言文字分册全文转载)、《语音偏误对策研究》(西南民大学报)、《义位的语境变体》(西南民大学报)、《“V+着(zháo)”和“V+到”的义素分析》(唐都学刊)、《修辞的哲学》(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等学术论文30余篇。

联系电话:028-85522695  手机:13551013569

E-mail tt764@sohu。。com

 

邓文彬,男,教授,硕士生导师。1963年出生, 1978年考入大学,1981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1985年考入河南大学中文系攻读现代汉语专业硕士学位,1988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分到西南民族学院中文系工作,现任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党总支委员兼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对外汉语教研室主任,兼任四川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长期从事现代汉语、对外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理论、语言学史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科学研究领域涉及现代汉语语法学、词汇学、语音学、修辞学、方言学、辞书学、语义学、汉外比较、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方法、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与方法、中外语言学史、现代语言学理论、应用语言学、管理学、经济学、投资学等多个学科,参与了由四川大学著名语言学家梁德曼教授主持的一个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四川省六个地点方言语法的比较研究和一个省级重点科研项目——编写《四川省省志?方言志》,主持了西南民族大学一个重点科研项目——中国现代语言学史研究,主持了西南民族学院(西南民族大学的前身)的一个青年科研基金项目——民族杂居地区汉语特点研究,独立出版专著2部——《中国古代语言学史》(30万字,系三卷本专著《中外语言学史》第一部《中国语言学史》之上册,2002年9月由巴蜀书社出版,2004年荣获四川省教育厅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和《中国语言学史》(47。。5万字,系三卷本专著《中外语言学史》的第一部,2006年1月由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被列入“21世纪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平台建设系列教材”在全国推广应用)。与人合作出版专著一部——《口才艺术概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5月出版),与人合作出版大型工具书一部——《中国企业实用大全》(成都科大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与人合作出版辞典一部——《公文大辞典》(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此书1994年荣获中国秘书学论著评奖委员会颁发的“第二届中国秘书杯——运通杯秘书学论著奖”三等奖,1995年又荣获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颁发的“中国公文学论著‘三株奖’”二等奖。)另外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语言学方面的学术论文数十篇。

联系电话:028-88044853

电子邮箱:dwb968@yahoo。。com。。cn

 

 

 

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点简介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该专业以文学院中文系的师资力量为主,整合全校各相关院系的师资优势,形成了一支学术结构合理的教师群体。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人,师资力量雄厚。该专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学生在掌握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研读古典文献名著和民族古籍。注重在中国文化的大视野下对学生进行中国古典文史文献、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掌握中国古典文献的基础理论和古籍文献研究的方法,具有从事中国古代文献学、古典文学、民族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教学、研究和古籍整理的能力。学生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机关、新闻出版、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民族工作部门从事相关工作。

该专业下设5个方向:

中国古典文学文献

中国古典文献与传统文化

藏族古籍文献与传统文化

彝族古籍文献与传统文化

民族古籍与文化遗产保护

 

导师简介

陈筱芳,女,1950年出生,汉族。文学博士,教授。西南民族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研究专业领域: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主要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文献和文化。获四川省社科联、省教育厅科研奖各1项,西南民族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6项,西南民族大学首届教学名师。在研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子课题“先秦两汉民间信仰与文学”。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合编1部。

代表著作:

春秋婚姻礼俗与社会伦理                        巴蜀书社2000年6月

代表论文:

1、周代婚礼:六礼抑或三礼                  文史2000年第4辑总第53辑

2、中国传统报应观与佛教果报观的差异及文化根源  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3期

新华文摘2004年14期转摘

3、佛教果报观与传统报应观的融合      云南社会科学2004年1期

宗教学2004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4、西周天帝信仰的特点                        史学月刊  2005年5期

5、春秋天信仰的特点                          史学集刊  2005年2期

联系电话:13438377021

邮箱:chxf50@hotmail。。com

 

德吉草,女,1963年8月出生,教授,藏族。1984年7月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现任藏语言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生导师。西南民族大学首届教学名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藏族现当代文学,藏汉翻译及藏族文化。主持或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完成国家民委重点项目1项,省级教改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省级精品课2项,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评论优秀奖、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发表《藏族当代文学再思考》、《重读经典》、《认识阿来》、《多元文化主义与藏族母语文学》、《失落的浪漫与苏醒的庄严》等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歌者无悔》、《诗意地栖息》、《四川藏区的文化艺术》、《藏族道德》、《藏族简史》(修订本)等学术著作6部,出版《藏族现当代文学选编》、《藏族当代文学简介与批评》教材2部。

 

吴贤哲,男,1954年出生,教授,1982年1月"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获西南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现任西南民族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及文献学、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先秦两汉文学文献、中国传统文化。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荣誉奖1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1项、西南民族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荣誉奖1项、三等奖1项。发表《礼乐教化与诗经》、《〈楚辞·天问〉校释札记》、《从礼经看礼的起源、功用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汉代神学思潮与汉乐府郊庙、游仙诗》、《关于司马相如生年的再思考》等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儒学与传统文化》(学术专著),《儒家经典与中国文化》、《儒学文化大观》(合著学术专著),《楚辞新诂》、《屈原赋注(附通释、音义、初稿本)》(整理学术专著)等学术著作8部。

联系电话:028-85708069 

E-mail nice@swun。。cn

 

徐希平,男,1958年出生,汉族,1982年西华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1985年西华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院长,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领衔导师。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导师。中国杜甫研究学会理事、四川杜甫研究学会副会长,四川李白学会理事。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化史、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教学和研究。讲授中国文学史、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风雅文化、《全唐文》研究、史书文献等本科专业课程和研究生学位课程。参加完成《羌族文学史》、《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等多项国家、省部级重点课题,主持《民族高校汉语言文学人才素质与能力培养研究》省级课题。获四川省政府社科奖二项,四川省政府教育成果奖1项。目前在研项目为四川省省级教研项目《民族高校汉语言文学人才服务社会功能理论与实践》,教育厅项目《李杜诗学与民族文化》,在研经费6万余元。在各类核心学术刊物发表《姚合年谱》、李白与少数民族》、《杜甫与道家及道教关系再探讨》《升庵诗话论杜甫述评》《羌族青年诗人论》等论文50余篇,出版《高尚的天禄——中国风雅文化之一》、《笳吹弦诵传薪录——闻一多、罗庸论古典文学》、《一个彝人的足迹》等专著5部。

 

王启涛,男,1965年出生,教授,2002年四川大学文学院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获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后证书。现任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典文献学,主要研究方向:敦煌吐鲁番学。主持或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政府、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0项,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1项。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中博士后科学技术基金项目一项、四川省人民政府十一五重点项目一项。目前在研项目是国家古委会项目“吐鲁番出土文献导论》、四川省人民政府重点项目《吐鲁番出土文献词典》,已在权威刊物《中国语文》、《中国史研究》上发表《吐鲁番出土文书词语考辨》、《“主”字新考》等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中古及近代法制文书语言研究》、《吐鲁番出土文书词语考释》、《吐鲁番学》等学术著作6部。

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吐鲁番学研究院研究员,《吐鲁番学研究》编委,《西域文史》编委,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出版阅评小组阅评员、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市科技顾问团顾问,四川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联系电话:028-85522079  手机:13880264166

E-mail wangqitao111@yahoo。。com。。cn

 

朱建新 男 彝族 1949年10月出生 教授 现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中国古代文献学两个硕士点导师任现职以来独立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彝文起源与发展史研究”和国家语委项目“彝语新词术语规范”、“确立彝语术语的一般原则与方法”、“四川省民族语言文字标准建设与信息化调研”等项目,本人作为执行主编出版了《民族语言研究》、《民族文学研究》2部书。

 

 

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点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点1987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建立,并于1987年开始招收首届硕士研究生,为学校首批建立的三个硕士点之一。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使本学科点有着较为深厚的学术积淀,学科建设取得一定成绩。形成一支学术造诣深,学历层次高,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该专业现有研究生导师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3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学位者1人。分别毕业于四川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学校。

该专业首任领衔导师何剑熏教授为老一辈著名学者、作家,也是全国著名的《楚辞》研究专家,20世纪30年代即已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写作《中国文学史》,并产生较大影响。硕士点在老一辈学者的影响下,求真务实﹑勤于探索,出现了一大批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本硕士点教师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了《羌族文学史》、《九寨黄龙一线旅游资源调查》、《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巴蜀文化大典》、《西南文学文献》等国家和四川省级重点科研项目。2003年以来共出版专著15部,古籍整理著作5部,在《文学遗产》《文史知识》《学术月刊》《中国文学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在学术界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反响。承担各类课题10余项。曾获得国家民委社科一等奖3项,国家民委和四川省政府二等奖3项,四川省社科三等奖5项,四川省教育成果奖1项。并多次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领衔导师徐希平教授现任中国杜甫学会理事、四川杜甫学会副会长、四川李白学会理事等学术团体职务。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以中国古代文史文献学基础训练为根本,具有坚实的专业素养和较广博的知识视野,具有较强的独立研究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述能力,培养研读、思辩、学以致用的学风,能在较高层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教、科研、新闻、出版、旅游,文博等文化部门所需的高级专业人才。开设有先秦散文研究、先秦韵文研究、史书文献、汉赋研究、史记研究、全唐文研究、唐诗研究、沧浪诗话研究等学位课程。迄今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8届共110名。学生基础扎实,富于创新,有的在校期间发表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有的在《唐代文学研究年鉴》开辟系列研究专栏。毕业生分布广泛,深受好评,还有的考上北大、北师大等名校博士生,

目前该专业设先秦两汉文学、汉唐文学、古代文论、汉字文献中的少数民族文学、旅游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宋元文学等七个研究方向。相对稳定,特色鲜明。

 

导师简介

徐希平,男,1958年出生,汉族,1982年西华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1985年西华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院长,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领衔导师。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导师。中国杜甫研究学会理事、四川杜甫研究学会副会长,四川李白学会理事。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化史、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教学和研究。讲授中国文学史、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风雅文化、《全唐文》研究、史书文献等本科专业课程和研究生学位课程。参加完成《羌族文学史》、《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等多项国家、省部级重点课题,主持《民族高校汉语言文学人才素质与能力培养研究》省级课题。获四川省政府社科奖二项,四川省政府教育成果奖1项。目前在研项目为四川省省级教研项目《民族高校汉语言文学人才服务社会功能理论与实践》,教育厅项目《李杜诗学与民族文化》,在研经费6万余元。在各类核心学术刊物发表《姚合年谱》、李白与少数民族》、《杜甫与道家及道教关系再探讨》《升庵诗话论杜甫述评》《羌族青年诗人论》等论文50余篇,出版《高尚的天禄——中国风雅文化之一》、《笳吹弦诵传薪录——闻一多、罗庸论古典文学》、《一个彝人的足迹》等专著5部。

 

曾明,男,1958年出生,教授,1982年西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现任西南民族大学副校长,“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等专业硕士生导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人事部、国家民委全国民委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古代文学、文艺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等,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论、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主研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彝文文献中的长诗研究》(2005年)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民族艺术教育概论》(2002年)。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学术月刊》、《中国诗学》、《社会科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有8篇论文被人大报刊资料复印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有1篇论文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出版《古代五大山水诗人论》、《山水 诗画 自然——中国古代山水诗歌艺术》、《诗经选粹》、《大凉山美姑彝族民间艺术研究》、《彝族文献长诗研究》等学术著作6部。还先后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项。

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省文化艺术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李白学会理事,杜甫学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联系电话:028-85700019,85528886  手机:13908187773

E-mail Zengming001@126。。com

 

田耕宇,男,1955年出生,教授,1987年获"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2002年获"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西南民族大学教学质量管理中心主任兼任教务处副处长,"文艺学"专业硕士点领衔导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主要研究方向:诗词美学、中国古代文论、唐诗宋词、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主持或参加省部厅级科研项目多项,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及西南民族大学优秀教师称号。发表《论晚唐感伤诗产生的文化背景》(陕西师范大学学报)、《深沉的反思意识》(社会科学辑刊)、《隐逸观念的新变》(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晚唐诗歌否定评价的当代反思》(四川大学学报)、《苦闷·沉思·求索》(社会科学研究)等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中唐至北宋文学转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唐音余韵——晚唐诗研究》(巴蜀书社)、《书生的刚柔》(四川人民出版社)、《慧皎大师传》(台湾佛光出版公司)、《实叉难陀大师传》(台湾佛光出版公司)等学术著作5部。

联系电话:028-85522019  手机:13980545085

E-mail tiangengyu2003@sina。。com。。cn

 

吴贤哲,男,1954年出生,教授,1982年1月"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获西南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现任西南民族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及文献学、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先秦两汉文学文献、中国传统文化。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荣誉奖1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1项、西南民族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荣誉奖1项、三等奖1项。发表《礼乐教化与诗经》、《〈楚辞·天问〉校释札记》、《从礼经看礼的起源、功用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汉代神学思潮与汉乐府郊庙、游仙诗》、《关于司马相如生年的再思考》等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儒学与传统文化》(学术专著),《儒家经典与中国文化》、《儒学文化大观》(合著学术专著),《楚辞新诂》、《屈原赋注(附通释、音义、初稿本)》(整理学术专著)等学术著作8部。

联系电话:028-85708069 

E-mail nice@swun。。cn

 

陈筱芳,女,1950年出生,汉族。文学博士,教授。西南民族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研究专业领域: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主要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文献和文化。获四川省社科联、省教育厅科研奖各1项,西南民族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6项,西南民族大学首届教学名师。在研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子课题“先秦两汉民间信仰与文学”。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合编1部。

代表著作:

春秋婚姻礼俗与社会伦理                         巴蜀书社2000年6月

代表论文:

1、周代婚礼:六礼抑或三礼               文史2000年第4辑总第53辑

2、中国传统报应观与佛教果报观的差异及文化根源  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3期

新华文摘2004年14期转摘

3、佛教果报观与传统报应观的融合            云南社会科学2004年1期

宗教学2004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4、西周天帝信仰的特点                        史学月刊  2005年5期

5、春秋天信仰的特点                          史学集刊  2005年2期

联系电话:13438377021

邮箱:chxf50@hotmail。。com

 

梁银林文学博士、教授,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讲《论孟研究》、《庄子研究》、《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史》、《先秦诸子文献》等课程。出版专著《超越江湖—庄子的哲学》(四川教育出版社)、《法家美学与思辨智慧》(四川人民出版社)、《中国民间迎禄习俗》(四川人民出版社),参编《羌族文学史》(四川民族出版社,),独立完成“西夏羌族遗民的书面创作”共5万多字。先后在《文学遗产》、《民族文学研究》、《文史杂志》等刊物发表论文《苏轼诗与〈维摩经〉》、《苏东坡与海南黎族》、《佛教“水观”与苏轼诗》、《从〈论语〉看仁学》、《论庄子的生命意识》、《〈庐山远公话〉的虚构及其意义》、《试论韩非子功利主义的美学思想》、《苏轼〈琴诗〉的佛禅解读》等20余篇,其中有2篇分别被人大复印资料2005年第九期、2006年第八期全文转载。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苏轼与佛禅关系之研究》、《四川藏羌地区民族艺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2项,博士创新基金项目《释道与苏轼文艺思想》1项。获四川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四川省教育厅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

 

万红,女,1953年出生,副教授,1982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现任文学院新闻系副主任,新闻实验室主任,文艺学新闻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学理论、新闻采编及新闻摄影,主要研究方向:新闻采访、新闻编辑及新闻摄影。目前在研项目为“余小武川剧舞台剧照系列研究”、“媒介风格特色研究”、“新闻报道客观性与平衡性研究”等。发表《解读转型时期言论多元化的指导性》、《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有多远》、《信息公开是开放民主精神的一种体现》、《票友在戏剧传播中的作用》、《戏曲传播中的人文精神陶冶分析》等学术论文近20篇,出版《镜头里的世界》学术著作1部。
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省女摄影协会理事,四川省高校摄影学会常务理事。

联系电话:028-81864842

E-mail wh95300@yahoo。。com。。cn

 

 

 

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点简介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是西南民族大学重点学科,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硕士点,1999年正式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经过十年建设,本学科已经形成了学术造诣较深、学源结构合理的学术群体。

本专业注重与文艺学、比较文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致力于文学批评新方法、新视野的探讨,致力于寻找新的教学和科研的生长点。并且,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方式,将培养对象造就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近年来有多名应届硕士生考取博士学位研究生。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具有年龄、知识、学历、职称结构均合理的学术梯队。本专业目前有硕士生导师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并且,科研成果丰硕,曾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近5年来,在国内外发表专业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编写教材5套。获科研成果奖国家级1项,省部级3项,校级6项。

培养目标:相关专业科研工作者,高校教师,新闻、出版、宣传等文化部门工作者。

 

导师简介

李欧,1954年出生,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美学)硕士。现任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等专业硕士生导师。四川省美学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文化和文艺学,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小说,叙事学,艺术美学。独自主持完成省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审美与艺术的心理治疗功能”和“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侠意象和侠义精神”。目前在研项目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中国侠文艺史”和“侠文化核心观念的谱系研究”。在《文艺研究》、《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江淮论坛》、《当代文坛》等刊物发表《审美与艺术的心理治疗功能》、《在神话性中生存》、《〈论语〉的诗歌功能论》、《泰国现当代小说发展述评》、《极致之变的陷阱》等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论艺术》、《梦与醒的匠心》等学术专著,主编《外国文化与文学》、《泰国文学研究》等教材与专著。

Email:li。。ou@tom。。com     ouyangju2003@hotmail。。com

电话: (028)66628854   13548017063

 

罗庆春,男,1964年出生,教授,1986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四川大学文学人类学在读博士。现任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人类学”(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要研究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化与文学,中国少数民族汉语诗歌及彝族文学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先后出版的主要著述有:诗集《冬天的河流》(彝文、1994年,彝族母语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诗集)、《走出巫界》(1995年)、《虎迹》(彝文、1998年,彝族母语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散文诗集)、《阿库乌雾诗歌选》(2004年);少数民族文学理论、评论集《灵与灵的对话——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汉语诗论》(2001年)、《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合著、2001年)、《栗原小荻现象争鸣》(主编、2001年,)、《萨仁图娅、栗原小荻短诗艺术研究》(编著、2003年)、《南永前图腾诗赏析》(合著,2004年)、2006年4月在美国出版彝英对照版诗集《Tiger Traces》,Foreign Language Publications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母语的光辉》(编著,2008年)、《密西西比河的倾诉》(旅美诗集,2008年)等共17部著作。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1篇,其中,有5篇学术论文先后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心和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先后于1992年、2001年和2006年荣获四川省第一、第二、第三届少数民族文学奖。罗庆春于2004年6月参加四川作家代表团赴俄罗斯访问考察;于2005年、2008年、2009年多次应邀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迈克勒斯特学院和华盛顿大学等大学访问讲学。

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理事,成都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王进,女,汉族,1958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现任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学术研究的兴趣点是台湾文学、比较文学。该教师自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承担着本科、研究生和留学生多门课程的教学。发表《论台湾散文的传统文化情结》、《论台湾女性散文的艺术品格》、《浅论儒家美学对台湾散文创作的影响》、《回顾与前瞻:戏剧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比较视界中的台湾散文解读》等学术论文多篇;出版《诗经选粹》注译本一部(第一作者);出版《大学语文》教材一部(任副主编),已投入使用两年。所授课程:

1、本科必修课: 

《现代写作学教程》、《比较文学》;

2、研究生课程:、《台湾文学研究》、《比较文学专题研究》; 

3、留学生多门课程。

 

贾剑秋,女,教授,1956年生,1982年1月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九三学社社员。现任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硕士点导师,四川省现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长期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文化学领域。撰著有《湖湘文化的解读者——黎锦明小说地域指认性论略》、《论转型时期文学身份及批评姿态的转变》、《神语。。族阈。。地域——对当代大凉山诗歌的文化学解读》等三十余篇学术论文;独立或合作有《文化与中国现代小说》(独著)、《大学语文》(主编)、《阅读与写作》(副主编)等六部学术专著与教材。获四川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西南民族大学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目前在研项目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研项目《郭沫若小说研究》。

电话:13551136350

Email——cdhzh1615@163。。com

 

李光荣,男,生于1958年,1982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全国社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国家民委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成都市武侯区文联委员。从事现当代文学教学和学术研究工作近30年,研究成果涉及抗战文学与文化、西南联大文学、曹禺、闻一多、戏剧艺术、民族文学等,在全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具有一定学术地位。目前致力于西南联大文学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南联大文学社团研究》,目前在研四川省社科项目一项。获省部级教学奖一项、学术成果奖三项。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新文学史料》、《民族文学研究》、《学术探索》等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参编著作十余本,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书刊全文转载。

联系电话:028-66992530  手机:13688145817

E-mail 20500044@swun。。cn  xxxr2000@126。。com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点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专业是四川省重点学科。该专业1989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经过二十年的建设,本学科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学术造诣深、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群体,在国内同专业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该专业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 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46岁以上教师6人,36—45岁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人,硕士学位者1人。教师分别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学校。该学科始终以提升专业研究的综合实力为目标,注重科研立项,突出研究特色,取得了显著成绩。2003年以来,本学科教师出版学术专著、教材27部,在《中国藏学》、《西藏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80余篇。承担各级科研课题1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6项,支配科研经费60多万元。获省部级奖 2 项。

该专业培养具有本专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具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富于创新精神,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挑战,能够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宣传和党政等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开设有藏族当代文学与批评、藏文文论与研究、内明论著导读、藏汉翻译批评、名家译作比较研究、藏语文化语言学、藏语方言研究等课程。截至目前,本专业已培养硕士研究生76名,分布在国内党政机关、高校及其他事业单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三年有2名应届硕士毕业生考取博士学位研究生。

目前该专业主要设有藏族文学研究、藏汉翻译研究、藏族语言与文化研究三个研究方向,在覆盖藏语言文学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集中于重要学术领域,形成了体系稳定、特色鲜明的学术传统。

 

导师简介

万果,男,藏族,1962年出生,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985年获西北民族学院少语系藏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西南民族大学藏学学院院长,民族学博士点导师、兼任藏语言文学、逻辑学、中国哲学、宗教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族学、藏学、藏传佛教、因明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7项、完成国家民委重点项目1项,省级教改项目1项、主持省级精品课3门。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优秀奖、省级教改项目一等奖、国家图书提名奖、四川省哲社优秀成果三等奖。在研经费20余万元。发表《藏传佛教典籍与古籍整理》、《藏史资料的翻译与文化现状》、《藏传因明学的发展及其现状概述》、《略论逻辑教学改革对因明发展的启示》等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因明逻辑概要》、《藏传佛教典籍——精选精译》、《端智嘉全集》(1-6卷)(主编)等学术著作(译、编著)18部,出版教材2部,其中《基础梵语》被列为国家“十一五”教材规划项目。
    主要社会兼职:四川省康巴文化研究协会副会长、西藏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民族学会理事、四川省逻辑学会副理事长。

联系电话:028-85522394                 手机:13808182352
E-mail wanguo399@eyou。。com

 

奔  嘉,男,1956年出生,研究员,1988年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

学硕士毕业。现任藏学文献研究中心主任,"逻辑学"、“古典文献学”、“藏语言文学”等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藏文古籍文献及因明逻辑学。主持或参加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科研项目5项,获2003年第六届五省区优秀图书一等奖1项,四川省人民政府2006年社科三等奖1项。完成“藏译文化名著”、“藏译经济管理”和“藏译文化名著”三套丛书的编译和出版工作,目前正在主持国家“十一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重点出版项目的子目“藏文典籍目录编纂史”和“名家文献研究书系”两套丛书的整理出版项目,在研经费10余万元。在《西藏研究》和《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古藏语虚词“Re”字研究》、《试析藏王朗达玛灭佛事件》、《吐蕃王子绛查拉温之考》、《略谈藏文典籍目录编纂史》等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藏族辨理逻辑学》、《辨证法原理》、《道孚藏族多元文化研究》等学术著作3部。整理编纂《旧译法藏编纂史·如意宝库》、《伏藏文献编纂史·百科宝典》、《旧译续藏编纂史·藏密宝典》、《甘珠尔编纂史·显密文库》、《更敦群培文集》、《毛尔盖·桑木旦全集》等古籍文献20余部。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省藏学会理事。

联系电话:028-85522079  手机:13708053299

E-mail benjia1958@163。。com

 

贡保扎西,1966年出生,男,藏族,博士,副教授,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人。1982年—1985年在甘南民族中等专业学校读书,1985年—1989年在西北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藏语言文学专业(现西北民族大学藏族语言与文化学院)读书,1989年—1991年在甘南人民广播电台工作,1991年—1994年在西南民族学院民族语言文学系(现西南民族大学藏学学院)攻读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4年—2000年在西南民族学院藏语系任教,2000年—2002年在中国科技大学工商与管理学院学习,2002年—2003年在西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习,2003年—2004年在西南民族大学藏学学院任教,2004—2008年在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先后担任本科《藏文文法》、《藏族历代文选》、《藏族文学史》、《藏族历史》、《藏族文化发展史》、《藏族文化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担任逻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古印度因明学译介》、《摄类学》、《因理学》、《因明学基础》、《藏传因明发展史》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先后在《中国藏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因明二比量的性质及功能》、《藏传因明学研究历史与现状综述》、《论藏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从德格土司及其家庙看德格地区的政教关系和特点》、《藏族文学历史分期中的几个问题》等学术论文十余篇,编写《藏族文学史》(藏文)、《藏传因明学概论》(藏文)等本科教材。翻译《财政学》(汉译藏甘肃民族出版社)、《公共财政学理论与方法》(汉译藏 西北民族大学内部出版)、《噶妥金刚寺志》(藏译汉 民族出版社)等。合作撰写《鲜水河畔的藏族多元文化》(宗教部分四川民族出版社)、《中国四川西部人文历史文化综合研究》之《白马藏族之护轮》(四川大学出版社)。科研项目有:校级教改项目《藏传因明学在藏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校级重点科研项目《藏传因明学与西方逻辑学比较研究》。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藏传因明学名著译丛》的部分翻译工作,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新疆通史》的子课题《英国收藏新疆出土古藏文写本文书译注》的科研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藏族传统文化与构建藏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参与省级精品课程《藏传因明学》。

 Mobile:13982001929       E-mail:gbzhx@swun。。cn

 P。。O。。Box: 610041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四段16号

 

王诗文,女,1959年出生,藏族,大学本科,文学学士学位,1982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学专业。副教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藏族语言与文化,主要研究方向:藏语方言。参加过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1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1项,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发表《文化对藏语方言的影响》、《汉、藏语句子结构对比研究》、《词语借用的文化背景》等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合作)《藏语文化语言学发凡》。在研学校项目《藏语方言词汇研究》。
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联系电话:028-85523106     手机:13618056097

E-mail wangshiwen0417@163。。com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语文方向)硕士点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语文方向)硕士点于1989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建立,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个培养彝学研究方向的硕士点,自我校于1977年恢复设立彝语言文学本科以来,彝学研究开始受到关注,经过二十多年来国内外彝学专家们的共同努力,彝学研究的范围在不断扩大,理论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国内外专家纷纷赴彝族地区进行田野考察,考察内容涉及彝族传统社会结构、民间风俗、民间信仰、民间艺术、语言文化、彝区教育、彝区社会性别、彝区经济发展、彝区私营企业等,多视角地去进行研究,出版了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专着和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学术论文。与此同时,国内外彝学专家还先后成功地在德国、法国、美国、中国石林举办了四届国际彝学研讨会,扩大了彝学研究的影响,将彝学研究推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有: 彝族语言与文化研究、彝缅语比较研究、彝族文学研究、民族文字信息处理研究。

彝语文方向是我校为数不多的特色专业之一,我校聚集了一大批国内彝学研究的优秀专家,导师队伍由长期从事彝语言文化、彝文信息处理、彝缅语比较、民族教育、少数民族文学、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少数民族风俗等方面研究的专家、教授组成。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导师队伍科研能力极强,近年来,承担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多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9项,出版学术专着、教材18部,在国内外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目前,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

 

导师简介

沙马拉毅,男,彝族,1953年出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彝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现任西南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四川人文社会科学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中央直管专家、四川省直管专家等。发明了计算机彝文系统“沙马拉毅输入法”;先后研制了《计算机彝文信息处理标准及国际编码字符集》、《信息交换用彝文编码字符集》(国家标准)、《信息交换用彝文15x16点阵字模集及数据集》(国家标准)、《信息交换用彝文24x24点阵字模集及数据集》(国家标准)、《多八位彝文编码字符集》(国际标准)。国家专利有:《计算机彝文输入码及其键盘》;主要专著有:《计算机彝文信息处理》、《计算机文化基础》、《彝族文化研究文集》、《彝族文学概论》。主要论文有:《计算机彝文信息处理研究与设计》、《规范彝文及其注音符号的电子计算机处理研究》、《计算机彝文操作系统的研制》等70多篇。

社会兼职: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民族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等。

 

苏连科,男,彝族,19  年出生,教授。 1982年1月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中文系彝语文专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9月至1985年7月在上海复旦大学主修语言学概论,辅修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1985年9月至1988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回西南民族学院工作至今。曾获得优秀教学质量奖两次,与人合作和独立完成的科研成果先后获省部级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曾经参与中国语言学界权威专家共同编写的《二十世纪中国语言学》一书,担任《中国彝族通史》副主编等。

 

潘正云,男,彝族,1956年出生。1982年“彝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现为学生处调研员,“彝语言方言比较”方向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彝族语言,主要研究方向:彝语方言比较。曾先后主持或参加了中英合作项福特基金、香港乐施会项目共5项,获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一、二、三等奖。发表了论文《彝语阿都话唇软鄂复辅音声母比较研究》、《凉山彝族女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凉山彝族人名命名特点及文化内涵》等等2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汉彝词典》

《彝族民间故事选》、《彝语概论》等专著(合著)6部。

主要社会兼职:四川省民族语言学会理事、四川省彝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小学彝文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等。

 

朱建新,男,彝族,1949年10月出生,教授,现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中国古代文献学两个硕士点导师。任现职以来独立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彝文起源与发展史研究”和国家语委项目“彝语新词术语规范”、“确立彝语术语的一般原则与方法”、“四川省民族语言文字标准建设与信息化调研”等项目,本人作为执行主编出版了《民族语言研究》、《民族文学研究》2部书。

 

马鑫国,男,19  年出生,教授,1982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语文系彝语言文学专业。1985年9月—1986年6月在复旦大学进修语言学,1999年9月—2000年7月在四川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任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彝语言教研室主任,“彝汉翻译”方向硕士生导师。所主持的《汉彝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在2006年被评为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主编出版了《汉彝翻译教程》,参加《彝语大词典》和《彝汉大词典》的编写工作;合作出版了《当代彝文文学作品选读》、《彝语概论》。发表了《彝语构词变调成因考析》,《彝语转指词的造词法》,《彝语描摹词问题初探》,《翻译中汉彝语词层对比问题》,《语音层面上的文化蕴涵》等26篇论文。其中《语音层面上的文化蕴涵》一文转载于《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4期。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点简介

当今全球随着殖民帝国的解体和民族独立运动的勃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促进,加之国际间人口流动频繁,多元文化碰撞以及后殖民理论研究的推动,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之间的文学呈现出多元发展、互动交流的态势,世界文坛的格局正逐渐改变着。站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高度来了解和把握世界少数族裔文化与文学的发展,已经成为时代要求和历史必然。运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中国当代多民族文学关系、少数民族文学与外国文学、少数民族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进行比较研究,以及世界少数族裔文学比较研究,从而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和比较文学的繁荣发展均具有十分必要和独到的理论创新价值和学科建设意义。

该专业硕士点经过近5年的建设,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以及学历学缘结构均较合理的学术队伍,能持续开展本学科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该专业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任课教师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除1名任课教师年龄在60岁以上外,其余均是45岁以下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并有教师经常应邀出国访问讲学;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者2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学位者2人。近5年来完成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编著和著作30余部,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该专业研究方向稳定、学科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所设研究方向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与文学的多元化发展,特别是西南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学科硕士点在全国相关专业和学术研究领域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一定的影响。

 

导师简介

罗庆春,男,1964年出生,教授,1986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四川大学文学人类学在读博士。现任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人类学”(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要研究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化与文学,中国少数民族汉语诗歌及彝族文学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先后出版的主要著述有:诗集《冬天的河流》(彝文、1994年,彝族母语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诗集)、《走出巫界》(1995年)、《虎迹》(彝文、1998年,彝族母语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散文诗集)、《阿库乌雾诗歌选》(2004年);少数民族文学理论、评论集《灵与灵的对话——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汉语诗论》(2001年)、《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合著、2001年)、《栗原小荻现象争鸣》(主编、2001年,)、《萨仁图娅、栗原小荻短诗艺术研究》(编著、2003年)、《南永前图腾诗赏析》(合著,2004年)、2006年4月在美国出版彝英对照版诗集《Tiger Traces》,Foreign Language Publications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母语的光辉》(编著,2008年)、《密西西比河的倾诉》(旅美诗集,2008年)等共17部著作。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1篇,其中,有5篇学术论文先后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心和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先后于1992年、2001年和2006年荣获四川省第一、第二、第三届少数民族文学奖。罗庆春于2004年6月参加四川作家代表团赴俄罗斯访问考察;于2005年、2008年、2009年多次应邀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迈克勒斯特学院和华盛顿大学等大学访问讲学。

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理事,成都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黄立,女,1972年出生,汉族,研究生,博士。1992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英语系,1997年获西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2007年获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副教授,"比较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比较文学。参加教育部科研项目1项,主持校级科研项目1项,目前在研项目为“英语世界唐宋词研究”。发表《女性主义文论观照下的词学研究》、《西方女性主义词学研究》、《跨文化视野中的刘若愚词学理论研究*》、《西方汉学中宋词形式美的英译》、《罗伯特·彭斯诗歌〈红红的玫瑰〉汉译赏析》等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英语世界唐宋词研究》1部,编译学术著作《传媒符号学》1部。

联系电话:13882195527

E-mail: helen2001。。8@163。。com

 

王进,女,汉族,1958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现任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学术研究的兴趣点是台湾文学、比较文学。该教师自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承担着本科、研究生和留学生多门课程的教学。发表《论台湾散文的传统文化情结》、《论台湾女性散文的艺术品格》、《浅论儒家美学对台湾散文创作的影响》、《回顾与前瞻:戏剧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比较视界中的台湾散文解读》等学术论文多篇;出版《诗经选粹》注译本一部(第一作者);出版《大学语文》教材一部(任副主编),已投入使用两年。所授课程:

1、本科必修课: 

《现代写作学教程》、《比较文学》;

2、研究生课程:、《台湾文学研究》、《比较文学专题研究》; 

3、留学生多门课程。

联系电话:手机:13628056839    E-mail :w。。Jjj123@163。。com

 

杨荣,男,1965年出生,教授,1986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获文学学士学位。现为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和四川省外国文学学会会员,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理事。现任“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主要研究方向:茨威格研究、欧美文学、文艺美学。主持或参与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茨威格文学传记及其理论研究”、省教厅青年基金课题“茨威格小说研究”等科研项目9项,获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省教育厅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发表《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传记文学大师茨威格》、《后现代主义文化倾向与当代中国大学生》、《人是什么?——再论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贡献》、《从“复活”实质看托尔斯泰乌托邦幻想及其文化思维模式》、《无意识·“人”·现代派文学》等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茨威格小说研究》、《外国文学名著精缩与欣赏》、《外国文学教程》等学术著作5部。

联系电话:13688371733

E-mail scyangrong@163。。com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点简介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于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已招生三届,现有研究生44人。该专业具有一支科研能力强、成果丰硕、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群体,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46岁以上教师3人,36—45岁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学位者3人。教师分别毕业于美国特拉华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学校。该学科始终以提升专业研究的综合实力为目标,已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取得了显著成绩。2003年以来,本学科教师出版学术专著、译著10余部,在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等主编出版英语专业和大学英语教材近十套,在《外语界》《现代外语》《中国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当代文坛》《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120余篇。承担国家民委、教育部、国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四川省社科基金等各级科研、教改课题20余项。获各级科研、教学成果奖1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以及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该专业培养政治思想过硬,具有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及相关学科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严谨的学风、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独立从事科研能力的,能熟练掌握英语和第二外国语以及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学术研究与交流,具有创新意识,能胜任高校英语教育工作,同时又适合相关专业及涉外岗位的高级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

目前该专业主要设有外语教育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两个研究方向,开设有普通语言学、语用学、跨文化交际、高级口译、翻译学、第二语言习得、外语教育理论、语言测试学、外语教育技术学、当代英语文学等课程。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术讲座、沙龙等课外活动,形成了健康向上、特色鲜明的优良学术氛围。

导师简介:

曾路,女,1964年出生,汉族,教授,1985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获学士学位;1995年获美国政府“富布莱特奖学金”赴美留学,1997获美国特拉华大学英语教育专业硕士学位;2005在美国特拉华大学和马里兰大学语言学系作访问学者,从事认知语言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语言测试,二语习得,语言认知。主持教改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科研论文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在《外语界》、《现代外语》等国内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运用仿真对话培养英语口头交际能力”,“口语测试中的评分模板设置与应用”及“文本难度及认知与元认知策略运用实证研究”等论文十余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实用沟通英语》两册共六本,任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体验英语》副主编,主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教材《大学英语主题式阅读》等,承担省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项目1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1项。

主要社会兼职:四川省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委员,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四川省高等学校外语教学研究会理事。

联系电话:028-85708069        手机:13666139139

E-mail:  zenglu77@126。。com

 

王向东,男,汉族,1954年出生,副教授,1978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英语系(英语专业),2000至2003就读于西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生班并获毕业证。现任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英语语言文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写作、英汉语对比写作、英汉语修辞学、英美文学。主持和参加国家民委、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4项,主持并完成西南民族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5项,目前在研校级重点项目《英美经典小说显隐性主题研究》。主持校级精品课程两门(基础英语课程、英语写作课程)。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三等奖各一次;获校级教学改革项目一、三等奖各一次;获大连外国语学院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获校级科研成果三等奖一次;获中国农工民主党四川省优秀党员一次。发表学术论文、译文近40余篇,其中《鲍德温的艺术观与创作》(该译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论语用学与语义学的关系》、《英汉写作对比——显性与隐性》、《论社会语言学》、《英汉写作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出版学术著作两部《当代英国文学》(排名第二)、《英汉写作对比研究》(专著)。

社会兼职:成都市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西南民族大学支部主委、成都市交通委员会行政执法总队行风监督员。

联系电话:028-85522176  (手机)13688058826 

E-mail wangxiangdong00126。。com

 

吴永强,女,汉族,1966年出生于四川省乐至县,副教授,副院长,文学硕士,1992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现担任本校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的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及语言教学研究,现承担英语专业课程高级英语和硕士生课程第二语言习得的教学。曾担任英语词汇学、英语修辞学、英语语法、英语语言学等英语专业本科课程的教学。公开发表《英语双关语赏析》、《悖论与矛盾修饰法》、《十种特殊英语否定句型的理解与翻译》、《从“中介语”的角度透视汉式英语与汉语思维》、《学分制下英语专业主干课程教学班的组织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等学术论文20余篇。作为副主编参编《外国文学及外语教学》、2002年《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专辑,2004年《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专辑。参编的其它书籍有《常用语汉英多种表达手册》、《大学英语三级考试复习要览》、《大学英语应试水平突破》等。主持完成校级科研项目“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学习者有效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方法研究”,主持完成校级教改项目“新形势下英语专业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研究”,并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在研项目有国家民委的外专项目“英语议会制辩论技巧与选手培训研究”。曾担任第七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本校代表队的指导教师,代表队在西南赛区获得冠军,在全国总决赛的十六强中荣获第七名。

联系电话:13981847246

E-mail:lilywuyq@yahoo。。com

 

李超,男,汉族,1963年出生,教授,1984年西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大学本科毕业,文学士,1997年西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生结业,四川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在读博士。“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英语语言文学,主要研究方向:外语教育学,跨文化交际学,翻译学。主持省部厅或A类出版社科研项目5项,在各类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及高等教育出版社等主编出版数种英语专业和大学英语教材,如“全新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新编英美概况”等。

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省高等学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 

联系电话:028-85522638      手机:13980702391   

E-mail: k1234gou@yahoo。。com。。cn                 

 

文培红,女,1969年出生,汉族,研究生学历,文学硕士。1991年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科技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96年四川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英美少数族裔文学、英语教学法,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非洲裔美国文学、美国印第安文学、中美少数族裔文学比较研究。西南民族大学精品课程“英美文学史及选读”主持人。曾两次荣获西南民族大学教学质量奖。参与完成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一项,主持并完成西南民族大学青年项目一项“当代美国华裔女作家专题研究”,目前主持的在研项目两项:西南民族大学青年重点项目“当代美国印第安文学与文化专题研究”、教改项目“英美文学与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发表《另一种呐喊——评艾丽斯·沃克小说中“被子”的象征意义》、《“作为有色人种的我有什么感觉”——评佐拉·尼尔·赫斯顿的种族哲学及其命运》、《“大熔炉”、“种族主义之爱”与ABC的美国梦 —— <华女阿五>中的两个悖论》、《“世界之间”的美国印第安人的身份危机与自我拯救》、《从中介语石化理论看当前外语教学的三大误区》等专业学术论文十余篇、人物专访《消逝中的坚守》一篇。出版学术专著(合著)《四川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教育研究》;出版《小熊温尼·菩》、《菩角小屋》翻译文学作品两部。

联系电话: 028-85708073

E-mail wphhelen@163。。com

 

黄立,女,1972年出生,汉族,研究生,博士。1992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英语系,1997年获西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2007年获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副教授,"比较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比较文学。参加教育部科研项目1项,主持校级科研项目1项,目前在研项目为“英语世界唐宋词研究”。发表《女性主义文论观照下的词学研究》、《西方女性主义词学研究》、《跨文化视野中的刘若愚词学理论研究*》、《西方汉学中宋词形式美的英译》、《罗伯特·彭斯诗歌〈红红的玫瑰〉汉译赏析》等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英语世界唐宋词研究》1部,编译学术著作《传媒符号学》1部。

联系电话:13882195527

E-mail: helen2001。。8@163。。com

 

程红,女,汉族,1954年出生,教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现任外国语学院工会主席,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委员,“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法。发表《民族院校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探讨》《从教与学的双重视角看<大学英语(全新版)>》《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外语自主学习的前提》等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教材、专著数部。曾荣获西南民族大学教学质量二等奖,西南民族大学优秀教师称号,以及西南民族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联系电话:85523600

E-mail:Chenghong28@gmail。。com

 

 

 

美术学硕士点简介

美术学硕士点于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并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开始招生,至今已经有3届毕业生毕业,在读研究生61人。经过几年的建设,本硕士点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学术造诣深、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群体,在国内同专业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该硕士点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3人;46岁以上教师8人,36—45岁1人,35岁以下1人。教师分别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西南大学。该硕士点始终以提升专业研究的综合实力为目标,注重科研立项,注重实践与应用,突出研究特色,取得了显著成绩。2004年以来,本学科教师的美术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术展览和省部级各项美术展览,获得许多奖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2部,在《美术》、《美术研究》、《美术观察》、《装饰》、《美术&设计》、《世界美术》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65篇;承担各级科研课题1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四川省社科基金项目3项,支配科研经费40多万元;获全国性美展一等奖6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12,省级美展各类奖项30余个,四川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四川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四川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3项。

该硕士点培养具有扎实美术基础和较强专业创作能力的美术工作者,能够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宣传和文化部们工作的专门人才。开设有基础造型研究、结构研究、构成研究等专业共同课,山水画笔墨研究、国画人物技法研究、油画语言研究、版画技法研究、雕塑技法研究、民族装饰艺术与手工艺、设计元素与形式等专业方向课。截至目前,本专业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0多名,分布在国内高校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目前该硕士点包括国画方向(含国画人物、国画山水两个子方向)、油画方向、版画方向、雕塑方向、艺术设计方向(含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设计两个子方向)。

导师简介

甘庭俭,男,1958年出生,教授,1982年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版画专业本科毕业,同年获文学学士学位。现任艺术学院副院长,美术学硕士点领衔导师,版画专业硕士生导师,西南民族大学学术技术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绘画,主要研究方向:版画。参加全国性美术作品展15次,国外交流展5次,获各种奖项10余次。主要有重庆旅大 湛江版画联展获一等奖,四川省首届青年美展获优秀奖,第一届四川省优秀文艺作品评选获优秀奖,完成毕业创作举办毕业汇报个展,全国第一届铜版 石版 丝网版展览,版画作品由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国版画南斯拉夫展,四川版画香港展,中国青年红·黄·蓝画展,策划主持1988年中国·星星现代艺术展,西南艺术展,第十届全国版画展获铜奖,首届四川少数民族文艺基金奖获最佳奖,中法版画交流展,中国青年版画家作品展,78艺术工作室第一届画展,第九届全国新人新作展,78艺术工作室第一届画展,第九届全国新人新作展,78艺术工作室第二届画展,第五届中国艺术节美术作品展,第十四届全国版画展,获中国鲁迅版画奖,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九届中国人口文化奖一等奖,获文化部群星奖,第四届巴蜀文化奖特别荣誉奖,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十四届全国版画展,21世纪首届中国黑白木刻展,中国版画家黑白木刻韩国展,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发表《艺术——灵魂的一种状态》、《凸现意向中的人性本质》、《藏地行随感》、《版画艺术的二维空间》、《中国版画的缺失》等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中国少数民族主题版画创作》、《甘庭俭版画作品集》、《人体素描写生教学示范》等学术著作3部。

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国家民委艺术类高评委,四川省美术协会理事,四川省文联全委会委员,四川龙门山画院院长,成都版画艺术院副院长。

联系电话:028-85708061  手机:13708061221

E-mail tingjian20002000@yahoo。。com。。cn

 

徐光弟,男,1949年出生,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7年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干部专科班毕业。现任美术学油画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油画技法和油画创作,主要研究方向:写实油画语言与表现。2005年被国家民委聘为艺术专业高评委。

油画《大地的馈赠》和《打工的男人上路了》于2004年获第12届中国人口文化奖金奖和银奖。2003《大地的馈赠》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展。20002年《黄金地》入选纪念“延讲”发表60周年全国美展获优秀作品奖。1999《春华秋实》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1994年《古老彝寨的6月24日》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览,并获第二届华人艺术大展金奖。1993年《大凉山的父与子》、《打工的男人上路了》入选全国第九届新人新作展。1993年《布拖女》入选第二届中国油画年展。1992年《秋暖》获四川省文艺最高政府奖:首届巴蜀文艺奖二等奖、入选纪念“延讲”发表50周年全国美展。1992年《春》入选中国油画艺术展。1987年《主人、伙伴与粮食》入选首届中国油画展。2000年获重庆市优秀教师称号。作品曾十余次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先后两次获省民族艺术节美展一等奖和金奖。作品曾赴美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地展览。油画作品曾参加2000年中国国际艺术博览会,2008年、2009年参加台湾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2008年参加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1997年和2006年曾在重庆市和台湾举办个人油画展。发表论文《不似之似为真似》、《欣赏与认识》、《意象人物素描教学研究和实践》、《形式的探寻情感的释放》等。油画作品曾在《美术》、《新华文摘》、《中国报道》、《民族画报》、《中国油画》、《美术界》、《美术大观》、《中流》、《当代文学》、台湾《艺术家》、《当代艺术新闻》、《素描范画作品》、《第八届美展获奖作品集》、人民日报、解放日报、中国青年报、四川日报、重庆日报等等大型画册和报刊杂志刊载。出版《徐光弟精品油画挂历》、《中国当代实力派油画精品丛书徐光弟油画艺术》、《当代画坛六人之约》等画册。

联系电话:028-855522355   手机:13550274131

E-mail :xuguangdi@126。。com

 

陈小林,男,教授,1978年考入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原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982年毕业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87年赴广州美术学院研修雕塑,返校后任素描、色彩、油画、雕塑教学。2003年调入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创作了一批油画、雕塑作品,曾多次参加省级、国家级展览,其代表作有《热心人》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春雨贵如油》入选第三届全国油画作品展。2006年与四川省美协3位画家一同赴日本举办画展。雕塑作品《希望》入选中国西部风雕塑巡回展;雕塑《铿锵玫瑰》入选奥林匹克美术大会作品展,并被奥林匹克艺术中心荣誉收藏;雕塑《斗转星移》获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指导学生创作的雕塑作品《中国情节》、《春光交响曲》获四川省教育厅举办的“大学生艺术节美术作品展”一等奖。代表论文有《论造型艺术基础训练中素描与雕塑互动性》、《漫谈风景色彩写生中的创作因素》、《线节奏寻踪》。并著有《陈小林作品集》,在一些省市创作有多件城市雕塑作品,在国内外期刊上有作品发表。

联系电话:028—85055928 13881999489

E—mai : henfan1209@163。。com

 

何平,男,1954年10月出生;1982年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本科毕业,现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美术学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硕士生导师。

多年来从事景观工程及室内装饰工程相关工作。设计、施工、现场管理、招投标等。工程项目如,海南铜鼓岭度假村、成都无缝钢管厂电控部、成都世界乐园、天天渔港餐厅等。撰写论文 “中国建筑装修业的发展方向”,专著“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设计”等。

联系电话 13060090801

 

李智伟,男,1957年出生,教授,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1982年"油画"专业大学本科毕业,获西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学位。现任美术学油画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油画技法和油画创作,主要研究方向:装饰油画。主持和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科研项目一项,西南民族大学科研项目2项,获国家教育部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省教育厅三等奖3项。美术作品入选全国美展1次、省美展4次。近年来,发表《当代中国青年油画创作的反思》、《浅析学分制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记忆速写——素描造型的翅膀》、《设计素描探微》、《速写的永恒意义》、《略谈动漫画专业造型能力的培养》、《贵州苗族民居保护与旅游开发》等学术论文20余篇,在多种美术专业刊物发表部分作品,出版《用速写思考》学术著作1部。

联系电话:028-855522261  手机:15902892384

E-mail :lzw1957628@126。。com

 

袁姝丽,女,汉族,1972年出生,副教授。1995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装潢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5年起任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现任西南民族大学平面设计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设计和民族、民间装饰艺术,主要研究方向为平面设计和少数民族装饰艺术。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8项,主要研究项目有《四川西部藏族服饰研究》、《四川藏族唐卡的装饰艺术研究》、《四川藏族器物装饰艺术研究》和《四川西部藏族染织装饰纹样研究》等。迄今发表论文十余篇,在《装饰》、《美术与设计》和《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等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有《四川藏族头饰艺术》、《藏族“噶玛嘎孜”画派绘画艺术风格探析》、《藏族“噶玛嘎孜”画派的色彩风格流变》、《川西康巴藏族染织装饰纹样的分类及审美价值》和《审美意象与装饰色彩》等。有多幅设计作品参展或发表,其中《回归》(招贴)获迎香港回归成都市园丁书画摄影作品展“优秀奖”,《2008·中国大戏》(招贴)和《2008·吉祥之云》(招贴)入选四川省第六届体育美术作品展,《传统与现代》(招贴)入选《中国西南设计年鉴》,《思》(漆画)发表于《四川美术》。

联系电话:028-85707787 

E-mail yn2001712@126。。com

 

谭正,男,汉族,1966年出生,副教授,1991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任西南民大学绘画系副主任、副教授 、 雕塑专业硕士生导师 、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雕塑学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雕塑学,主要研究方向:城市雕塑设计与制作、景观园林设计、浮雕等。主要艺术活动:2008年 创作大型纪念雕塑《绝不放弃》,捐赠于武警成都指挥学院。作品《锦绣河山》《大爱无疆》参加第三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作品《大爱无疆》参加《礼赞生命—中国5·12大地震抗灾主题雕塑展》。雕塑作品《蚊子系列》参加中国姿态:首届中国雕塑大展。2007年《刮沙》当代艺术展 成都齐盛艺术馆。《我雕·故我在》首届中国职业雕塑家联展  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艺术馆。《我雕·故我在》四川雕塑家作品年度展  成都虎标行艺术馆。2006年,雕塑《搏》获得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城市雕塑设计方案优秀奖。雕塑《圣火》《争分夺秒》获得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入围奖。为卧龙大熊猫自然基地创作《深山情》。2005年指导的雕塑《历史长卷》荣获全国首届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四川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2004年参加中国美协雕塑艺委会在长春召开的“中国雕塑——长春高峰论坛”。出席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雕塑展开幕仪式。雕塑《文明进程》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雕塑作品展》。雕塑《搏》参加《四川高校教师美术作品展》。雕塑《河殇》参加《大地情春熙雕塑陶艺大展》。为涪陵创作雕塑《川东民居》。为熊猫基地创作《源》。2003年 为碧峰峡创作雕塑《家园》。2002年 雕塑《筑堤》入选纪念《延讲》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2001年 雕塑《搏》入选《第五届全国体育美术展览》。为十三军进驻涪陵大木,创作雕塑《鱼水情深》。2000年 雕塑《舞龙年代》入选《2000世界华人艺术展》获得银奖,并授予世界华人优秀艺术家荣誉称号,同时也获得乌江文艺一等奖。1998年 承担《涪陵文化艺术墙》大型浮雕的创作、设计和制作工作,并获得乌江文艺特别奖。近年雕塑工程:2009年 广元川北民俗文化园总设计师,创意设计整个园区。广元紫兰湖·苍溪河乡村生态休闲旅游景区规划,标志性雕塑设计。达州城市标志凤凰楼二期创作、设计和制作。2008年 达州城市标志凤凰楼一期创作、设计和制作。广元城市地标性浮雕墙《利州八景》创意、设计、制作。乐山东风电机有限公司《民族化工遗址雕塑》系列创意、设计、制作。荥经若水文化公园主题雕塑《荥经八景》创意、设计、制作。都江堰优秀旅游城市奖杯雕塑设计制作。2007年 黑水县政府风貌改造浮雕工程创意、设计、制作。达州《元稹文化广场》创意、设计、制作。成都国色天乡主题标志雕塑《串烧》和园区雕塑、小品创意、设计、制作。《宣汉县百里峡地质公园主副碑工程》创意、设计、制作。为西南科技大学创意设计制作《分子结构》、《斗拱与铭石》。为庐州警官学院创作设计制作人物雕塑群雕。

主要社会兼职有:广元川北民俗文化园总设计师、四川省雕塑学会副秘书长。

联系电话:028-85537606         手机:13880539619

E-mail:ttzzart@yahoo。。com。。cn

 

西南民族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硕士点简介

我校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硕士点于200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2007年开始招生。现有导师6名,分别毕业于山东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学校;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1名,讲师1名;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者2人;46岁以上教师2人,36—45岁4人;四川省首届杰出创新人才奖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人次。

该学科始终以提升专业研究的综合实力为目标,注重科研立项,突出研究特色,取得了显著成绩。2005年以来,本学科教师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导师组和专业课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近几年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包括《历史研究》、《民族研究》、《考古学报》、《考古》等在内的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本专业系历史学与民族学、民俗学等多学科交叉结合的综合性专业,主要特色是: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在西南少数民族物质文化丰富多样,急需高层次的研究与保护人才的背景下,为国家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培养研究民族物质文化的专门人才。本专业主要培养熟知少数民族物质文化理论,掌握管理各种文化实体(包括各类自然与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与街区、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机构,各级考古研究所、博物馆、文物管理所以及相关文化单位)的方法,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际国内发展的最新信息,能在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文物管理所、文化单位、旅游部门、新闻出版和教育单位从事业务研究和行政管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目前该专业主要设有民族文物与博物馆、民族文化与旅游、文化遗产研究三个研究方向。

 

导师简介

杨明,又名“杨铭”,男,1952年9月生,汉族,历史学硕士,西北大学1986年毕业。所学专业为中国少数民族史,研究专长为民族历史与民族文物、博物馆学。现为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研究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特约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兼职教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民族史学会、四川省历史学会理事。

现阶段主要从事中国民族史、民族文物与博物馆学的研究和教学。曾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次,三等奖4次。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4个,目前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代吐蕃与西北民族关系史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疆通史》子课题《英国收藏新疆出土古藏文写本文书译注》。参研项目有中共四川省委重大项目《巴蜀文化通史·巴蜀民族文化卷》。

代表著作有:《氐族史》、《吐蕃统治敦煌研究》、《土家族与古代巴人》、《吐蕃与西域诸族关系研究》、《吐蕃统治敦煌与吐蕃文书研究》;代表论文有:《巴人源出东夷考》(《历史研究》1999年 6期)、《吐蕃经略西北的历史作用》(《民族研究》1997年1期)、《试论吐蕃统治下汉人的地位》(《民族研究》1988年4期)、《关于筹建重庆民族博物馆的设想》(《中国博物馆》1996年4期)、《重庆市博物馆藏敦煌吐鲁番写经目录》(《敦煌研究》1996年1期)。

联系电话:028-85523798

电子邮箱:yangming543@sina。。com

 

李锦,女,1965年出生,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西南民族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硕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中山大学人类学专业在读博士。现从事民族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民族经济研究,担任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秘书长、四川省民族研究会秘书长、成都市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会理事、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西南少数民族社会文化、西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文化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藏彝走廊等。代表性在研项目为“藏彝走廊民族文化生态的空间特征研究”、“金融危机与西南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研究”等。科研成果先后获国家民委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二项;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八项。发表的学术论文55篇,代表论文《西部大开发与四川民族地区生态经济建设》、《聚落生态系统变迁对民族文化生态的影响》、《在发展中维护民族文化生态》、《公共品供给:西藏农牧民增收的社区环境改善》、《横断山区生态移民的模式分析》等。独立和合作出版著作18本,代表著作有《西部生态经济建设》、《长江上游民族地区生态经济研究》、《羌笛新曲》、《民族文化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等。

联系电话:028-86941020

电子邮箱:lijin124@263。。net

 

根秋登子,生于1950年,1975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专长藏汉文翻译,研究藏族造型艺术,1999年7月获译审职称资格,现任西南民族大学博物馆名誉馆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成果:1、独撰合作完成的38种书正式出版,其中《藏族传统美术概论》获全国优秀国书一等奖后,2007年被西藏大学确定为艺术学博士的必考书;《德格印经院藏传木刻画集》获中国图书的最高奖项——国家图书奖;担任编委副主任等完成的《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荣录《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彩绘大观图说明镜》获中国民族图书二等奖。

2、《藏族美术对其他民族美术的影响》为代表地区级以上报刊发表藏汉论文60篇,六篇录入国际学术文集,一篇获国际名人名作证书。

3、省级以上发表或展出50余幅美术作品。

4、负责甘孜州主要文件法规等藏汉译文的审稿约860万字。

5、曾担任《中国藏传佛教历史与现状研究》等两项国家课题和两项国家级出版项目的主编。

6、担任捐赠布达拉宫价值1亿元文物的文物鉴定和上百种全国中小教材、教刚审查等多项重大项目的审定。

7、兼任中国科学院项目顾问、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顾问、中国西藏文化发展与保护协会理事等在国内外40多个学术团体兼任技术职务。

8、曾应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洛杉矶艺术博物馆、荷兰莱顿大学、德国波恩大学、柏林大学、蒙古国传统文化艺术研究会、不丹国家图书馆等的邀请参加国际学术会或讲学。

9、创建、领导绿色康巴协会等三个学会,对西部民族地区的环境保护,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农牧民素质等方面做了很多有效的工作。主持了康巴生态旅游国际研讨会等多次大型会议。

10、四川省首届杰出创新人才奖,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省委掌握的高层次优秀人才等多种荣誉称号和奖励。

11、现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藏族手工艺大全》的独立编撰,投资1。。3个亿的中国香巴拉文化中心建设的艺术总监;投资1,060万元的国家重点出版项目《藏文大词典·工巧明》分册的主编、国家“十一·五”重点项目《古译文学宝典》的主要策划等多种重大课题。

 

王建华,男,1976年出生,副教授,1995。。9-2005。。7在山东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学习,分别获得“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5。。9-2007。。6于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6博士后出站后到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工作,现为"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史前考古、人口考古、民族考古、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等。主持教育部、中博士后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8项。目前在研项目为教育部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黄河流域史前人口性别研究”,以及“甘孜州第三次文物普查与研究”、“黄河中下游地区史前人口研究”,在研经费40余万元。发表《黄河流域史前人口性别构成研究》、《黄河流域史前人口年龄构成研究》、《黄河流域史前人口健康状况的初步考察》、《关于人口考古学的几个问题》、《史前人口研究初论》等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黄河中下游地区史前人口研究》学术著作1部。

联系电话:028-81855787  手机:13982069626

E-mail:wjhallan@163。。com

 

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点简介

西南民族大学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点2003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设立,并于2004年开始招生。本硕士点学术队伍由学缘结构合理、学术造诣深、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比较丰富的科研经验、学术成果丰硕的专家、学者所组成,现有导师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46岁以上导师2人,46岁以下导师5人。导师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一项,省教改项目和省精品课程建设多项,有省教学名师1名,学校教学名师2名。出版学术专著、教材十六部,在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成果获各级各类奖项多项。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献学的研究领域向现时拓展是学科建设和发展所面临的历史使命。所以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据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本硕士点在重视传统文献学研究的同时,更重视应用研究和文献学研究领域的新拓展和延伸。因此,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学生的进口和出口就业,本点在立足于学科建设的基点上,与时俱进的设置研究方向和相应的研究方向课程,设置有“彝族历史文献及彝族文化研究”、“文献的生产与传播研究”、“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管理研究”、“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教育研究”、“历史文化资源与休闲文化研究”几个研究方向,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文献学》、《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社会学》、《管理学》、《文献经济学》、《信息与文献检索》、《文献传播学》、《中国典籍文化》、《休闲学》、《休闲资源学》、《教育与文化》、《教育学》、《彝族文献学》、《彝族历史文化》、《出版学》、《编辑学》等。

本硕士点所设置的研究方向和课程,既有学科性,又与时俱进,据研究方向的不同,学生毕业后有的能从事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或管理工作,有的能胜任出版部门及报刊杂志的编辑、选题策划,有的能在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工作,有的能从事彝族文化事业工作。

本硕士点立足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坚持“四个面向”和教育规律,坚持为社会现代化服务,为培养造就社会所需高层次人才而设置研究方向和课程,加之有崇高敬业精神和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因而表现出宽广的发展前景。

 

导师简介

罗曲,男,1955年出生, 1982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语言文学专业。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文化、彝族文化,近年偏重于文献文化和休闲文化的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四川省教改项目一项,精品课程项目一项,主持学校特色项目多项。发表成果一百多万字,关于彝族诗歌音律特点为押音节的研究为本人天下先,关于彝族竹崇拜文化、毁灭与再生神话研究见解独到。发表的学术论文主要有《中国传统旅游的民俗学审视》、《彝族竹崇拜文化》、《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的学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当代中国休闲文化建设》、《彝文文献长诗中的“韵律”》、《论彝文文献长诗休闲文化价值的开发利用》、《西部区域文献的经济价值》、《从5。。12汶川大地震看文献传播的功用》等。出版学术著作有《彝族民间文艺概论》(排一)、《大凉山美姑彝族民间艺术研究》(排二)、《民主改革与四川彝族地区社会文化变迁研究》(排二)、《彝族文献长诗研究》(排一)等,另承担《四川民俗大典》、《彝族文学概论》部分内容。获四川省人民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一项,四川省社会科学界优秀成果奖一项,中国山花奖。。学术著作二等两项奖,四川省巴蜀文艺三等奖一项,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一等奖一项(排二)。2009年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四)。

现为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点领衔导师。

联系电话:028-66834816  手机:15928553836

E-mail:zcw866@tom。。com

 

蔡富莲,女,1963年12月出生,教授,1986年西南民族大学"彝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1993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民间文学”专业硕士学位。现任教于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历史文献学"、“宗教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彝族传统文化,主要研究方向:彝族宗教、彝族社会文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社科基金1项,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项、一般项目4项。目前在研项目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凉山彝族家支、习惯法与构建彝区和谐社会调查研究”,在研经费10万元。在《民族研究》、《民族文学研究》、《贵州民族研究》、《宗教学研究》、《民族艺术》、《民间文学论坛》、《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凉山彝族的招魂仪式及灵魂崇拜》、《凉山彝族毕摩文献<妮日尔果>与民间哭嫁歌<妈妈的女儿>比较研究》、《四川凉山彝族的“尼”与我国北方萨满的传承比较研究》、《市场经济体制下凉山彝族家支、习惯法与彝区社会治安问题研究》、《当代凉山彝族家支聚会及其作用》等学术论文25篇,出版《彝族民间文化研究》学术著作1部。

联系电话:028-89814790

E-mail caifulian@126。。com

 

乌尼乌且,男,彝族,1963年出生。1984年“彝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现任彝学学院院长、教授,“历史文献学”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教学名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彝族语言文学和历史文化。先后主持各类项目10余项,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呼唤批评”、“论批评之美”等学术论文和译作60余篇;出版《现代彝语》、《20世纪优秀彝文作品选读》等专著和教材4部。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主要社会兼职:四川省彝学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

联系电话:(028)85522393 、85707990           手机:13980780780

E-mail:wuniwuqie@126。。com

 

李正文,男,彝族,1959年出生,副教授,1984年西南民族学院“彝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1993年获中央民族大学“法学”专业硕士学位。现在彝学学院任教,“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点“彝族历史文献及文化”研究方向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彝族文学及文化,主要研究方向:彝族传统文学及文化。发表《彝族巫文化中的苏尼》、《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与宗教》、《彝族传统母语文学述论》等学术论文多篇,出版《彝族民间长诗导读》、《彝族尔比克智释读》等3部专业著作。

联系电话:85523032                    手机:13982015593

 

马鑫国,男,19  年出生,教授,1982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语文系彝语言文学专业。1985年9月—1986年6月在复旦大学进修语言学,1999年9月—2000年7月在四川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任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彝语言教研室主任,“彝汉翻译”方向硕士生导师。所主持的《汉彝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在2006年被评为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主编出版了《汉彝翻译教程》,参加《彝语大词典》和《彝汉大词典》的编写工作;合作出版了《当代彝文文学作品选读》、《彝语概论》。发表了《彝语构词变调成因考析》,《彝语转指词的造词法》,《彝语描摹词问题初探》,《翻译中汉彝语词层对比问题》,《语音层面上的文化蕴涵》等26篇论文。其中《语音层面上的文化蕴涵》一文转载于《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4期。

 

 

专门史硕士点简介

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专门史硕士点于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并开始招生,下设民族文化与旅游经济、现当代民族区域经济和中国社会史3个研究方向。现有导师6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人,其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校学科带头人及校学术委员2人,博士生导师1人,博士2人、硕士3人。导师中多人是四川省知名旅游专家,2人分别担任四川省旅游协会副会长和导游分会副会长,以及省星级旅游饭店评审员、省A级旅游景区检查员。此外建立了结构合理的授课师资队伍和学术后备队伍。

本硕士点注重学科建设,不断探索研究生学分制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大力开展科研工作。其3个培养方向均依托学校坚实的学科基础,其中,相关的民族学学科是省级重点学科,拥有2个博士点和5个硕士点;旅游管理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四川省特色专业、国家民委优秀专业、四川省旅游人才培养基地和校级示范专业。学院拥有省内高校面积最大的旅游管理综合实验室,并在省内多处知名旅游景区和文博单位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本硕士点导师的科研实力雄厚,已在《历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月刊》、《旅游学刊》、《人文地理》、《中山大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西南大学学报》、《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0余项。主持完成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委托的旅游规划和文化产业规划3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近100万元。

该专业培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专门史及所定研究方向(即民族文化与旅游经济、现当代民族区域经济研究、中国社会史)所必需的坚实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富于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分析、研究和解决民族地区旅游、文化、经济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管理、咨询等工作的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开设有中国民族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旅游前沿理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民族经济学、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研究、民族地区扶贫研究、文化人类学理论、中国古代社会史、中国近代社会史、社会史学术前沿、中国近代城市史、民俗学、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等课程。

已培养出80余名硕士,其中多人赴英国、加拿大、韩国深造,20余人考取国内重点大学博士研究生,其他大多在高校、科研机构、党政军部门工作。现有在读研究生45名。

联系电话:85707922

 

导师简介

罗新本, 1950年9月生,汉族。历史学硕士。1985年四川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毕业。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馆长,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专门史硕士点领衔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兼及民族史、旅游研究。获得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地厅级优秀奖6次。先后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地厅级项目2项。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等学术期刊上发表《魏晋南朝的秀才孝廉察举》、《郡国大中正考》、《魏晋南北朝赌风述论》、《晋书李含传中所见魏晋选官制度》、《两晋南朝的“直接入仕”》、《九寨黄龙一线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评马尔萨斯关于中国人口的论述》等学术论文30余篇,在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出版《中国古代赌博习俗》、《中国少数民族著名妇女》等著作2部,《中国少数民族名人辞典》辞1部。

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理事,中国西南民族研究会副秘书长,全国民族高校图书情报委员会副会长,四川省高校图工委副秘书长,四川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

联系电话:028-85522489  手机:13060080869

E-mail :lxb912004@163。。com  lxb912004@sina。。com

 

刘兴全,男,1965年出生,教授,1985年四川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1988年获四川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学位。现任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港澳台办主任,“专门史”硕士点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历史学、民族学,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民族史、民族政策、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等。主持或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获国家民委、成都市人民政府、西南民族大学以及各类学会一二三等奖励各10余项,获全国来华留学生教育优秀工作者、获四川省人事厅外国文教专家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目前在研项目为国家民委《中国民族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历史回顾与发展研究》、《中国北方少少民族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证研究》等。发表《论西夏政权中的汉人官僚集团》、《也谈西夏的番汉官制》、《论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和谐与统一》、《论西部大开发与科技创新》、《论西部民族地区居民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论文40余 篇,出版著作、教材《中国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长江、黄河中上游民族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研究》、《西部民族地区大开发与科技创新》、《中国西部开发史话》、《成都城市资本研究》、《阿昌族简史》、《商业运作》、《历史文化要略》等21部。

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联系电话:028-85522259  手机:13568895533

E-mail:lxq497611@yahoo。。cn

 

吴建国,男,1957年生,重庆巫山人,汉族,教授,先后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中山大学和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西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西南民族地区旅游经济方向博士生导师、专门史专业和中国民族史专业硕士生导师,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兼马瑞卡国际酒店物业管理学院院长,校学科带头人,国家级特色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负责人。四川省历史学会和四川省民族学会常务理事、四川大学第二期国家“九八五”研究平台兼职教授。同时担任四川省旅游协会副会长、四川省星级旅游饭店评审员、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检查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专门史,研究方向为民族历史文化与民族旅游经济。近几年来,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民委和国家外专局项目6项,为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基地主持起草《旅游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并主编《旅游咨询师培训教材》,主持四川省重点教改项目2项,主持在研省部级项目《西康史研究》等3项,主持完成地方旅游规划和文化产业规划多项。科研成果多次获国家民委、四川省社科联及教育厅奖励。在《民族研究》、《近代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旅游学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代表论文有《试论现代化进程中的藏区所有制结构》、《试论西康建省与康区的早期现代化》等,出版学术著作4 部,代表著作有《兴边富民行动与西部大开发》、《傣族简史》(修订本)、《现代化视角下的西部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等。

联系电话:028—85707922;13558873985。。

E-mail: jianguowu1957@126。。com

 

李如嘉,男,1964年出生,副教授,1982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地理学系。现任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旅游与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专门史”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旅游经济与旅游规划,主要研究方向:导游与旅行社管理,旅游策划与区域规划设。主持或参加省教委、省旅游局、省林业厅科研项目5项。主持完成“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旅游总体规划”、“都江堰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规划项目10余项。目前在研项目为“攀枝花市米易县龙潭溶洞旅游总体规划”,“成都市温江区金马体育城体育休闲旅游发展策划”等项目,在研经费20余万元。发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利用问题》、《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基于绿道理论的乡村旅游规划实践》、《旅游区位障碍分析》等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四川旅游文化》、《成都深度导游》、《导游知识与技能》等学术著作3部。
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省旅游协会导游分会副会长,四川省旅游培训中心特聘培训师。

联系电话:028-88899795  手机:13550166661

E-mail lirj1964@yahoo。。com。。cn

 

张世均,男,1963年6月生,教授,汉族,本科,学士,1986年7月毕业于南充师范学院历史系,主要从事世界历史文化、民族文化遗产与旅游的研究和教学,已在《世界历史》、《西亚非洲》、《中国民族》、《南亚研究季刊》、《史学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西南大学学报》、《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辽宁师范大学学报》、《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中华文化论坛》、《学术交流》、《历史教学》、《青海社会科学》、《探索》等多种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20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K1《历史学》、K4《中国现代史》、K5《世界史》、D0《政治学》以及《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刊物转载;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大国关系》、《基诺族简史》、《重庆历史与文化》等著作6部;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主要有《基诺族简史》修编、《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韩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比较研究》、《伊斯兰教职人员对凯末尔革命的贡献》等;曾获得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10余项科研奖励和“重庆市高等学校百名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电话:(028)66229049  13558822193

E-mail:zhangying1965@163。。com

 

有机化学硕士点简介

有机化学硕士点于2003年设立,2004年开始招生。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7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其中5位教师具有国外博士后或访问学者工作经历。教师分别毕业于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等单位。该学科始终以提升专业研究的综合实力为目标,注重科研立项,突出研究特色,取得了显著成绩。2003年以来,本学科教师出版学术专著、教材5部,在《Journal of American Leather Chemists Association,》、《Chinese Chemical Letter》、《Helvetica Chimica Acta》、《Acta Crystallographica》、《有机化学》、《中草药》、《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中药学》、《化学研究与应用》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240余篇。承担各级科研课题3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科技部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启动基金、国家外专局重点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25项,支配科研经费200多万元。目前在校研究生58名,已经培养研究生近24名,分别就业于高校、科研院所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就业率达100%。

本硕士点设有机合成化学、天然有机化学、应用有机化学、民族药物四个研究方向,主要是运用现代化有机合成方法和技术,开展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手性分子钳、具有实用价值的手性药物的合成及某些具有手性结构的天然药物、民族药物的结构修饰工作;从事新型绿色精细有机化学品的研究和开发、研究民族药物及天然药用植物所含具有生理活性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类型、性质、提取、分离纯化方法、结构分析与鉴定、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结构修饰及化学合成、民族地区特有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导师简介

丁克毅,男,1966年出生,教授,1988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非金属基复合材料"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分别于1994、2001年获四川大学“皮革化学与工程”工学硕士、工学博士学位;2004。。11~2006。。11在美国农业部东部地区研究中心(USDA,ARS,ERRC)做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化学与环保工程学院院长,"有机化学"硕士点领衔导师,校学术技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天然产物化学、精细有机化学、绿色皮革化工材料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20876126),省部级项目2项;主研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获四川省化工厅科技进步奖(1998)及美国农业部杰出贡献荣誉证书(2006)。在研经费20余万元。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Effect of genipin on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hide powder》、《The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Organic Acid Masked Aluminum Tanning Solutions by Ferron Assay and GFC》、《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Analysis of Organic Acid Masked Aluminum Complex Tanning Solutions by 27Al NMR》、《Genipin-aluminum or -vegetable tannin combination on hide powder》、《天然环烯醚萜对蛋白质纤维的染色性能》等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8篇;出版《皮革染整基础》、《皮革涂饰与整饰技术》等学术著作2部。
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省化学化工学会常务理事,《皮革科学与工程》、《西部皮革》编委。

联系电话:028-85522322  手机:13880999317

E-mail keyiding2000@yahoo。。com。。cn

 

赵志刚,男,1963年出生,汉族,教授,博士,1985年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1991年获北京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获四川大学“有机化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化学与环境保护工程学院副院长,“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校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有机化学,主要研究方向:超分子化学与自组装、绿色化学、微波合成化学、药物合成。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主研省部级项目3项。目前在研项目为国家民委项目“新型双手性臂脱氧胆酸分子钳的微波绿色合成与识别性能研究” 和国家外国专家局项目“新型手性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的微波有效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发表《Design and synthesis of novel tweezer anion receptors based on deoxycholic acid 》、《K2CO3 catalyzed solvent-free synthesis of molecular tweezers containing chiral unsymmetrical urea unit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Microwave assisted one-pot synthesis of novel molecular clefts with only one chiral arm based on deoxycholic acid 》、《Microwave-assisted synthesis of new N4-[bi-(4-fluorophenyl)-methyl]-piperazine thiosemicarbazones under solvent-free conditions 》、《Rapid and efficient synthesis of new chiral aromatic amide molecular tweezers under solvent-free conditions using microwave 》 等学术论文93篇,其中有28篇国际权威检索系统 SCI收录。

主要社会兼职有:《有机化学》、《Chinese Chemical Letters》、《化学研究与应用》等期刊的审稿专家。

联系电话:028-85522322  手机:13208181611

E-mail : zzg63129@yahoo。。com。。cn

 

韩泳平,男,1965年出生,教授,分别于1986年和1989年"应用化学"专业大学本科和硕士学位,1996年获四川大学 “化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3年完成中药学专业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工作出站。现任 “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药学,主要研究方向:中药化学、天然化学成分的结构修饰,以及中药与民族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等。主持完成四川省教育厅、国家人事部以及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资助的科研项目3项。于2006年获得由四川省人事厅、科技厅、卫生厅和中医药局联合授予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先进个人”称号。目前在研项目为校基金重点资助课题、企业资助科研课题等3项,主编国家21世纪统编教材一部,在研经费20余万元。分别有《大花红景天多糖RCPS分离纯化及单糖组成分析》、《大花红景天挥发性提取物制备方法的比较研究》、《球面对称设计荨麻多糖的提取工艺》、《球状活性炭对几类中药活性成分的吸附特性研究》、《百里香酚的Mannich反应及其产物的抑菌活性》、等论文发表在《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中国药学杂志》、《中草药》、《化学研究与应用》等著名期刊上,其中SCI或EI收录数篇。

主要社会兼职有: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课题评审专家。

联系电话:028-85522315  手机:13550391197

E-mail yphan65@tom。。com

 

刘 圆,女,1968年出生,教授,1993年"生物教育"专业大学本科毕业,1999年获西南大学“植物学”专业“药用植物方向”硕士学位,2002年获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博士学位,2007年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生药学博士后出站,2009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医学院生理与药学系访学一年。现任化学与环境保护工程学院副院长,“有机化学”专业“民族药物方向”硕士生导师,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族药和中药的研究和开发,主要研究方向:民族药及中药的品种、质量、资源与新药开发研究。近5年主持省部级项目9项,参与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川产地道药材川芎规范化种植的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四川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民族药物学本科教学的课程建设、教学手段改革及实施”获四川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目前在研项目为参与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主持子课题 “民族药制剂的开发研究”,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族药白花丹野生变家种的栽培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研究”、四川省科技厅“生物技术筛选抗癌新药(白花丹)活性/毒性代谢机理研究、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藏药材红毛五加野生变家种的栽培技术规范及药材质量标准研究”,在研经费34万元。发表《RP-HPLC法测定藏药材红毛五加不同药用部位和不同产地茎皮中紫丁香苷》、《九味竺黄片的质量标准研究》等学术论文82篇,其中北大核心期刊55篇;出版《中国民族药物学概论》主编、《青蒿的栽培技术与加工》副主编、《川芎、川白芷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研究》编委等学术著作3部。

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专家服务团专家、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编委、中国民族医药协会会员。

联系电话:028-85522322  手机:13808091609

E-mail :yuanliu163@yahoo。。com。。cn

Q Q    : 499769896

 

毛羽,男,1962年出生,博士,副教授,1983年西南民族大学化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1988年获华西医科大学药学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获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中药制剂方向)博士学位。现任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药物研究所所长,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药物新技术新制剂,主要研究方向:药物新技术新制剂研究;中药、民族药新药研发。主持或参加国家中医药局、省科技厅、学校和企业合作项目有:“川芎配方颗粒的研究”、“松椒滴丸的药学研究”、“天然绿色中药蚊虫驱避剂的研发”、“藏药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青藏高原草地鼠害的生物医学防治方法研究”、“民族药现代鲜药制剂的应用开发研究”、“川芎综合利用研究”、“WTO背景下原住民族传统遗产保护策略及其对区域民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道路沥青软包装材料及灌装设备研究”等15项。目前在研项目有:“青藏高原新型生态经济药用树种—俄色树的综合利用开发”、“雪域俄色茶系列产品研发”、“腊度康胶囊的研究开发”、“霍尔古藏茶胶囊的研究开发”、“藏药降糖新药康珠甘露的研发”等5项,在研经费3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项。

联系电话:13880583896

E-mail yumao192000@126。。com

 

王晓玲,女,1969年9月出生,副教授,汉族,1991年7月毕业于重庆大学,获分析化学专业学士学位。2006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获有机化学天然药物化学方向博士学位。2008年7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从事海洋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研究。

现任有机化学专业天然有机化学方向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天然药物和传统中草药的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途径研究,以及人工合成;化学方法在中草药的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等。经本人指导的学生曾获第九届和第十届四川省“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大赛一等奖和三等奖。2007年被学校评为青年骨干教师。主持和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民委项目以及校级博士基金等10项科研项目。目前在研的项目有“植物中天然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分离提纯鉴定和应用研究”、“圆柏属植物中的黄酮类成分的开发研究”、“抗癌植物通关藤中甾体类成分的电喷雾质谱研究”。最近五年在国际国内发表学术论文25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

代表论文:

(1) 8-acetonyldihydronitidine。。 Acta Crystallographica, 2006,E62: 2247-2248  SCI收录

(2) Monoterpene Glycosides from the Roots of Paeonia lactiflorin。。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06,17 (7): 916-918  SCI收录

(3) Four New Pregnane Glycosides from the Stems of Marsdenia tenacissima。。 Helvetica chimica acta, 2006, 89, 2738-2743  SCI收录

(4) Two New Sesquiterpene Glycosides from the Aerial Parts of Saussurea involucrat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2007, 49 (5): 609?614  SCI收录

(5) Analysis of sodium adduct paeoniflorin, albiflorin and their d erivatives by (+)ESI-MSn, DFT calculations and computer-aided 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program, J。。 Mass Spectrom。。 2007; 42: 335–345  SCI收录

联系电话:028-85522082  手机:13258159190

E-mail:wxl3232@sina。。com

 

顾健,男,1967年出生,汉族,中药学博士,副教授,1992年兰州医学院药学系(现兰州大学药学院)药学专业本科毕业,2000年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理学专业硕士毕业,获硕士学位,2005年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药理学专业博士毕业,获博士学位。现任化学与环境保护工程学院药学系主任,有机化学专业(民族药物开发方向)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药、民族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主要研究方向:中药(含民族药物)的药理学、药学研究与中药(含民族药物)保健品的开发。主持或参加省科技厅科研项目5项,主持国家民委科研项目1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开发新药与保健食品30余个。目前在研项目为主持校重点扶持项目“新药姜黄软胶囊的研制”、主持国家民委项目“藏药筚拨降血脂的新药研究”、主持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项目“藏药唐古特青兰抗Ⅱ型糖尿病药效物质和机制的研究”,在研经费20余万元。发表《肾愈胶囊治疗痰瘀互结型肾病的药效学研究》、《关木通水煎剂总马兜铃酸含量测定及大黄、川芎对关木通致大鼠急性肾毒性影响》、《敏停喷鼻剂对TDI致豚鼠过敏性鼻炎模型的影响》、《麝香酮对体外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影响》、《姜黄挥发油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等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中药药理研究动物模型》、《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等学术著作2部。
    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省科技厅科技项目评审专家、成都市科技顾问团成员、重庆市科技项目评审专家、浙江省科技项目评审专家。中国药理学会会员、中国民族医药协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药材》杂志编委。

联系电话:028-85522315  手机:13882156288

E-mail gujian_3@163。。com

 

冯豫川,男,1963年出生,汉族,副教授,1984年西南民族大学"化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1998年获四川大学“皮革化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现任化环学院"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应用化学,主要研究方向:有机合成。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科委、国家民委重点科研项目2项,获国家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中国发明专利3项,在研项目数量2项。发表《有机胂化合物的研究》、《CO2超临界流体代替水作介质铬鞣机理的研究》、《CO2超临界流体条件下不同铬鞣条件坯革性能的比较》、《 CO2超临界流体作反应物用于皮革脱灰的研究》、《改性猪油制备复鞣加脂剂的研究》等学术论文25余篇。

联系电话:028-85522148  手机:13438288013

E-mail cdfycfeng1219@163。。com

 

遗传学硕士点简介

遗传学是一门研究基因的科学,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内十分活跃的带头和基础学科,它的发展对生命科学其他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目前,遗传学的发展极其迅速,已成为生命科学的中心。

我校遗传学科的建设和研究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校一批科技工作者就利用形态遗传标记、生化遗传标记研究高原动物的遗传资源;在20世纪70、80年代,利用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群体遗传学、数量遗传学等学科的理论技术,系统全面地开展了高原动物的起源、演化和分类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论文。进入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1世纪以后,该学科的研究团队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又应用分子遗传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及其实验技术,研究动物高产的分子遗传机制,寻找和定位重要经济性状的功能基因或分子遗传标记,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引起国内外同行的瞩目。目前,该学科经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几代人的努力奋斗,得到了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明确和稳定的研究方向,特色和优势突出,具备坚实的学科基础和较高学术水平,为学科今后的发展积累了丰富资料和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成为了中国西部地区动物遗传学及相关领域研究的重要基地。

目前,我校遗传学学科有一支学术梯队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年富力强,团结协作,学风严谨,学术思想端正、活跃的导师队伍。他们主要由遗传学、基因组学、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的教授组成,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导师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人,平均年龄46岁;具有博士学位者4人,国外留学回国者4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人。

近年来,遗传学学科承担了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8项,年支配科研经费达100万左右;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出版《分子遗传学与动物育种》、《九龙牦牛选育与研究》、《牦牛遗传与育种》、《Yak Production in Central Asian Highlands》等著作15部,参编《动物遗传学》(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等著作12部;在“Animal Reproduction Science”、“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Theriogenology”、“Virus Genes”、“Asian-Australas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s”、“Canad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International Yak Newsletter”、“遗传学报”、“生物工程学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生态学报”、“中国农业科学”、“畜牧兽医学报”、“动物营养学报”、“中国草地学报”、“遗传”、“生物信息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80余篇。

该专业主要培养能运用现代遗传学理论和技术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教育、产品开发、企业管理、党政机关管理工作等领域的研究生。开设有现代遗传学、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学、生物信息学、分子药理学等课程。该学科依托“西南民族大学现有动物遗传育种学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拥有价值2400万左右的大中型仪器设备和2600m2的宽敞的实验室。校园网络方便快捷,相关的中、外文图书资料齐全,查阅方便,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条件。本专业已培养研究生30多名,每年招收10名左右的研究生,常年约有30名在读研究生。就业情况好,毕业生分布于国内外高校、研究所、党政机关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年来毕业的研究生中还有6人考取博士学位研究生,3人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该学科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①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②分子遗传学与基因工程,③药物基因组学。

 

导师简介

钟金城,男,1963年出生,博士,教授。现任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发基地管委会副主任,动物遗传育种学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主任,西南民族大学牦牛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西南民族大学遗传学学科带头人,遗传学研究生点领衔导师。全国牦牛品种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遗传育种学分会理事、动物遗传标记学分会理事,国际牦牛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国遗传学会会员。

主要研究领域及方向:遗传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

主持完成了12项省部级课题,作为主研者了8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出版《分子遗传学与动物育种》、《牦牛遗传与育种》、《Yak Production in Central Asian Highlands》、《动物遗传学》等著作8部;在“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Virus Genes”、“Asian-Australas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s”、“Canad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International Yak Newsletter”、“遗传学报”、“生态学报”、“中国农业科学”、“畜牧兽医学报”、“草业学报”、“遗传”、“生物信息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20余篇。

主要的创新性成果有:①证明了西藏黄牛起源于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一支原牛变种;②在国内外首次开展了牦牛染色体高分辨G带的研究;③提出了犏牛雄性不育的多基因遗传不平衡学说;④从DNA、染色体、蛋白质和体型外貌等多个层次上分析了牦牛的遗传多样性;⑤利用群体遗传学原理,论证了家牦牛与野牦牛间杂交产生显著杂种优势的原因;⑥利用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理论和方法,首次研究了牦牛的30多个功能基因。

联系电话:028-85522285,手机:13658022612,

E-mail:zhongjincheng518@126。。com

 

郭春华,女,1957年出生,教授,1982年四川农学际“畜牧”专业大学本科毕业,1987年获东北农学院“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获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动物科学教研室主任,“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遗传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等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动物遗传育种和动物营养,主要研究方向:猪的遗传育种、猪的营养和反刍动物动物营养。主持或参加国家科技部、国家民委、农业部、省科技厅科研项目10项,横向及校内科研项目6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目前在研项目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抗寒保畜恢复山羊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省科技厅应用基础“草地藏系绵羊产肉性能的遗传调控及营养代谢研究”和“精料补饲水平对草地藏系绵羊瘤胃微生物和发酵参数的影响”,农业部与财政部“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饲料与营养研究”,在研经费50余万元。发表“高温和低温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影响模式的研究”、“环境温度对生长-育肥猪能量需要量的影响研究”、“应用多重PCR和基因扫描技术对五指山猪13个家系32个微卫星基因座的遗传分析”、“应用三分域模型测定山羊小肠氨基酸消化率”、“高寒草地生物量及牧草养分含量全年动态研究”、等论文60余篇,出版《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反刍动物营养学》、《动物饲养标准》、《饲料手册》、《实用养猪新技术》等著作/教材9部。

主要社会兼职有:省动物营养学会常务理事,省饲料工业协会理事。

联系电话:138666286136

E-mail:wwwgch33@yahoo。。com。。cn

 

字向东,男,1963年出生,教授,1985年"畜牧"专业大学本科毕业,1991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畜牧生产学”专业硕士学位。现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遗传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硕士生导师,四川省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要研究领域为动物遗传学、动物育种与繁殖,主要研究方向:动物繁殖生物学与胚胎工程、繁殖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动物转基因与克隆技术。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民委、省科技厅科研项目10余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目前参研科技部支撑计划、科技部973前期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省科技厅"牦牛异种受精及其早期胚胎发育的基因调控机制研究"、“九龙牦牛同期发情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示范”、“牦牛杂种胚胎的人乳铁蛋白基因转移技术研究”等项目,在研经费20余万元。在《Theriogenology》、《Anim Reprod Sci》、《J Reprod Dev》和《Anim Biotechnol》等刊物发表“Development of embryos after IVF of bovine oocytes with sperm from either yaks or cattle”、“Induction of estrus in suckled female yaks and synchronization of ovulation in the non-sucklers for TAI using P4 and Co-Synch regimens”、“Developmental competence of embryos derived from reciprocal IVF between yak and cattle”、“The effect of retroviral vector on uptake of human lactoferrin DNA by yak spermatozoa and their fertilizability in vitro”等学术论文80余篇,参编出版《九龙牦牛选育研究》、《动物生产技术》、《Yak Production in Central Asian Highlands》等学术著作3部。

主要社会兼职有:《Theriogenology》、《Anim Reprod Sci》和《Livest Sci》等刊物审稿专家,“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专家服务团”成员,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高级会员。

联系电话:028-85528868 

E-mail:zixd@sina。。com

 

 

生态学硕士点简介

西南民族大学的生态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于200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建立。经过近10年的发展,生态学硕士点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学术造诣深、专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有导师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人,有博士7人,博士师导师1人,导师分别毕业于四川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及研究机构。该学科始终以提升专业研究的综合实力为目标,注重科研创新和立项,突出研究特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生态学点的导师承担了多项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加973项目3项;主持省部级项目8项,厅局级及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年均150余万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20余部;在Biochem Genet、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Progres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遗传学报、生态学报、畜牧兽医学报、草业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且数篇论文在国际、国内获奖。

本专业主要是以青藏高原的动植物为重点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动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其规律性,用以指导生产,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学硕士点现设有动物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草地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向。本专业依托“动物遗传育种学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拥有价值2200万左右的大中型仪器设备和2100m2的宽敞的实验室。校园网络方便快捷,相关的中、外文图书资料齐全,查阅方便,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2008年我校在四川省红原县建立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发基地”,购置了一大批国内外较先进的野外生态学与分子生态学仪器设备,为生态学硕士生在青藏高原开展草地生态学、湿地生态学、生物多样性、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及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等方面研究提供了优良的野外研究平台。学生毕业授予理学硕士学位。截至目前本专业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0人,分布在国内党政机关、高校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几年有6名应届毕业生考取博士学位研究生,1人在德国攻读博士学位。现有在读研究生21名。

热烈欢迎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加入到我们的队伍!

 

导师简介

陈智华,男,汉族,1961年出生,教授,1983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在读博士。1989年在新西兰Ruakura农业研究中心进修学习。现为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部副主任,生态学专业硕士生点领衔导师,中国牦牛品种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理事,四川省牧兽医学会理事,四川省生态学会理事,四川省奶牛协会理事,四川省丘区三市现代畜牧业科技特派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生态学和动物生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主持或参与完成了《牦牛遗传多样性研究》、《牦牛经济性状的遗传标记研究》、《四川省高寒草地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加强与发展中国西南地区的畜牧业》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目前要研项目为《藏绵羊生长发育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南方优良饲草选育与分子聚合育种的基础研究》等4项,在研经费20万元。在Biochem Genet、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草业学报、遗传学报、生态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和参编出版《动物生产技术》、《肉牛饲养新技术》、《分子遗传学与动物育种》、《中国家禽遗传资源》、《Yak Production in Central Asian Highlands》等学术著作8部。

E-mail:Chenzhihua_czh@sohu。。com

 

赵益新,男,1949年出生,汉族,教授,生态学硕士点导师。

1978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专业。1982年2月—1983年2月与1984年9月—1986年2月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全国高校教师概率统计研修班”及西南师范大学数学系教师进修班学习硕士研究生课程。

主要从事数学生态学、生物统计、多元统计分析方面的研究。

先后担任了本科生与研究生的高等数学、生物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多元统计分析、线性规划与模糊数学、生物数学等课程的教学。三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学质量二、三等奖;

参加了国家级、联合国与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获国家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校科研课 题 项目2项;发表了“序贯检验分析理论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生物群体发展预测的数量分析模型” 、“川西北地区生态因子与藏绵羊数量分布的通径分析”、“动物品种优序决策的多层次模糊数学综合评判”及“多元判别分析及其在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等论文40余篇,其中1篇获四川省民族经济研究会论文二等奖,1篇获西南民族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1篇获西南民族大学优秀论文奖。出版《食品科学概率统计》等教材3部在教育部、国家民委规划教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任副主编,撰写教材中8万余字的内容。

联系电话:028-85524312  手机:13678039251

E-mail zhaoyx566@126。。com

 

李昌平,男,藏族,1961年出生,研究员,1982年“畜牧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四川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学历。现任四川省甘孜州委副书记、州长,“生态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草地畜牧业和草地生态,主要研究方向为草地畜牧业经济。主持或参与完成了《川西北草地鼠虫害调查及防治》、《四川省当家草种区划》、《草原毛虫病毒治虫技术》、《川西北草地优化经营研究》等省级课题11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目前在研项目为 《草地畜牧业生产模式研究》,在研经费50余万元。发表《试论四川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对策》、《对“十五” 期间畜牧业科技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当前畜牧业科技工作的目标与任务》、《四川省山羊生产现状和发展对策》、《应对入世有所作为努力把四川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等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或参编出版《种草养畜技术指南》、《热带亚热带草地改良指南》、《温带草地改良指南》、《联邦德国牧草生产技术》、《川西北草地鼠虫害调查及防治》、《藏东地区畜牧业发展战略规划》、《从草原到书屋》、《从盆地到高原》等学术著作8部。

E-mail:lcp61@163。。com

 

杨孔,男,1973年出生,副教授,理学博士,工学博士后,英国剑桥大学药学系留学归国人员,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博士生导师是中国科学院著名动物学家赵尔宓院士,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导师是世界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生物化学家、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Eric Barnard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制药、细胞分子生物学、生物纳米材料、动物生态学研究。现任“遗传学”、"生态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40107)一项,主持四川省青年基金(08ZQ026-027)一项,主持西南民族大学重点青年基金和人才引进基金各一项,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5152)和大熊猫专项基金一项,在研经费50余万元。已经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4篇,EI收录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10多篇。主要社会兼职:四川省中小企业顾问专家。

联系电话:028-85522310    E-mail:lx-yk@163。。com

 

白史且,男,彝族,1964年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四川省草科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兼任中国草学会草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牧草育种专委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专家评议(审)委员会委员。

1989年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学本科毕业、 1992年川农大草业科学专业硕士毕业,2002年获四川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先后分别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考察、培训学习草业科学。

1992年~2002年在四川省草原总站工作;2002年~2009年在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工作,主要从事草资源收集、评价和育种、草地生态研究工作。主持包括省“十五”、“十一五”牧草育种攻关子课题、国家牧草行业专项、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项目,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湿地项目(2007bac18b04)和 “青藏高原牧草新品种选育”等10多个国家级、部省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获科技成果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主持育成国家级草品种2个、制定技术标准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编和参编专著7部;培养毕业博士生2人,硕士生6人。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硕士点简介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是西南民族大学最好建立的工科硕士点之一。该专业199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经过十几年的建设,本学科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学术造诣深、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群体,在国内同专业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该专业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人;46岁以上教师5人,36—45岁2人,35岁以下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学位者3人。教师分别毕业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学校。该学科始终以提升专业研究的综合实力为目标,注重科研立项,突出研究特色,取得了显著成绩。在《Phys。。Rev。。B》、《PHYSICA》、《J。。Optics(法)》、《Optik(德)》、《物理学报》、《光学学报原子分子物理学报》、《电子学报》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150余篇。其中近70篇被SCI EI检索收录。承担各级科研课题3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基金项目10余项,支配科研经费200多万元。获国家民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

该专业培养具有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一门外语,达到能熟练阅读专业书刊和撰写专业论文的水平;具有从事材料科学的应用研究、开发性研究、高校教学及独立承担相关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开设量子力学、固体物理、晶体生长技术、材料物理、配位场理论等课程。截至目前,本专业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0多名,分布在国内科研机构、高校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部分应届硕士毕业生毕业后考取博士学位研究生继续深造。

 

导师简介

杜懋陆,男,1947年出生,教授,1982年"物理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现任“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点”领衔导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固体物理、材料物理,主要研究方向:含过渡金属离子的晶体的光学磁学性质的研究工作。主持三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个省部级项目和成都市科技局项目共6项科研项目,获国家民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在研经费20余万元。发表《The energy levels of d*8 electron and d2 hole system》、《The contribution from Spin-orbit coupling of ligand to g-factors in VCl2 and VBr2》、《A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g Factor in RX:V2+》、《Gyromagnetic factor and zero-field splitting of t23 terms of Cr3+ clusters with trigonal symmetry》、等学术论文70余篇,近40余篇被SCI收录。

主要社会兼职有:全国高校固体物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国际材料物理中心会员、四川省物理学会理事。

联系电话:028-85522314 

E-mail duml@mail。。sc。。cninfo。。net

 

姜明,女,1956年出生,教授,1981年"物理"专业大学本科毕业,2004年获四川大学“原子分子物理”专业博士学位。现任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原子分子物理和等离子体物理。发表《The calculation of electron density of shock-generated argon》、《惰性元素混合物平均不透明度研究》、《非理想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和平均离化度理论研究》、《稠密Ar等离子体不透明度的计算》、《高密度氩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的计算》等学术论文30余篇。

联系电话:028-85522183  手机:13032892827

E-mail jiangmingzp@hotmail。。com

 

马健,男,1975年出生,副教授。1997年“电子技术与微机应用”专业大学本科毕业,2000年获西南民族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硕士学位。现为“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领域为固体物理、材料物理,主要研究方向:含过渡金属离子的晶体的光学磁学性质的研究工作。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重点科技项目和成都市科技计划项目共6项科研项目。2006年获西南民族大学第十三届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目前在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1。。54 饱和吸收晶体的研究”、四川省重点科技项目“纳米YAG的微波烧结机理研究”和西南民族大学一般项目“晶体中四配位V3+、Co2+离子光磁性质的研究”。发表了“Spectroscopic investigation of YAG crystal doped with tetrahedrally coordinated V3+ ions”、“A new absorption band of Ti-doped Al2O3 crystals after thermal annealing and -irradiation”、“Trigonal splitting and local structure of Co2+ cluster in zinc oxide metaborate crystal”等1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3篇被SCI收录,5篇被CA收录。

联系电话:028-85522314

E-mail:majian33@hotmail。。com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硕士点简介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国家民委重点学科。该专业1987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凝练,已经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学术造诣较深、学缘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在青藏高原特色动物资源(如牦牛、藏山羊、藏绵羊)研究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和优势。该专业现有导师8人,全部为教授,以中年教授为学术骨干,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6人。导师队伍中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3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多人承担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分会的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等职务。

该专业教师近年来承担了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以及四川省科技攻关项目、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重点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择优项目等课题,科研经费充足,成果丰硕,近年来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中华农业科技奖、成都市科技进步奖十多项。在Theriogenology、Anim Reprod Sci、J Reprod Dev、Anim Biotech、Biosci,Biotech Biochem、中国科学、自然科学进展、动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畜牧兽医学报、农业生物技术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特色鲜明的研究论文。

目前该专业主要设有青藏高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动物繁殖生物学与胚胎工程、高原动物育种理论与技术等3个研究方向,依托动物遗传育种学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动物科学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和现代生物技术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等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实验环境优良,设备总价值约1800万元。

 

导师简介

郑玉才,男,1965年出生,教授,博士。先后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生物系动物专业、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生理生化专业、基础兽医学专业。2002年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在美国佛蒙特大学动物科学系作访问学者。现担任现代生物技术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生理生化分会常务理事。获得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四川省师德标兵、西南民族大学教学名师等称号。

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动物生物化学》和教育部研究生教学推荐用书《现代动物生物化学》。主要从事泌乳生物化学、高原家畜生化与分子遗传学研究。主持的课题包括:国家“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1项、其他省部级课题7项;发表论文160余篇,发表刊物包括Gene, J Reprod Dev, Biosci,Biotech Biochem, Anim Biotech, 中国科学、自然科学进展、动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畜牧兽医学报等刊物;获省部级科技进步4项、成都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共3项。

联系电话:028-85522309(O)

E-mail yucaizheng@sohu。。com

 

王杰:教授,首届和第6届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专家评议(审)委员会委员,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羊的遗传育种与繁殖,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项目6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四川省“九五”攻关项目1项,四川省和国家民委应用基础项目4项。出版著作:编著3部,参编5部。在国内外发表文章10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共9项:“牧草引种试验”获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西藏山羊综合开发研究”获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成都麻羊的种质特性与应用研究”获成都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其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

联系电话:028-85523001,028-85522310

E-mail: wangjie_ou@sina。。com

 

王永,男,1962年出生,汉族,博士、教授。1986年在甘肃农业大学获“动物生产学”硕士学位, 2007年在甘肃农业大学获“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今历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科技处处长、副校长;“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青藏高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畜牧生产与管理;主要研究方向:动物(羊)遗传育种与繁殖。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席专家)、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3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项,其中: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主编出版《中国绒山羊研究》、《羊良种引种指导》、《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技术》等专著、教材5部,参编出版《动物生产技术》等专著、教材3部。在《畜牧兽医学报》等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82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45篇。

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省政协常委、政协四川省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科技顾问团顾问,四川省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四川省教育厅特邀监察员;中国养羊研究会副理事长,四川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畜牧兽医》、《畜禽业》杂志编委等。

联系电话:028-85522060,028-85707738

E-mail: wangyong010101@swun。。cn

 

字向东,男,1963年出生,教授,1985年"畜牧"专业大学本科毕业,1991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畜牧生产学”专业硕士学位。现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遗传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硕士生导师,四川省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要研究领域为动物遗传学、动物育种与繁殖,主要研究方向:动物繁殖生物学与胚胎工程、繁殖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动物转基因与克隆技术。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民委、省科技厅科研项目10余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目前参研科技部支撑计划、科技部973前期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省科技厅"牦牛异种受精及其早期胚胎发育的基因调控机制研究"、“九龙牦牛同期发情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示范”、“牦牛杂种胚胎的人乳铁蛋白基因转移技术研究”等项目,在研经费20余万元。在《Theriogenology》、《Anim Reprod Sci》、《J Reprod Dev》和《Anim Biotechnol》等刊物发表“Development of embryos after IVF of bovine oocytes with sperm from either yaks or cattle”、“Induction of estrus in suckled female yaks and synchronization of ovulation in the non-sucklers for TAI using P4 and Co-Synch regimens”、“Developmental competence of embryos derived from reciprocal IVF between yak and cattle”、“The effect of retroviral vector on uptake of human lactoferrin DNA by yak spermatozoa and their fertilizability in vitro”等学术论文80余篇,参编出版《九龙牦牛选育研究》、《动物生产技术》、《Yak Production in Central Asian Highlands》等学术著作3部。

主要社会兼职有:《Theriogenology》、《Anim Reprod Sci》和《Livest Sci》等刊物审稿专家,“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专家服务团”成员,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高级会员。

联系电话:028-85528868 

E-mail:zixd@sina。。com

 

基础兽医学硕士点简介

基础兽医学2001年通过国务院、四川省学位委员会的评审批准获得授予权,经过近十年的建设,本学科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学术造诣深、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群体。该专业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46岁以上教师3人,36—45岁4人,35岁以下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学位者1人。教师分别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云南大学、四川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该学科始终以提升专业研究的综合实力为目标,注重师生科研动手能力,突出研究特色,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以来,本学科教师出版学术专著、教材2部,在《中国兽医学报》、《中国兽医杂志》、《中国预防兽医学报》、《中国中药》、《中国医学工程》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160余篇。承担各级科研课题3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8项,年支配科研经费20多万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等奖10项

本硕士点是研究动物组织细胞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疾病发生及药物治疗作用的学科。本学科由原动物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家畜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病理学和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组合而成。学科以整体研究为主,并进行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是兽医学一级学科的基础。此外,该学科还直接服务于畜牧学,为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的发展所必需,也是人类医学卫生科学和基础生物学的重要相关学科。本学科开设现代生理学、生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制剂学、分子生物学等理论和技术课程。截至目前,本专业已培养硕士研究生64名,有在国内外继续深造和分布在国内外党政机关、高校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目前本专业主要设有:新药研发药理、毒理研究,实验、临床家畜生理、生化与病理研究,民族药、制剂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药物与食品安全控制研究四个方向,覆盖了基础兽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现了基础兽医学优势与特点。

 

导师简介

田淑琴:女,1949年生于辽宁,教授,1977年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兽医专业;1981年在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院)修完神经、心血管药理学两门硕士课程;1986年在南京农业大学修完家畜生理学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畜牧兽医界知名专家。获得国家“科技扶贫先进个人”。西南民族大学学科带头人,基础兽医学硕士点领衔导师,美国加州大学客座教授。

主要教学和科研领域为兽医药理学、动物毒理学和家畜营养生态生理。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先后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16项,正式出版研究著作1部、教材2部;发表《氟苯尼考残留对消费者肠道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樱桃谷鸭镉中毒病理学观察》、《藏药苞叶雪莲的药理研究》、《不同生态环境对牦牛瘤胃内环境及只要代谢物的影响》等研究论文7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目前主持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家兔皮肤真菌病的防控技术研究”,在研经费50余万元。

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省专家评议(审)委员会委员;全国兽医药理学、毒理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赛尔兽药养殖市场》杂志及赛尔畜牧网的行业专家。

联系电话:028-85522628  手机:13881790319 

E-mail:t_s_q1949@163。。com

 

张琦,女,1958年出生,汉族,博士,副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专业大学本科,后获 “药剂学”硕士学位(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和 “现代分离分析方法及理论”研究方向的博士学位(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现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基础兽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族(兽)医药,主要研究方向:中药新(兽)药研究开发、药物分析。先后参加国家民委、省科技厅等科研项目多项,主持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1项。 获四川省星火科技类三等奖1项,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作为药学研究负责人横向参加的新(兽)药研究开发项目先后获得多个国家新(兽)药证书。目前在研项目2项,如海南省重点科技项目"氢核磁共振-模式识别技术在食品安全、质量监测方面的应用研究"等,在研经费约3。。6万元。先后发表《五种药用雪莲花中总黄酮及微量元素的测定和比较研究》、《藏成药八味小檗皮散的药材鉴别和小檗碱的测定》、《正交试验法优选秦皮香豆素醇提工艺》、《藏成药四味姜黄汤散质量标准研究》、《3种秦皮香豆素的毛细管区带电泳快速分析》等学术论文40余篇,参编四川省科技出版社和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牦牛肉制品工艺学》、《常用藏药志》、《动物药物手册》等学术著作3部。
    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省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委员。

联系电话:028-85523303  手机:13540831071

E-mail zhangqi8_8@yahoo。。com。。cn

 

伍红,女,1965年出生,汉族,学士,副教授。198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大学本科,获理学学士学位。先后在复旦大学生物化学系、南京农业大学酶工程实验室进修学习和作访问学者,现在云南大学生化及分子生物学专业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基础兽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方向:酶工程。先后参加省科技厅、四川省畜牧食品局、西藏自治区农牧厅等科研项目多项,主持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项目“小麦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熟性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课题项下子课题1项。 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先后发表《黑曲霉AF-98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产酶条件研究》、《瑞氏木霉QM9414利用蔗渣发酵产纤维素酶的研究》、《瑞氏木霉β-内切葡聚糖酶的纯化及其部分酶学性质研究》、《血清抑制基因Si1 编码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研究》、《Colonization of Alcligenes faecalis on the rice roots under the salt stress》等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四川省科技出版社和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牦牛奶制品工艺学》学术著作1部。
    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

联系电话:028-85522310  手机:13111889729

E-mail: wuhong_0203@126。。com   

 

饶开晴,女,1971年出生,回族,副教授,博士在读。1994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1995。。9-1997。。2 在北京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2006年至今在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基础兽医学科点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于2008年赴德国联邦农科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参与农业部中德农业合作项目环境生物活性物质与动物繁殖的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动物摄食与生长的神经内分泌调控。主要研究方向:环境包括营养对功能基因表达和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畜禽生长轴基因表达调控和生长的神经内分泌机理、畜禽优良品质性状的分子神经内分泌机理等。先后参与了四川省应用基础项目“牦牛泌乳性状的RAPD多态性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家猪应对运输应激的个性特征及其生理和遗传机制的研究”、“母体效应及新生期营养对畜禽胴体品质的影响及其机制”、2006年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母源性大豆黄酮对后代鸡生长和肉质的影响及机理研究”等研究。目前在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Kiss-1系统在鸭性成熟启动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糖皮质激素对猪脂滴包被表达与功能的影响”等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发表了《Maternal low-protein diet programmes offspring growth in association with alterations in yolk leptin deposition and gene expression in yolk- sac membrane, hypothalamus and muscle of developing Langshan chicken embryos》、《不同蛋白水平日粮对狼山鸡卵黄中激素沉积及子代生长的影响》、《大鼠模拟运输应激的效果分析》、《性成熟启动时间不同的母鸡Leptin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差异》、《狼山母鸡饲喂低蛋白日粮对种蛋蛋黄中皮质酮、甲状腺素和瘦素沉积及子代卵黄膜和下丘脑激素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等学术论文20多篇。

联系电话:028-85522310 手机:13851756973

E-mail:wkxwzz6@163。。com

 

黄志宏,男,1963年出生,副教授,1986年“兽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获西北农业大学“农学”学士学位,1989年“毒物病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西北农业大学“兽医学”硕士学位。1989年后,在西南民族大学从事“兽医病理学”、“动物寄生虫学”等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任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基础兽医学硕士生导师。主持或参加省部级、校级科研项目5项。目前参加的在研项目为四川省科技厅“四川抗寒保畜恢复山羊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和“牦牛牛皮蝇幼虫基因和蛋白的差异表达及乳酸脱氢酶特性的比较研究”。在“中国兽医杂志”、“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中国家禽”等学术刊物发表《映山红的毒性研究》、《犬瘟热的临床与病理学研究》、《犬乳腺癌的病理学观察》等学术论文20余篇,参加编写出版《动物普通病学》、《家畜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等学术著作。

联系电话:028-85522310  手机:13438061886

E-mail:hzhong601@163。。com

 

郝葆青,男,教授,1956年12月,博士后。1995年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1999年四川大学博士,2003年广东佛山市政府博后站——博士后。近十年来共主持或参加国家863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四项、广东佛山市政府博士后研究项目一项、学校重点项目两项;获得美国FDA三类医疗器械产品认证一项;发表各类研究文章50余篇,其中EI检索9篇、国内核心刊物2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分子生物材料、生物发育分子机理等领域。开设课程,本科:发育生物学、食品设计与统计分析、动物医学英语等;研究生:酶工程学、细胞工程学、高级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制药技术等。

联系方式:13618015244

Email:baoqhao@gmail。。com

 

预防兽医学硕士点概况

预防兽医学硕士点于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建立,1999年招收首届研究生,授位类别为农学。2008年被确定为四川省省级重点学科。该专业目前设有四个方向:(1)兽医免疫学;(2)病原分子生物学;(3)畜禽传染病诊断与防治;(4)食品卫生与安全。依托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动物医学实验室的优良实验室条件开展科学研究。导师组力量雄厚、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结构合理、年富力强,有6位博士,4位教授,5位副教授。近几年出版论著与教材10余部,获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成果奖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目前在研项目经费200余万元。

导师组精诚合作,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欢迎四方有志青年报考。

 

导师简介

刘亚刚:教授,博士。预防兽医学硕士点领衔导师,研究生部党总支书记。1984年被国家民委授予“先进科研工作者”称号,199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0年获科技部扶贫办“振华科技扶贫奖”,2001年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002年被选为“四川省专家评议委员会委员”,2005年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参加了多种学术团体,承担了研究生和本专科生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先后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厅局级奖3项,省部级鉴定成果2项;作为主编、副主编出版教材与专著4部,参编2部。主要从事预防兽医学、兽医微生物学研究,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70余篇,数十篇被国内外权威刊物收录。

联系电话:028-85522163

 

岳华,女,1963年出生,教授,1983年"畜牧兽医"专业大学本科毕业,1988年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预防兽医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得西南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任预防兽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西南民族大学首届教学名师,四川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主持建设的《兽医微生物学》、《动物传染病学》、《禽病学》为四川省精品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动物传染病防治,主要研究方向:动物传染病防控新技术及动物病原分子生物学。主持国家“十五”技攻关课题1项,主持和参加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项,参加国家“菌种平台建设”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和参加省级科研项目4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目前在研项目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动物疫病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与开发”和“新城疫等禽用新型疫苗的研制与开发”以及“四川省灾后养羊生产恢复与重建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四川省科技厅项目“四川省兽医微生物资源平台建设”,成都恩威(集团)投资有限公司项目“双黄败毒颗粒、四黄清解颗粒等系列新型抗病毒中兽药的研究与开发”等,在研经费280余万元。发表《Short hairpin RNA targeting NP mRNA inhibiting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production and other viral structural mRNA transcription。。》、《Molecular cloning, sequencing and expression of the outer membrane protein A gene from Haemophilus parasuis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中、强毒力新城疫病毒RNA》、《荧光定量RT-PCR检测鸡CD4、CD8基因表达水平》等学术论文120余篇,主编及参编出版《禽病临床诊断彩色图谱》、《动物微生物学》、《鸭病诊疗原色图谱》、《鸡鸭鹅病看图防治》等学术著作11部。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专家组副组长,四川省防治甲型流感H1N1专家组副组长,四川省畜牧兽医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专家。

联系电话:028-85528276

E-mail:yhua900@yahoo。。com。。cn

 

汤承,男,1965年出生,教授,1985年"兽医"专业大学本科毕业,1988年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临床兽医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得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博士学位。现任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动物传染病防治,主要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是重大动物疫病快速诊断技术研究、动物病原与机体相互作用机制。主持或参与国家“十五”技攻关课题1项、“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项,参加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建设”课题1项,参加省级科研项目4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目前在研项目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动物疫病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与开发”和“新城疫等禽用新型疫苗的研制与开发”以及“四川省灾后养羊生产恢复与重建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成都恩威(集团)投资有限公司项目“双黄败毒颗粒、四黄清解颗粒等系列新型抗病毒中兽药的研究与开发”等,在研经费100余万元。发表《Erwinia chrysanthemi 分离株CSCL006 hrpN基因的克隆与高效表达》、《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RT-PCR检测犬瘟热病毒方法的建立及应用》、《Characteristics of Molecular Diversity in the Outer MembraneProtein A gene from Haemophilus parasuis 》、《荧光定量RT-PCR 检测禽白血病病毒方法的建立及应用》、《氢氧化铝纳米颗粒对鸡新城疫抗原的免疫佐剂效应》等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及参编出版《禽病临床诊断彩色图谱》、《实用鸭鹅病防治技术》、《鸭病诊疗原色图谱》、《鸡鸭鹅病看图防治》、《兽医手册》、《饲料卫生学》等学术著作8部。

联系电话:028-85528276

E-mail:tangcheng101@yahoo。。com。。cn

 

唐善虎,男,1964年11月出生,汉族,博士,教授,2002年毕业于美国Arkansas大学食品科学系,获食品科学博士学位。现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食品卫生与安全”,成都理工大学“食品生物技术”等方向研究生导师,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为动物性食品加工与安全。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外专局等各种项目10余项,在研项目有《表达过氧化物歧化酶乳杆菌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现代奶制品开发与产业化示范》、《现代乳制品研制与产业化开发》、《西南地区牦牛乳自发脂解作用的机制及对牦牛乳膻味形成的影响》、《富营养特色牦牛肉产品开发与产业化示范》、《富营养牦牛肉酱和牦牛肉制品开发》和《牦牛肉资源利用与产业化研究》等项目,在研经费90多万元。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Journal of Food Science》和《食品科学》等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第一作者论文30余篇,其中4篇被SCI收录,多篇论文在国际性会议交流。英文专著1部,副主编著作1部,参与全国优秀统编教材1部,美国IFT和北美禽类科学学会会员。

主要社会兼职:成都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和研究生导师,四川省科技厅、重庆市科委和成都市科技局项目专家。

联系电话:028-85528868, 85522310  手机:13808207138

E-mail: stang01@126。。com

 

张焕容,女,1968年出生,高级实验师,1996年"兽医"专业大学本科毕业,2005年获四川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预防兽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动物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主要研究方向:动物传染病快速诊断、人兽共患病。主持省部级课题一项、参加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在研经费20余万元。发表《猪伪狂犬病毒\猪细小病毒及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检测基因芯片的制备及检测方法研究》、《几种主要禽疫病诊断基因芯片的制备及初步应用》、《区别伪狂犬病病毒野毒和-疫苗株的gE-MGB-Taqman PCR方法的建立 》、《斑点酶联A蛋白免疫吸附试验(Dot-PPA-ELISA)检测猪衣原体抗体方法的建立》、《空肠弯曲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等学术论文20余篇。

联系电话:028-85528276  手机:15928921802

E-mail: zhrong05@163。。com

 

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点简介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数学、经济和行为科学及工程方法,结合信息技术研究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等方面的管理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这一学科是我国管理学门类中唯一按一级学科招生的学科,覆盖面广,包含了资源优化管理、公共工程组织与管理、不确定性决策研究和项目管理等众多研究领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该学科从定性分析趋向定量化研究,从宏观研究逐步深入到微观研究,侧重于研究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和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论、方法与工具,应用现代科学方法与科技成就来阐明和揭示管理活动的规律,以提高管理的效率。该学科的发展趋势是以管理科学为基础,以多学科知识为支撑,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技术,解决管理中的科学决策及风险研究,管理实践中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管理的绩效研究,管理的战略研究等。硕士点由一批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的中青年教授、专家组成导师组。导师组成员既有长期从事数学研究与教学的专家,也有从事工程应用的中青年教授。本学科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学术造诣深、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群体,在国内同专业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该专业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人;46岁以上教师2人,36—45岁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5人。该学科始终以提升专业研究的综合实力为目标,注重科研立项,突出研究特色,取得了显著成绩。近五年来,主持或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出版专著8部,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

本专业培养各类组织的高层次管理人才。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实践的亲身参与、具体的课题研究,使本专业硕士生牢固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方向领域的管理方法和技术,能独立探索和协作研究管理问题,熟练地听说读写译一门以上的外语。开设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经典名著选读、运筹学、管理学名著选读、管理经济学、现代企业理论与实践、高级管理研究(专题)、最优化理论与方法、博弈论、现代决策理论、系统工程理论、项目管理与项目评估、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管理与控制和高级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表达、写作和组织能力;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能力和从事高层次管理工作的能力。毕业的研究生面向政府机关、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与科研单位等。

主要研究领域及方向:

1。。 现代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管理决策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尤其是风险决策理论与方法以及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等。

2。。(工程)项目管理:研究工程管理中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论证、评估、过程管理及其有效利用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等。

3。。 物流工程:研究物流工程与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4。。 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企业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在现实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应用等。

 

导师简介 

张明善管理学教授,博士(后)。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次应邀出国(境)做访问学者进行科研项目的合作研究。曾任西南民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管理学院院长,现为西南民族大学教务处处长,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点领衔导师。

在从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领域中造诣较深。在格序决策理论、风险决策理论、展望空间理论、VRP问题等领域的研究中,获得了很好的创造性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特别是作为格序决策理论的主要创立者,将原有的Von Neumann理性行为公理体系中的全序条件弱化为格序条件,提出了新的决策理论和决策方法,使之与现实的决策行为更为接近,更具科学性、有效性和实用性,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决策科学理论。该项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基金资助。

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被EI收录6篇,ISTP收录3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教材1部。先后承担和主研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

 

付强,男,1965年11月出生,教授,1987年"石油工程"专业大学本科毕业,1992年获中国科学院“流体力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98年四川大学“水利工程”博士学位,2008年在四川大学完成“水利工程”博士后。现任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副主编,"管理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要研究领域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主要研究方向:水利工程经济、水利工程管理。主持四川省科技厅科研项目3项;国家民委重点项目1项;四川省人事厅科研项目1项。在研经费2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
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评审专家。

联系电话:028-85522104 。。

E-mail :fuqiang-5@163。。com;85522104@126。。com

 

刘晓红,男,1970年出生,教授,博士(后)。教育经济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工商管理硕士(MBA)指导老师。1991年7月“环境工程”专业大学本科毕业,2000年获四川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4年获西南交通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博士学位,2004-2005年在法国国立纺织高等工程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从西南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力资源管理、智能评价和高等教育管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和主研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主持企业(政府)横向课题10余项。获西南民族大学社科成果一等奖1项,在研经费10余万元。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在国际杂志发表论文4篇《A Study of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 Competence Appraisement 》、《A method for optimizing dichotomy in sensory evaluation》、《A credit evaluation in e-business through game theory》、《A Fuzzy Model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 in E-commerce》、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1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评价》、《电子商务中的诚信机制及风险防范》、《项目风险管理》等学术著作3部。

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省领导干部选拔考试与测评研发专家,四川省灾后重建专家服务团成员

联系电话:028-85529199

E-mail:lxhdoctor@163。。com

 

蔡伟民,男,1963年出生,教授,1983年"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大学本科毕业,2007年获甘肃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研究生部主任,"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管理理论与应用,主要研究方向:农业与农村经济、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等。主持完成的国家民委、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科研项目十余项,获厅局级以上奖励9项,其中获省部级奖励7项。目前在研项目四川省哲学科学重点项目"新农村建设基层人才保障体系研究",省科技厅“四川民族地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省政务公开工作办公室委托课题“乡镇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的有效衔接及良性互动研究”等项目,在研经费近10万元。在《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出版《科学技术经济学》、《西部区域产业生态理论及应用研究》、《服务政府建设的路径探讨》、《政务公开理论与实践》等著作6部。

主要社会兼职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信评审专家、四川省科技成果评审鉴定专家、双流县政协常委等。

联系电话:028-85522400  手机:13981838316

E-mail:caiweimin99@yahoo。。com。。cn

 

 

企业管理硕士点简介

企业管理硕士点于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设立,并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开始招生。到2009年7月,已毕业10届研究生共计35人,并全部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目前有在校研究生31人(其中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6人)。

自学科点开办以来,还举办了多届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毕业总人数达180人。2001年,企业管理成为我校第一批被国家民委批准的重点学科。

建点以来,企业管理硕士点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首任,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导师组学术研究成果及社会和市场需求,确立了以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为主,结合西部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的基本思路,形成了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投资与证券等符合自身条件和相对稳定的学科方向,逐步建立了一支职称、学历较高,协作精神好,攻关能力强,结构较为合理的学术队伍。本学科点目前有正教授5人,副教授5人,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4人,在读博士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

企业管理硕士点把科研放在学科建设的重要位置,各个导师有明确研究的方向,形成了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研究领域,带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进行攻关,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近5年承担各级科研课题5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项目10项,国际项目2项,其他项目33项,共获得科研经费80余万元;出版学术专著20部,在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3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发表文章被EI收录11篇,被ISTP收录5篇;获得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企业管理硕士点坚持突出“重基础、强专业、精方向、重创新”的原则,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重点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基础,深厚的企业管理理论知识,良好的专业素质,熟练的实用技能,并且熟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规范和发展趋势的企、事业单位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从历届毕业生情况看,每届学生除直接考博深造的外,一毕业均实现100%就业。目前他们分别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成为了工作骨干,不少人担任了单位的领导职务;也有的在高校担任教学科研工作,已评上了高级职称。他们中间还有8位毕业生考上了博士。这些同学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运用所学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努力工作,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导师简介

时光,男,籍贯山东。1971年参加工作,1982年1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同时开始从事高校教学工作,现为西南民族大学教授、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资本市场及区域金融方面的教学和科研。主持承担了多项省(部)级课题,在《光明日报》、《经济学家》等专业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中国证券市场概论》、《西部民族地区资本形成与资本市场发展》、《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资本形成》等专著5部,两次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郑长德,男,1962年生,汉族,四川省广元市人,教授。1984年西南师范学院(现西南大学)地理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3—1994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骨干教师进修班学习,1998—1999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内访问学者,2003年四川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金融学》(含保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领衔导师,“企业管理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等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金融理论和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四川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金融学会理事。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100余万元。先后在CSSCI、中文核心刊物和国际及全国性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独立和合作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主要有《企业资本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国转型时期的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发展经济学与地区经济发展》、《现代西方城市经济理论》、《博弈论及其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中国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等。10余项科研和教学成果获四川省和国家民委奖励。先后获四川省优秀教师、国家民委文明职工、西南民族大学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专家服务团成员、四川省金融学会特约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和成果鉴定专家,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评审专家,四川省社科联项目评审专家,重庆市科技成果评审专家,西化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联系电话:028-85708990  手机:13882058458

E-mail zhengrong1962@yahoo。。com。。cn

 

周兴维,男,教授;1949年12月生,四川广汉人,1987年西北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西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西南民族大学教学名师,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领衔导师,西南民族大学MBA、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讲:“政治经济学”,“企业理论与实践”,“企业战略管理”。

研习:“中国社会主义平民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国国有企业改革”。

2004年、2006年、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通讯鉴定优秀专家。先后承担国家民委、四川民委科研项目五项;著有《战略重心的西移》《西部民族地区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在各类杂志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和政经时论百余篇,一些篇什引起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电视台、联合早报和和侨报等反响。

 

张明善管理学教授,博士(后)。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次应邀出国(境)做访问学者进行科研项目的合作研究。曾任西南民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管理学院院长,现为西南民族大学教务处处长,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点领衔导师。

在从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领域中造诣较深。在格序决策理论、风险决策理论、展望空间理论、VRP问题等领域的研究中,获得了很好的创造性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特别是作为格序决策理论的主要创立者,将原有的Von Neumann理性行为公理体系中的全序条件弱化为格序条件,提出了新的决策理论和决策方法,使之与现实的决策行为更为接近,更具科学性、有效性和实用性,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决策科学理论。该项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基金资助。

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被EI收录6篇,ISTP收录3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教材1部。先后承担和主研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

 

蔡伟民,男,1963年出生,教授,1983年"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大学本科毕业,2007年获甘肃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研究生部主任,"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管理理论与应用,主要研究方向:农业与农村经济、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等。主持完成的国家民委、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科研项目十余项,获厅局级以上奖励9项,其中获省部级奖励7项。目前在研项目四川省哲学科学重点项目"新农村建设基层人才保障体系研究",省科技厅“四川民族地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省政务公开工作办公室委托课题“乡镇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的有效衔接及良性互动研究”等项目,在研经费近10万元。在《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出版《科学技术经济学》、《西部区域产业生态理论及应用研究》、《服务政府建设的路径探讨》、《政务公开理论与实践》等著作6部。

主要社会兼职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信评审专家、四川省科技成果评审鉴定专家、双流县政协常委等。

联系电话:028-85522400  手机:13981838316

E-mail:caiweimin99@yahoo。。com。。cn

 

付勇,男,1968年出生,汉族,副教授,1991年西南财经大学"市场营销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现担任管理学院市场营销教研室主任,担任“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市场营销管理,主要研究方向:营销理论研究,品牌研究、企业营销实践研究。参研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1 项,目前在研项目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调整研究”项目。发表《营销“短板”与“老字号”的没落》、《定位战略的主要变数》、《供求关系与营销控制》、《营销范式与品牌成长》、《城市营销:政府角色的迷失》等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营销致胜: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研究》、《软营销论-构建中国企业营销软实力研究》等学术著作2部。

联系电话:028-8241712  手机:13699011163

E-mail fuyong681027@sohu。。com

 

行政管理硕士点简介

行政管理专业是西南民族学院(现西南民族大学)重点学科和四省省级重点学科。该专业200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正式招生。经过近十年的建设,本学科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学术造诣深、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群体,在国内同专业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该专业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3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5人;46岁以上教师6人,36—45岁6人,35岁以下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学位者4人。

教师分别毕业于四川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甘肃农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学校。该学科始终以提升专业研究的综合实力为目标,注重科研立项,突出研究特色,取得了显著成绩。

2003年以来,本学科教师出版学术专著、教材35部,在《毛泽东思想研究》、《高校理论战线》、《学术交流》、《学术界》、《天府新论》、《理论探讨》以及各大学学报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120余篇。

承担各级科研课题3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四川省社科基金项目5项,支配科研经费50多万元。获国家民委、四川省社科优秀成果13项。

行政管理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公共事务的大量增加而出现的。在以后的每一个时期,行政管理研究都取得了创新性的发展。行政管理在我国的传播和研究,约始于20世纪30年代,但新中国建立之后不久,行政管理研究被迫中断。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和经济体制的转型,行政管理研究重新恢复并向纵深推进,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行政管理运用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系统地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包括行政职能(特别是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研究,行政体制研究,行政决策研究,行政文化和行政发展研究等。本学科重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行政状况及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重视不同经济和社会制度下行政管理的比较研究;重视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行政管理规律的研究;重视全球化背景下行政管理的趋同性和差异性研究。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严谨求实的思想作风,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能力的行政管理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掌握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对行政管理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和制定、实施社会公共事务相关政策的能力。毕业后能够承担本专业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

目前行政管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有:

1.公共政策分析;

2.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务员制度;

3。。 比较行政体制;

4、行政领导与决策。

截至目前,本专业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19名,分布在国内党政机关、高校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三年有十几名应届硕士毕业生考取博士学位研究生。

 

导师简介

王一多,男,1951年1月1日生,毕业于四川大学,现为管理学院教授,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开发与公务员制度。

发表论文有:

《当代行为科学天性论与环境论之比较》,《西南民院学报》1995年6期,《新华文摘》1996年3期摘要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1996年3期全文转载。二人合著,排名第一。

《行为主义心理学在人学研究上的贡献》,《西南民院学报》1996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1996年8期全文转载。独著。

《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哲学研究》1997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1997年3期全文转载。独著。

《评马斯洛的人性理论(一)——兼论人性的生物学基础和社会学基础》,《西南民院学报》1997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1998年1期全文转载。独著。

《评马斯洛的人性理论(二)——对马斯洛健康人格理论的质疑》,《西南民院学报》1997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1998年1期全文转载。独著。

《西部人力资源困境及成因》,《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8期。独著。《西部地区如何走出人力资源困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10期。独著。

《从效率主义到以人为本——管理思想上的质的飞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1期,二人合作,排名第一。

《效率主义的谬误和危害》,《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12期,两人合作,排名第一。

主要成果及获奖情况:

主研国家社科课题1项,发表专著两部,论文70余篇,论文有一半以上是发表在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上,其中有十几篇论文已分别被《新华文摘》、《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或摘转。获得国家民委社会科学奖二等奖1项,四川省政府社会科学奖二等奖1项,四川省社科界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四川省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以及西南民族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项。两次获得西南民族大学优秀教师奖。

联系方式:电话:028-85523993

e-mail:Wangyiduo51@yahoo,com。。cn

 

张为波,男,1958年出生,教授,1982年西南民族学院(现西南民族大学)政治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同年获得法学学士学位。现任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西南民族大学公共政策分析研究所所长,四川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政治学与行政管理,主要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行政领导与决策。主持或参加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获省部级奖3项。发表《毛泽东民族观初论》、《毛泽东民族观浅说》、《陈毅行政管理思想及其实践初探》、《陈毅市政管理艺术初探》、《试用人民政协在行政监督中的作用》等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5本(l、《陈毅整体艺术思想研究》(文学、军事、统战、管理、外交艺术思想),(四川省“九五”规划课题)28万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10月版。2、《血肉长城》(《中国革命史话》丛书之9卷),湖南少儿出版社,1995年版,该丛书1996年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3、《推进人民军队建设跨越式发展》26。。7万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版,合作第2人。4、《西部民族地区开发与社会稳定》,17万字,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合作第2人。5、《服务政府建设的路径探讨》,23万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合作第4人),参编论著《政治科学原理》、《“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等11本。

主要社会兼职有:成都市武侯区重大问题决策咨询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专家专家。

联系电话:028-85522331   手机:13096326999

 

高阳,女,彝族,1962年,大学本科,学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历史系。现任西南民族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是四川省政治学会理事四川省高教研究会理事。先后参与国家课题《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发展及特色研究》、及《中国民族院校核心竞争力研究》、《民族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与就业问题研究》、《民族院校学科建设战略研究》、《四川民族地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对策研究》、《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调整研究》、《川西民族地区联户牧场建设状况调查研究---以阿坝州红原牧区为例》等;出版著作一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与陈达云、刘德昌撰写的论文《用核心竞争理念构建民族院校发展战略》,获2008年四川省高教学会第十一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联系电话:028 86380968(办公室) 81321999

电子邮箱:vip_gaoyang@yahoo。。com。。cn。。

 

陈丽琳,女,1956年出生,教授,1982年西华师范大学(原南充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毕业,先后在高校任教与管理,在企业做管理工作,在经济类报纸做记者、编辑,为企业做公关、CIS策划、电视栏目的策划。现任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政管理、企业管理。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发表《实行文化管理,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升》、《企业文化的四层次理论及运用》、《企业社会资本的生成机制、制约因素及其治理》、《精神管理对企业文化行为方式建设的启示》、《企业文化建设与导入CIS的区别》等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企业文化的新视野》、《世界杰出人物的关键时刻》等专著2部。获得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类二等奖1次,优秀奖1次。获得国家民委奖1次。

联系电话:028-85070972  手机:18980670972

E-mail chenlilin7856@yahoo。。com。。cn

 

杨明伟,男,现年40岁,系管理学院副教授,行政管理硕士生导师,西南民族大学公共政策分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员,中国伦理学会会员,四川省政治学会会员,四川省羌学学会理事。主要为本科生讲授《行政管理案例分析》、《政治学原理》、《行政管理学》、《中国政治制度》、《行政监察学》、《比较政治制度》,为研究生讲授《比较行政体制》、《行政伦理学》、《领导科学与决策》等课程。主要研究中外政治思想、中外政治制度、比较政府与政府体制、人性与制度等问题。主要带行政管理专业的比较行政体制和行政领导与决策两个方向的研究生。曾在《学术论坛》、《社会主义研究》、《云南社会科学》、《四川行政学院学报》、《行政论坛》、《广西社会科学》、《陕西行政学院学报》、《教学与管理》、《理论界》、《理论观察》、《唯实》、《天府新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成都行政学院学报》、《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长江论坛》等刊物发表论文35篇;出版专著《政治哲学》,待出版专著《保守主义:一种审慎的政治哲学》;曾主持校级课题三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项;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五次。  

 联系方式:028—66068192    13668193571

 邮箱: ymww69@sina。。com;ymww69@yahoo。。com。。cn

 

蔡伟民,男,1963年出生,教授,1983年"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大学本科毕业,2007年获甘肃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研究生部主任,"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管理理论与应用,主要研究方向:农业与农村经济、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等。主持完成的国家民委、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科研项目十余项,获厅局级以上奖励9项,其中获省部级奖励7项。目前在研项目四川省哲学科学重点项目"新农村建设基层人才保障体系研究",省科技厅“四川民族地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省政务公开工作办公室委托课题“乡镇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的有效衔接及良性互动研究”等项目,在研经费近10万元。在《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出版《科学技术经济学》、《西部区域产业生态理论及应用研究》、《服务政府建设的路径探讨》、《政务公开理论与实践》等著作6部。

主要社会兼职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信评审专家、四川省科技成果评审鉴定专家、双流县政协常委等。

联系电话:028-85522400  手机:13981838316

E-mail:caiweimin99@yahoo。。com。。cn

 

 

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点简介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于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是教育学与管理学、经济、法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硕士点由一批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的教授、专家组成导师组。导师组成员既有长期从事民族高等教育研究与管理的专家,也有从事管理科学研究的教授。本学科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学术造诣深、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群体。该专业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46岁以上教师1人,36—45岁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人,硕士学位者1人。该学科始终以提升专业研究的综合实力为目标,注重科研立项,突出研究特色。近五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科学课题1项《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特色与发展研究》、应用经济学课题1项《电子商务中的诚信机制及其风险防范研究》),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四川省社科基金项目3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民族高等教育发展与就业问题研究》、《民族高等教育战略研究》、《电子商务环境下四川省服务型企业竞争情报研究》),主研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出版专著6部,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

该专业培养能够熟悉运用教育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基本原理研究、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富于创新精神,能够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宣传和组织等工作的专门人才。开设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经典名著选读、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民族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经济学、经济法学、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评估、教育公共关系学、民族教育理论与民族政策和教育财务管理等课程。主要培养目标是各类学校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的管理人才。毕业研究生面向政府机关、大中小学校与教育、科研单位等。

主要研究领域:

1、高等教育管理:主要开展高等教育发展及高等学校管理(又称院校研究),本方向立足西部高等学校,尤其以民族高等学校为对象,系统研究高等学校的发展战略、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等内容。

2、民族教育研究:着重开展民族教育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主要包括民族教育理论、民族地区教育实践问题、民族高等教育研究、跨文化(多元文化)和民族心理教育、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史等。

 

导师简介

刘晓红,男,1970年出生,教授,博士(后)。教育经济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工商管理硕士(MBA)指导老师。1991年7月“环境工程”专业大学本科毕业,2000年获四川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4年获西南交通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博士学位,2004-2005年在法国国立纺织高等工程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从西南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力资源管理、智能评价和高等教育管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和主研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主持企业(政府)横向课题10余项。获西南民族大学社科成果一等奖1项,在研经费10余万元。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在国际杂志发表论文4篇《A Study of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 Competence Appraisement 》、《A method for optimizing dichotomy in sensory evaluation》、《A credit evaluation in e-business through game theory》、《A Fuzzy Model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 in E-commerce》、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1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评价》、《电子商务中的诚信机制及风险防范》、《项目风险管理》等学术著作3部。

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省领导干部选拔考试与测评研发专家,四川省灾后重建专家服务团成员

联系电话:028-85529199

E-mail:lxhdoctor@163。。com

 

刘诚芳,女,1965年出生,汉族,教授,硕士研究生毕业,教育学硕士,1986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校教育专业,1989年获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现为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点导师,学校人才引进办公室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员,从事高等教育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青年教师的职业素质培养的研究和实践》获四川省政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9年),《少数民族双语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获四川省政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05年),《彝族双语教育两类模式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获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2年)。出版专著1部,主持或参加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联系电话:028-85522070   13658003836

E-mail:liucf610041@163。。com

 

刘卉,女,1973年出生,副教授,博士研究生,1998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先后获法学学士和管理学硕士,管理学院教工支部书记、应用营销研究所副所长,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

先后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1项,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和参与校科研项目6项;参编著作2部,教材3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8篇,论文曾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著作和论文曾获四川省市场学会社会科学研究一等奖;湖南省社科联管理体制研究征文大赛一等奖;西南民族大学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曾获第二届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大赛“最佳指导老师奖”;“西南民族大学第六届教学质量奖三等奖” ;“西南民族大学第二届电子课件大赛三等奖”; “西南民族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西南民族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和“西南民族大学教职工演讲比赛一等奖”等荣誉。

手机:13982283363

邮箱:xuandog@126。。com

 

刘成高,男,1969年出生,博士,副教授,执业律师。1993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教育经济管理、工商管理(MBA)等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法、产业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学。主持或参加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课题及学校、公司等各类课题近十项,在研课题经费近20万元。先后在西南财经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任教,曾在《财经科学》、《理论与改革》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近20篇,出版《中国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经济管理类经济法教程》、《经济法案例库》等学术专著三部。1997年通过全国律师资格考试,1998成为执业律师,曾长期担任律师事务所主要合伙人,具备较丰富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风险防范、经营效率提高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主要兼职:执业律师、四川省律师协会理事,担任多家企业常年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85529199,13709054311

Email:liucg0829@163。。com

 

 

民族学博士点简介

“民族学”博士点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建立。由我校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联合申报并共建,主要培养民族学包括藏学、彝学、民族理论与政策等方向的高级研究人才。

民族学一直是西南民族大学重点建设的学科,现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科和四川省重点学科。早在学校创建之初,就有李安宅、吴泽霖等一批著名学者到校任教并开展民族学研究工作,确立了学校的主要科研方向并形成优良传统。现有一批专教授长期深入藏、彝、羌、苗等民族地区考察调研,从事西南少数民族历史、语言、文化、宗教、哲学、经济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藏学、彝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突出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先后建立了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五个硕士点,相关硕士点如宗教学、民俗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哲学、法学理论等也开设了藏、彝等民族的研究方向,对民族学博士生培养形成了有力的学科支撑:学校建设的“藏学文献馆”、“彝学文献馆”和“少数民族综合文献馆”收藏了大量相关民族古籍文献资料为民族学博士生培养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是国家级学术研究机构,位于北京,现设有社会经济、历史、宗教、当代四个研究所,有中国藏学出版社、图书资料馆、大藏经对勘局等机构,主办有《中国藏学》学术刊物,集中了一批知名藏学家和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学者,负有协调全国藏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是我国藏学研究走向世界的主要桥梁。我校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共建民族学博士点,联合培博士生,使双方的特长和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形成优势互补。学校的强项在于强有力的学科支撑、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和体制;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强项在于高起点、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多、经费足,两个单位联合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博士生先在学校研修课程,打好专业基础后,可以参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课题,开展实际研究工作。

 

导师简介

陈玉屏,男,汉族,1946年2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硕士,教授,现任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点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奖获得者。

陈玉屏同志长期从事历史学、民族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历史学、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方面具有较深的功底,治学严谨,讲求做真实学问,能将历史学和民族理论与政策领域的知识与研究方法熔于一炉,研究成果均有相当创见,有不少成果被同行专家认为是填补空白之作。曾参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1项(主研),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出版著作6部,在《民族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文史哲》等权威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摘编或转载。研究成果11次获省、部级奖。其中个人独立完成或排名第一的成果有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四等奖一项。现任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学术顾问,四川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副会长等职,同时还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四川省专家评议(审)委员会成员,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评奖委员会委员。

 

沙马拉毅 、彝族 、现为西南民族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彝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会常务理事。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委直接联系专家、中央组织部直接联系专家。

长期致力于民族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研究,承担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及教育部、国家语委等省、部级重点项目数十项,主持制定了3项国家彝文信息标准,1项国际彝文信息标准。获省部级多项科研成果奖;《计算机彝文信息处理系统》获得“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计算机彝文输入码及其键盘》获得国家专利。出版了《计算机彝文信息处理》、《彝族文学概论》、《原生态彝族民歌》、《汉彝翻译技巧探微》等数十部专著,出版了《猎村的歌声》等十余部译著;发表论文数十篇。发明的计算机彝文输入法,广泛应用于新闻出版,教学科研,被两院院士王选命名为“沙马拉毅输入法”,开创了彝族语言文字的信息化时代。 使彝文“告别铅与火,迈进光与电的时代”。

 

格勒(Gelek),藏族,1950年5月1日出生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现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总干事、正研究员。兼任中央民族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和藏学博士生导师。1981年7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少数民族历史与民族学专业硕士学位。1986年7月,获广州中山大学人类学专业博士学位并荣获1985年中山大学研究生学业优秀一等奖,被称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个人类学博士和第一个藏族博士。毕业后到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工作,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国家“八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拉萨卷》,国家“九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中国藏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国务院新闻办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重点课题“西藏百户家庭调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拉萨十年变迁》,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重点课题《挑战与机遇:加快西藏及其他藏区现代化建设步伐研究》等。目前能较为熟练的运用藏语,汉语,英语(第一外语)进行学术研究和交流,第二外语为日语。

自1987年起,先后应邀前往匈牙利、美国、瑞士、日本、英国、奥地利、丹麦、菲律宾、法国、俄罗斯、挪威、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等国进行学术访问和交流。担任过英国牛津大学、美国洛杉机加里佛里亚大学、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的访问学者和客座教授,先后三次应邀前往美国加大人类学系的讲课,受到该系师生高度评价。现兼任“Asian Ethnicity”(亚洲民族)和“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英文杂志的客座编委;2000年至2004年,应世界银行和亚洲银行的邀请,先后多次作为世行和亚行在中国项目的人类学和藏学咨询专家,参与项目区的实地考察和社会评估,并应邀出席2000年3月由世界银行和亚洲发展银行在菲律宾玛尼拉共同举办的“亚洲地区处理社会内聚与社会冲突”的高级学术研讨会。作为中国非官方组织(NGO)的专家代表,1995年3月出席了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的联合国世界人权大会,1997年,出席了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关于世界社会经济发展首脑会议。

1998年和2009年,经民主选举,三次选为北京市朝阳区人民代表大会的人民代表。1991年1月,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和荣誉证书。1992年10月,作为“为发展我国社会科学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表彰证书和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4月以学术身份获国务院授予的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和荣誉证书以及“五一”劳动金质奖章一枚。

近二十年,先后独自撰写或与他人合作出版《藏族早期历史与文化》、《甘孜藏族自治州史话》、《西藏昌都――历史、传统、现代化》、《月亮西沉的地方――对西藏阿里人类学田野考察侧记》、《西藏家庭四十变迁――西藏百户家庭调查报告》、《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拉萨卷》、《藏北牧民》、《多样性的世界――文化人类学概论》、《论藏族文化的起源形成与周围民族的关系》《Collected Works on Tibetology and Anthropology》(英文论著)、《藏学、人类学论文集》等10多部学术著作。在国内外发表了“中国西藏文化的的人类学研究”,“西藏家庭结构和功能变迁初探”,“ 西藏高原也是原始人类的故乡”,“中华大地上三大考古文化系统和民族系统”, “藏族本教的起源与发展问题探讨”等80多篇学术论文和“A Nomadic Connumity of Eastern Tibet” “The Tibetan Plateau - One of the Homes of Early Man,”等十多篇英文论文。其中《藏北牧民》1993年出版后,在国内外藏学界和社会人类学界反响较大,世界著名的日本社会人类学家中根千枝教授认为“《藏北牧民》是迄今为止,从人类学的角度研究西藏社会的最好的一本书”,并获2005年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珠峰奖”二等奖。《论藏文化的起源形成与周围民族的关系》被专家们评价为“当今唯一以青藏高原文化为依据的人类学著作”论著。《西藏现代化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文获中央中直机关系统学习邓小平理论优秀论文奖并获1998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校、教育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颁发的“纪念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入选证书”。

2005年开始作为民族学专业藏族社会文化方向的领先导师在西南民族大学为博士研究生授课。

联系电话:64932940(办公)

          13601254596(手机)

电子邮箱:gelek@263。。net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131号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万果,男,藏族,1962年出生,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985年获西北民族学院少语系藏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西南民族大学藏学学院院长,民族学博士点导师、兼任藏语言文学、逻辑学、中国哲学、宗教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族学、藏学、藏传佛教、因明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7项、完成国家民委重点项目1项,省级教改项目1项、主持省级精品课3门。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优秀奖、省级教改项目一等奖、国家图书提名奖、四川省哲社优秀成果三等奖。在研经费20余万元。发表《藏传佛教典籍与古籍整理》、《藏史资料的翻译与文化现状》、《藏传因明学的发展及其现状概述》、《略论逻辑教学改革对因明发展的启示》等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因明逻辑概要》、《藏传佛教典籍——精选精译》、《端智嘉全集》(1-6卷)(主编)等学术著作(译、编著)18部,出版教材2部,其中《基础梵语》被列为国家“十一五”教材规划项目。
    主要社会兼职:四川省康巴文化研究协会副会长、西藏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民族学会理事、四川省逻辑学会副理事长。

联系电话:028-85522394                 手机:13808182352

E-mail wanguo399@eyou。。com

 

张建世,男,1953年出生,教授,1982年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1985年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为西南民族大学博物馆馆长,民族学硕士点领衔导师,民族学博士点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民族学会理事,四川省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民俗学会常务理事,成都市博物馆协会副会长。获省部级二等奖3项,其中排名第一的两项。主要研究方向为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主要研究领域为西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文化,藏族基层社会组织。发表《昌都藏族铜佛像打制工艺调查》,《贵州大方漆艺文化的历史、现状及保护措施》,《军拥村藏族农民家庭调查(上、下)》,《昌都藏族农民的单一婚姻原则》等论文40余篇。独立或合作出版《西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文化资源保护研究》等论译著7本。2000年以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个、福特基金课题1个、四川省课题2个,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课题多个。在研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南少数民族金属工艺文化遗产保护调查研究”,国家民委科研项目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手工造纸调查研究”。

联系电话:028-85522057,13096395038

email:zhangjianshi2005@sina。。com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博士点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博士点200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建立。导师队伍由一批在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旅游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方面学术造诣深的专家学者组成,在民族经济理论、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和民族区域经济研究方面形成了突出的区域特色和优势。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40余部,在核心、CSSCI和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300余篇,获省部级奖11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20多项。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博士点以为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培养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方面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为目的。下设少数民族经济理论与经济发展、西南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和西部民族地区区域经济等方向。

 

导师简介

庄万禄,男,汉族,1948年12月生,四川简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硕士点领衔导师,兼任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经济研究所和四川省民族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民族理论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会会员;四川省市场经济学会常任理事;四川省民族地区经济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编出版学术著作《民族经济学》等5部,参与编写学术著作4部。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四川省社科项目2项、国家民委社科项目3项、四川省民工委重点科研项目5项、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项,横向科研课题7项。

科研成果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7篇,摘要转载2篇;建议报告被四川省有关职能部门采纳应用的4篇。获得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优秀奖3项;获得西南民族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一项,优秀奖3项,四川省社科联优秀成果奖一项,四川省教育厅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一项。

目前承担着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汶川地震导致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大面积贫困问题研究》一项;水利电力部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2008年投标课题《怒江上游(西藏境内)水电规划社会环境影响调查与评价》一项。

联系电话:028-85522079

电子邮箱:zhuangwanlu@126。。com

 

吴建国,男,1957年生,重庆巫山人,汉族,教授,先后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中山大学和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西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西南民族地区旅游经济方向博士生导师、专门史专业和中国民族史专业硕士生导师,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兼马瑞卡国际酒店物业管理学院院长,校学科带头人,国家级特色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负责人。四川省历史学会和四川省民族学会常务理事、四川大学第二期国家“九八五”研究平台兼职教授。同时担任四川省旅游协会副会长、四川省星级旅游饭店评审员、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检查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专门史,研究方向为民族历史文化与民族旅游经济。近几年来,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民委和国家外专局项目6项,为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基地主持起草《旅游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并主编《旅游咨询师培训教材》,主持四川省重点教改项目2项,主持在研省部级项目《西康史研究》等3项,主持完成地方旅游规划和文化产业规划多项。科研成果多次获国家民委、四川省社科联及教育厅奖励。在《民族研究》、《近代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旅游学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代表论文有《试论现代化进程中的藏区所有制结构》、《试论西康建省与康区的早期现代化》等,出版学术著作4 部,代表著作有《兴边富民行动与西部大开发》、《傣族简史》(修订本)、《现代化视角下的西部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等。

联系电话:028—85707922;13558873985。。

E-mail: jianguowu1957@126。。com

 

郑长德,男,1962年生,汉族,四川省广元市人,教授。1984年西南师范学院(现西南大学)地理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3—1994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骨干教师进修班学习,1998—1999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内访问学者,2003年四川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金融学》(含保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领衔导师,“企业管理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等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金融理论和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四川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金融学会理事。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100余万元。先后在CSSCI、中文核心刊物和国际及全国性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独立和合作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主要有《企业资本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国转型时期的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发展经济学与地区经济发展》、《现代西方城市经济理论》、《博弈论及其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中国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等。10余项科研和教学成果获四川省和国家民委奖励。先后获四川省优秀教师、国家民委文明职工、西南民族大学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专家服务团成员、四川省金融学会特约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和成果鉴定专家,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评审专家,四川省社科联项目评审专家,重庆市科技成果评审专家,西化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联系电话:028-85708990  手机:13882058458

E-mail zhengrong1962@yahoo。。com。。cn

 


其他学校专业及最新动态


应用心理学专业:
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应用心理学(心理咨询方向) 培养具备心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教育、工商企业、医疗、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育、管理、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
核心课程: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分析、仪器分析、食品卫生检验、食品安全、食品质量管理、食品营养、食品工艺、食品添加剂。610302 食品营养与检测 培养目标:培养能从事食品营养、食品卫生检验、食品卫生质量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对外汉语专业:
对外汉语(师范)  本专业培养具备汉语及语言学、中国文学、中外文化、外国语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相关部门从事汉语言文字的教学与科研、对外汉语教学、双语教学、语言文字管理及语言应用方面实际工作的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史、语言学概论、欧美语言学、专业外语、对外汉语教学、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文学理论、写作、语文教学论、中国文化概论等。授予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学分165学分,修业年限3至8年。该专业毕业生英语要求达到托福79分、雅思5。。5分才能获得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汉语言文字的教学与科研人员、对外汉语教师、双语……

商务英语专业:
掌握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并具备现代办公能力及文案处理能力,熟悉对外经济贸易方针、政策,能够直接运用英语独立开展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大专层次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掌握国际商务、国际营销等方面的理论与实务的基础知识和经营策略,《商务英语》(学制三年、文理兼收)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具有较强的运用英语进行商务贸易、商务谈判、企业管理和涉外交际的综合能力,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熟练的商务实战技能、较强的国际商务英语应用技能。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经济贸易、进出口单证、翻译、……

西南民族大学分数线 西南民族大学招生简章

  • 岚评价
  • 2018-05-23 13:55
2018年体育专业103文化加上名族分470能否报考贵校?谢谢!
  • 李子评价
  • 2015-06-26 00:44
你好,我是云南2015考生,加上少数民族照顾分,(20)超一本14分,请问报考贵校有没有希望?什么专业较合适?谢谢!
  • lkw评价
  • 2010-08-01 09:57
西南名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的学费是多少
  • 游客评价
  • 2022-12-27 09:18
朋友跟我提了这个学校,我也是来查查有没有关于这个学校的信息
  • 游客评价
  • 2022-12-17 13:17
学校很好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武侯校区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四段16号(610041)    航空港校区地址:双流县航空港开发区大件路文星段168号(610225)
  • 电话:
    总机:028-85522112   招生:028-85522012 就业:028-85523992 招聘:028-85522798 
同类型学校
香港公开大学 武警乌鲁木齐指挥学院 解放军边防学院 解放军空军西安飞行学院 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
同城学校
邛崃市十方堂小学校 崇州市元通小学校 新津县华润高级中学 都江堰市虹口小学 成都市盐道街分校东湖分校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我也来对学校发表评价关闭
我对该学校的评价:
0
评价500
验证码: 看不清 换一张
提交 (匿名发布,无须担心别人知道您的身份)
学校免费发布信息关闭
我们审核后会尽快展示,如有图片请发邮件到:edu63@foxmail.com

姓      名:

内      容:

手机号码:

验  证  码:  换一张

确认提交
填写需求信息关闭
我们会根据您的需求匹配并审核留言

姓      名:

意向城市:

留      言:

手机号码:

验  证  码:  换一张

确认提交
完善补充本文信息关闭
非常感谢您帮助完善补充本文信息


 换一张

确认提交